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

乾清宮乃在後宮正中位置,永寧宮和鍾粹宮是東六宮裡離乾清宮最近的兩處,因此李貴妃和太子得知消息最早,緊隨其後的則是暫居鹹福宮的皇后。

皇后按理說當然應該住在坤寧宮,此宮在乾清宮之北,其中有一殿,曰交泰殿。乾者天也,坤者地也,取皇帝皇后天地交泰之意。不過兩年前皇后因病自請幽居,就搬到了鹹福宮,因爲這事兒,連皇帝都被言官們很是批評了一段時間。

鹹福宮是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的西北角,但並沒有到達紫禁城的邊緣,再往西還有中正殿、鹹安宮等纔到宮牆。

黃孟宇趕到鹹福宮時,宮中一如既往地安靜。倒不是皇帝真的虐待皇后,連宮女太監都不給安排,而是皇后原本就喜靜,病了之後越發不喜歡吵鬧,因此在鹹福宮侍候的宮人們就都慢慢養成了輕手輕腳、細聲細氣的習慣。

黃孟宇來時,鹹福宮中的下人,無論宮女還是太監,都表現得很淡然,只是平平靜靜地給他行禮,小聲問候一聲也就罷了。黃孟宇似乎也沒把自己當外人,隨意地揮手或者點頭就算迴應了。

穿過前殿來到後院,後院正殿擡頭的牌匾上寫着三個大字:同道堂。

同道堂這個名字,後世熟悉清史之人定有了解——咸豐帝駕崩時因爲獨子幼小,便給了後來的慈安和慈禧各一枚印章,臨時代表皇權,慈安的那一枚刻着“御賞”,慈禧的那一枚就刻着“同道堂”【無風注:慈禧那一枚理論上是給其子同治帝的,但由慈禧代掌】。

當然,黃孟宇顯然不知道同道堂在原先的歷史中還有如此輝煌的一天,對他來說,這就是鹹福宮的後院,裡頭暫時住着皇后而已。

“黃御馬又來了?”一名身着少監服飾的宦官小跑上前,點頭哈腰地見過黃孟宇。

自從前次高拱上疏,分了馮保首席秉筆的權,馮保便將兼職的御馬監掌印讓了出來,這個兼職被孟衝交給了黃孟宇,理由是黃孟宇原本就是大同鎮守太監,熟悉軍務。因此眼下內廷之中大多稱呼黃孟宇爲黃御馬——秉筆畢竟有五個,御馬監太監可只有一位。

黃孟宇雖然態度和氣,但臉色很嚴肅,衝他問道:“皇后娘娘何在,皇爺病勢加重,還請皇后娘娘立刻前往乾清宮探視。”

那鹹福宮少監聽了,心頭不由一驚,知道必是皇上病危,黃孟宇才這般急匆匆趕來直入後殿,當下不敢怠慢,連忙道:“請黃御馬稍候,小的這就稟報。”

黃孟宇擺擺手,那宦官立刻去了。

沒多久便有一陣腳步聲響起,從屏風後轉出一名大紅宮裝女子,面色有些蒼白,劈頭就朝黃孟宇問道:“皇上怎麼樣了?”

黃孟宇哭喪着臉,道:“皇后娘娘,是太醫……請皇上傳召太子、內閣輔臣及皇后、貴妃等前往乾清宮。”

這宮裝女子便是當今大明的陳皇后。

陳皇后一聽黃孟宇這話,就知道皇帝恐怕不行了——太醫請皇上傳召太子並內閣輔臣,這擺明了是要讓皇上趕緊交代後事。

這位無子多病的皇后臉色又蒼白了幾分,兩肩一垮,彷彿就要軟倒在地。黃孟宇和那位鹹福宮少監見了,連忙上前左右攙扶住她。

黃孟宇急道:“皇后當心……娘娘,事情緊急,有什麼話等見了皇上再說吧。”

陳皇后目光本有些渙散,聽了這話才逐漸又找回了焦點,看了黃孟宇一眼,點了點頭,輕輕推開攙着她的兩人,道:“速速準備儀仗,前往乾清宮。”

準備儀仗是那位鹹福宮少監的事,他連忙下去吆喝了。黃孟宇看了陳皇后身邊的兩名宮女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陳皇后會意,吩咐道:“你們退開一些。”兩名宮女福了一福,連忙退開,只老遠地看着。

“有什麼話就說罷……是皇帝打算先廢后嗎?”陳皇后面色平靜地問道。

黃孟宇忙道:“皇后多慮了,皇上豈會有這等心思?”

陳皇后盯着黃孟宇的眼睛看了一會兒,才突然道:“若非要廢后,我那夫君恐怕不會讓我去見他。”

“這……”黃孟宇沉默了一下,苦笑道:“皇上的確沒有吩咐臣來請皇后。”

陳皇后面色不變,瞳孔卻猛然縮了一下,問道:“果然……那麼,你是自己來的,還是誰讓你來的?”

黃孟宇恭恭敬敬地道:“是……高諭德此前有過交待。”

“高諭德?高務實?”陳皇后微微眯起雙眸,露出一絲玩味,看着黃孟宇道:“他與太子同齡,今年不過十歲,你說是他此前有過這樣的交待,讓你來請本宮?”

黃孟宇臉上絲毫不見詫異,仍是恭恭敬敬地模樣,回答道:“是的,娘娘。”

陳皇后再次打量了他一會兒,忽然收回目光,淡淡地道:“若是本宮所料不差,想必他還有話讓你轉達?”

“皇后聖明。”黃孟宇答道。

“那就說說吧。”陳皇后再次望向黃孟宇,淡淡地道:“他要什麼,又能給什麼?”

黃孟宇沉默了一下,答道:“高諭德說,他可以保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保娘娘皇太后尊位無憂,將來玄宮隨侍。”

陳皇后不置可否地道:“皇帝既然沒打算廢后,這些又何須他來保證?”

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但黃孟宇卻微微一笑:“大禮議故事殷鑑不遠,皇后以爲果無可慮?”

陳皇后臉色一變,沉默了片刻,又問:“第二件事呢?”

黃孟宇道:“第二件事是,保通州陳氏五十年內,富貴無憂。”

“五十年?”陳皇后嗤笑一聲:“我還以爲他要說通州陳氏自此富貴無憂呢。”

“不然。”黃孟宇正色道:“高諭德說,人壽有窮盡,五十年是他自認能夠確保的,至於五十年之後的事,那卻是誰也說不準了。”

陳皇后略微意外地看了黃孟宇一眼,見他不像說笑,想了想,點頭道:“看來他還真有幾分誠意。”

黃孟宇道:“皇后若聽過高諭德一言可抵三十萬兩之故事,便該相信‘一諾千金’之說絕非兒戲。”

“此前他給本宮老父乾股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你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關照我這鬼都不願來的鹹福宮,我也知道絕非無的放矢。”陳皇后點了點頭,道:“好吧,他的誠意我相信了,也很滿意,那麼……他要什麼?”

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94章 無間道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101章 定調子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257章 後續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73章 召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235章 臨別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263章 密議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209章 加銜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04章 京營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98章 曙光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