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

除了給張居正賜字,隆慶又派了司禮監排名最後一位的秉筆太監陳矩前往高大學士府,在高務實的引薦下,與高拱作了一番懇談。

次日,又有一旨下達高大學士府:“卿輔政秉銓,以朴忠亮直、不避嫌怨,致被浮言,朕已具悉。何乃再疏求退?宜遵前旨,即出輔理,以副朕毗至意,慎毋再辭。”

高拱這一次沒有再堅持,乃出府回閣視事。

然而這次事情註定沒法如此輕易了結,因爲就在高拱出府視事的同日,高拱的門生們坐不住了。

吏科給事中塗夢桂劾奏:“尚寶司卿劉奮庸,自以供事舊臣,妄意超擢,乃假建言瀆擾,動搖國是。宜亟賜罷,仍行究治,以爲人臣假公營私之戒。”

工科左給事中程文疏言:“輔臣拱竭忠報國,方萬世永賴,不可一日而無。奮庸與曹大野潛構奸謀,頃陷元輔,有乖體罪,不可勝誅。宜示遠竄,或加罷斥。”

兩人的意思大體差不多,認爲劉奮庸、曹大埜二人如此輕貶,十分不妥,要直接罷黜,甚至繼續追責。

這個奏疏,當日執筆票擬的張居正沒有做出任何批覆,直接下發到了吏部。

高拱在吏部見了,批覆道:“奮庸嘗供事潛邸,效有勒勞。大埜少年輕銳,亦系言官,未足深咎。請宥奮庸,復大野職。”

這個說法就有意思了:劉奮庸是裕邸舊臣,過去是有功的;曹大埜年輕氣盛,又是言官,就不要深究了,請皇上免除對他們的處罰。

皇上不是希望我和張居正放棄對抗,攜手同心,一力報國麼?行,這兩個人我不僅不追究了,還請皇上給他們官復原職。

疏入,皇帝不許,再次下旨曰:“此曹朋謀誣陷,情罪可惡,宜重治如法。以卿奏,姑從寬。奮庸如前旨,大埜降一級,調外任。”

於是,仍調劉奮庸爲湖廣興國知州,曹大埜則吃了虧,再降爲正八品的乾州武功縣縣丞,差點貶出官員序列。

張居正對此毫無反應。

日過四月,皇帝病體既無好轉,也無加重,衆臣皆以爲皇帝的身子雖弱,但可能也沒有什麼大礙了,只要安心靜養,總會有好轉的時候。

但皇帝自己似乎不肯好好休息,這一日在沒有吏部奏請的情況下,下旨命太常寺卿管國子監祭酒事丁士美,以原官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充東宮侍班官。又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協理詹事府事張四維掌詹事府事。同時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馬自強爲詹事,仍兼侍讀學士,協理府事,同教習庶吉士。

張四維前次病休了一段時間,這纔剛剛回京,一回京就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被污衊給高拱送了“八百金”,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別說高閣老歷來屬意於我,我根本無需做這些蠢事,就算我真要行賄,我是何等身家,高閣老是何等身份,我要送錢是八百金打得住的?

他纔剛回吏部當班,就被皇帝小升了一官,不過這也讓他想起自己被誣告的事,於是便以曹大埜疏連污及,上章自辯,因乞解職。

皇帝答覆說,那個事情已經解決了,你不要有思想包袱,趕緊遵旨赴任。

張四維的問題是小問題,他也只是按照慣例來辦,皇帝既然這麼說了,那就不要再繼續矜持了,於是回吏部當班不提。

同日,皇帝還升吏科左給事中宋之韓爲刑科都給事中;工科左給事中程文爲工科都給事中;禮科右給事中吳文佳爲兵科左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宗弘暹爲刑科左給事中;刑科給事中陳三謨爲吏科右給事中;吏科給事中塗夢桂爲戶科右給事中;吏科給事中周良臣爲兵科右給事中。

由於這裡面大半都是高拱的門生,外界均認爲這是皇帝爲進一步安撫高拱而做出的表示。

對於此事,高拱和張居正都沒有直接表示,但僅僅過了兩天,高拱以吏部尚書身份上疏內閣,請調整飭蘇鬆兵備湖廣按察司副使蔡國熙于山西,提督學政。然後又以內閣首輔身份票擬同意,上呈皇帝。

皇帝見疏,鬆了口氣,覺得自己調和高拱和張居正矛盾這件事,基本應該算是成功了。

隆慶之所以會這麼覺得,是因爲他一直認爲高拱和張居正矛盾的起點,應該就是從處理徐階松江退田案開始的。而這位蔡國熙蔡副使,就是在海瑞從應天巡撫任上調走之後,派往蘇鬆處理徐階“專案”的。

這位蔡副使早年任蘇州知府時曾受過徐家的侮辱【無風注:前文有述】,因此他到任之後雖然不像海瑞那麼蠻幹,但對於徹查徐家非常上心,哪怕後來高拱寫信勸他不要太過,他也不太肯聽。

但蔡國熙個人操守極佳,且不像海瑞一樣喜歡來硬的,他是慢慢蒐集徐家罪證,不到罪證確鑿不出手,所以外界雖然對他持續打壓一位致仕元老不滿,卻也找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來。如此,蔡國熙便一直在蘇鬆兵備道任上幹到現在,而徐家也因此備受打擊,包括徐階的兒子徐璠、徐琨等都被揪出,甚至被髮配充軍。

隆慶是個厚道人,雖然心底裡知道高拱打壓徐黨的用意,乃至於他自己也有意壓制“光說不練”的徐黨,但把徐階搞到這個程度,終究不是隆慶的本意。只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也不好主動出面給徐階免罪。

隆慶覺得,徐階是張居正的恩師,高拱和徐階之間陰差陽錯搞成這樣,張居正在中間肯定不好做人,他和高拱的矛盾多半就是從這裡生起的。

因此,高拱此番調離蔡國熙,就讓隆慶十分高興,認爲高先生不管怎麼說,對自己交待的事情還是上心的,這個舉動肯定是爲了緩和與張居正之間的矛盾。

看來,自己這諸多做法,終於沒有白費,現在就看張先生那邊的了。

張先生那邊有什麼舉動嗎?並沒有,他一直保持着沉默,不管皇帝和高拱如何做,他都只是默默接受,既沒有順從迎合,也沒有主動對抗。

隆慶覺得,這或許也是默認的態度,畢竟張先生平時話也不算多。

朝廷的局面終於在皇帝的強力調解下逐漸緩和了下來,火藥味似乎已經漸漸散去。

但這並非雨過天晴,而只是暴風雨之前的異常寧靜。

因爲五月乙酉,隆慶忽然病重,這一次不同與往常,皇帝全身浮腫,甚至下不得牀了。

這一日,乾清宮裡跪滿了太醫,太醫院正領頭跪在地上,語帶顫抖地請皇上召見輔臣及太子。

隆慶偏着頭躺着,似乎聽到了,又似乎沒有聽到。

他知道,他的日子近了。

“傳……內閣三輔臣和……貴妃、太子等來。”

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70章 西北望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32章 遇刺!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22章 天壽山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84章 變色龍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16章 陽謀!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263章 密議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75章 追擊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85章 成交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