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

中院東邊的暖閣外,梅花開得正好。暖閣內,年僅五旬卻華髮早生的高才放下手中的書稿,朝眼前的少年問道:“這些都是你自己設計出來的?”

那少年正是高務實,他雖未滿十歲,但因爲舉止有度,現在看來已經有些少年的模樣了。

“正是。”

高才嘖嘖稱奇了一番,又問道:“戚元敬試製的結果如何?”

高務實道:“戚總戎畢竟是武官,雖然兼着練兵的差事,但能調用的資源仍是有些不足,目前還在調集人手研究,少有成品問世。不過,火藥的改良他已經做成了,據他說,製成侄兒所說的小顆粒狀之後,效能確有不小的提升,而且製造過程雖然複雜了一些,但只是花費一些人工,成本上的增加倒是微乎其微,他對此很是滿意。”

高才大喜,道:“火藥乃是火器之本,你這顆粒火藥既然能提高火藥威力,那的確是個大好消息……製造方法就是你這手稿裡寫的這些麼?如果是的話,我這裡也可以少量製造,加以試驗。”

高務實笑着說是。

高才喜了一會兒,又問道:“那這個紙殼定裝藥的思路呢,戚元敬怎麼說?”

高務實道:“這一條戚總戎格外喜歡,說是對於那些新兵最有用。”

高才哈哈一笑,卻道:“你這辦法好是好,但卻也有一點問題。”

“哦?”高務實略有些詫異,問道:“還請五伯指點。”

“牛皮紙太貴,如果大軍作戰,以你這做法,一場不算太大的仗打下來,光牛皮紙所需要的花費,就得上千兩銀子,太奢侈了。”高才道:“而且還有一點,如果下雨的話,這牛皮紙怎麼辦?你還得先製成油紙,得先用桐油浸一浸,然後晾乾……這成本就更貴了。”

高務實原本並不覺得自己這位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大作爲的五伯能有什麼獨到的見解,但聽了他這番話之後,高務實才發現,自己可能真是小看了古人。

一場小仗多花千兩銀子,看似不打緊,但積少成多,對於大明這個幾乎沒有一天不打仗的國家而言,這個負擔可能就不算小了。更何況高才還指出了紙殼定裝藥的最大麻煩:防水。

中國人對防水這一行倒是比此時的西方人更精通,其中主要就是因爲中國盛產桐油——這玩意在後來很長時間裡都是中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可桐油這種東西,即便中國號稱“盛產”,但畢竟那是油,總便宜不到哪去,如果紙殼定裝藥的紙殼全需要用桐油浸泡晾乾,這個成本就海了去了。

大明窮啊——不對,大明朝廷窮啊!這種敗家玩法,現在的朝廷哪裡玩得起?如果只是戚家軍這麼幹,那財政上或許還能擠一擠,畢竟戚家軍歷來花錢狠,張居正是已經習慣了的,他會幫戚繼光搞定這筆錢。

可是,如果只有戚家軍用得起,那這個玩意的效果就達不到高務實的期望了。

“五伯言之有理。”高務實皺着眉頭,苦苦思索:“可是怎麼解決呢?要降低牛皮紙的生產成本嗎?造紙術這一塊我卻不大擅長……”

高才哈哈一笑,道:“你不要光想着用紙,紙雖然撕開方便,但它只能用一次,那可不節省,要想節省,就要讓它能長期使用。”

“循環利用?”高務實眼前一亮:“這個思路倒是好,可是怎麼做呢?”

高才笑了笑,道:“我倒是有兩個辦法。”

高務實吃了一驚,忙問:“哪兩個辦法?”他還真沒想到,這位五伯不僅能提出問題,居然還能解決問題,這麼厲害?

“說穿了其實很簡單。”高才道:“第一個辦法就是用竹節。竹節中空,我們可以先收購一些大小合適的竹節,在竹節裡面放置一次發射需要的火藥,至於開口,是用軟木瓶塞還是採用旋蓋式瓶塞,那都是小問題了。”

他伸手比劃了一下,繼續道:“這個竹節不僅防水,而且風乾的細小竹節還很輕便,可以爲士兵制造專用的腰帶,一根一根地將火藥插在腰帶上扣好,打仗的時候,射擊一次用一節。”

“好主意!”高務實大讚:“五伯這個主意着實是好,侄兒等會回去就寫信給戚總戎,請他試驗,以觀效果。”

高才微笑着道:“若是當地竹林少,也沒關係,用木製的也行,具體用什麼木,可以就地取材。我們大明的木匠滿天下都是,做這種小木瓶,簡直學徒工都難不倒。”

這倒是真的,中國的木工歷來厲害,鄭和寶船那麼巨大,甚至不需要一顆螺絲釘,光靠木工精湛的榫卯技術就解決了,簡直讓後人歎爲觀止。在這種木工滿街走的時代,做些小木瓶還真是輕鬆得猶如喝了口水。

高務實拍手笑道:“太好了,這兩個辦法我都一併致函戚總戎,請他試驗。”

高才點了點頭,忽然奇道:“務實,你的才智,五伯我已經見識過了,但有一點我有些不明白,你似乎對火銃的興趣遠遠高於火炮,這是爲什麼?常人都是更喜歡火炮的,畢竟火炮的威力更加巨大。”

高務實聽了,就不禁苦笑,暗道:我怎麼解釋呢?告訴你以大明目前的情況,發展紅衣大炮這種重炮完全是走火入魔?

高務實一貫的觀點就是:明中期以後,中國火器的發展路子本來挺正確,可以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沿着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向前大步邁進。主要體現在炸彈類火器,火槍,輕型火炮類火器,火箭類火器的蓬勃發展。但在明末,尤其是天啓以後,由於引入的紅夷大炮的那種炫目的強大威力給君臣上下的深刻印象,導致朝廷和衆多官員將領對火器研發的重心開始朝重型火炮的方向過度傾斜。尤其是在袁崇煥鼓吹“憑堅城,用大炮”之後,朝廷更是把大部分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了重型火炮的研發和製造中。

在政府財力充足的情況下,這本來也沒有什麼打不了的,畢竟重型火炮的發展是遲早的事情,早一點動手也不是什麼壞事,甚至高務實都決定,如果自己將來能主持改革並取得成功,也要大力發展重型火炮。

然而要命的地方是,當時大明朝廷的財力是極度緊張的,一旦在火炮上投入的力量過大,那對於其它火器的發展顯然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所以在天啓到崇禎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其它輕型火器發展基本陷入了停滯中。就如畢懋康在《軍器圖說》中已經闡述了燧發槍製造方法,如果能象嘉靖時期製造佛郎機一樣,大批量製造燧發槍並裝備部隊,再不斷改進,本是迅速提升明軍戰鬥力的一個良機。

但問題是當時朝廷在軍器製造上已經把主要的資金都投入在造炮上了,還哪來其他錢呢?袁崇煥的問題很多,帶偏了大明火器發展的正確思路也是其中一條。

只是,高務實現在怎麼跟高才解釋呢?

第117章 意外第027章 倒潘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42章 纖幫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40章 瞭解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08章 隱情(上)第116章 陽謀!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205章 政策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94章 無間道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263章 密議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87章 回京嘍第098章 曙光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05章 禁衛軍!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259章 妖書案?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01章 定調子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88章 御駕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