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

高才本以爲自己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想不到退休致仕之後居然有機會參與一件可能青史留名的大事,當然不肯放過。至於之前高務實和高務滋發生衝突這種小事,頓時就變得不值一提了。

高才大包大攬地表示:這件事你不必放在心上,高務滋那小子雖然是長房,但高家原本就分過家不說,現在他還有三個叔叔在世,這種不準自家人蔘加祭祖的事,還輪不到他來抖這個威風。

高務實心裡鬆了口氣,三個在世長輩裡,三伯肯定不會支持高務滋這個沒出息的,自己的便宜老爹那邊更不用提,就差五伯這邊的態度不好判斷。現在五伯既然也發了話支持自己,那高務滋就沒什麼好蹦躂的了。

說實話,高務實也不想跟高務滋完全撕破臉,畢竟兄弟鬩牆這種事,哪怕自己再有道理,傳到外面也難聽。能夠在五伯的壓制下把事情遮掩過去,那是再好不過了。

高務實趁熱打鐵,又說了自己打算在新鄭煤礦中給高務滋分一些乾股的計劃,高才聽罷,感慨道:“務滋這小子的確不爭氣,三十而立的人了,整日裡不務正業,不是鬥雞走狗,就是眠花宿柳,還不如他那兒子懂事!我之前就擔心他遲早把大兄留給他的一點家產敗光,現在你肯不計前嫌,給他在煤礦裡留點乾股,我這個做弟弟的將來九泉之下見了大兄也好說話。”

這話高務實就不好開腔,只好沉默以對。

高才想了想,又補充道:“你給他留乾股,心是好的,但他這個人實在靠不住,你一定要提前白紙黑字寫清楚,這些乾股只能分紅,既不能插手經營,也不能轉賣轉贈……甚至你還可以乾脆決絕一點,直接把這份乾股寫上瑞雛的名字,瑞雛這孩子倒比他爹強。”

高瑞雛是高捷的長孫,按理說中間因爲有高務滋在,蔭官輪不到他,但高捷對高務滋這個兒子毫無信心,生怕讓他做官反倒是害了他,早就交待自己死後蔭官之時,蔭官不給兒子而給孫兒,所以高瑞雛只要等在國子監畢業,就能直接蔭官。不過據說高瑞雛頗有志向,雖然已經有了蔭官的名額,但他仍然表示將來會參加科舉。

高務實想了想,把乾股給高瑞雛固然可以,但自己想借此機會緩解一下和高務滋的關係就很難借力了。

雖然高務實對高務滋一萬個瞧不上眼,但他高務滋可以不在乎自己紈絝子弟的頭銜上再加一個“兄不友”,可高務實卻不肯讓自己腦袋上頂一個“弟不恭”,因此這筆乾股還是得給高務滋本人,至少要讓他不至於逢人就說自己的壞話。

名聲這種東西,有時候還真的是把雙刃劍。就像歷史上張居正做了首輔之後,他老爹在江陵老家仗勢欺人爲非作歹,搞得天怒人怨,於是有人寫信給張居正讓他管管。

張居正反應倒是很快,馬上寫了一封老長老長的回信給勸他的那人,可是說來說去其實就一個意思:那是我爹,我怎麼管啊?我一個弄不好就得背上“不孝”的名頭,這個名頭哪怕我是首輔,也扛不住啊!

高務實現在號準了五伯的脈門,對他也不過多保留,把自己的擔心說了一下,表示還是將這乾股給高務滋,免得他口無遮攔,家醜外揚。

高才嘆了口氣,也認了,但是又補充了一句:“那這個乾股就不能給多了,最多不能超過一成……反正你說新鄭的煤多,這一成也虧不了他。”

高務實點頭答應下來,兩個人又仔細商議起開辦鐵廠的事——畢竟他倆都清楚,開煤礦本就是爲鐵廠打基礎,雖然也能順便造福鄉梓,但他們的根本着眼點還是鐵廠。

許昌的鐵礦離新鄭不遠這一點,終於得到了高才的確定,高務實鬆了口氣,但下意識還是想按照自己之前的一貫思路:一條龍包乾。於是問高才,能不能想辦法把那鐵礦買下來,甚至把那周邊可能是礦脈的山區都買下。

高才雖然已經知道高務實做產業氣魄很大,但對於這種動不動就買下一大片地的做法還是有些震驚,哪怕那些地方是山區,並沒有多少田地,高才也覺得有些瞠目結舌。

但高務實和他仔細算了算賬,他就不得不承認,買礦區的地和買田地的確是兩碼事。

這些山地有很多是無主的,直接找當地衙門就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購買,甚至當地衙門多半還非常高興——這可是廢物利用啊,那些無主山地有什麼鳥用?有人買還不肯賣,難道是縣太爺要留着自己進山打獵嗎?

哪怕偶爾碰到有主的山林,也沒關係,這年頭山林基本沒有什麼像樣的產出,利用價值非常低,買山林的成本比買田地低了十倍不止,一般都是田地幾十分之一的價格,幾乎就差白送了,以高侍讀的身家,一口氣買個幾十頃都不帶眨眼的。

唯一的麻煩就是許州的鐵礦據說是當地一個大家族所有,該家族姓範,宗族頗大,雖然沒有什麼特別身居高位之人,但連續幾代都花了錢在當地擔任主簿、典史,可見根基很深。而且今年甚至還出了一名舉人,叫做範守己。

範守己?高務實印象中這人後來是中了進士的,好像就在這幾年了,而且後來似乎做過宗師,甚至做過兵部侍郎,原來他家就在自家隔壁啊……

但高務實敏感的發現了一個問題,問道:“許州是州,怎會有主簿、典史?”

州比縣的級別略高,縣裡的主簿和典史對應到州,應該是判官和吏目纔對。

高才笑道:“範家籍貫是許州臨近的洧川縣,但他家勢力較大,在許州也有產業,許州這個鐵礦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那就是說非要跟這個範家打交道了。

高務實皺了皺眉,遲疑着問道:“這個範家……五伯既然在他家買過鐵,可和他們有什麼交情麼?如果要買下他家的鐵礦,他們會賣麼?”

高才微微搖頭:“我跟他們家談不上有多少交情,不過買鐵礦這件事嘛……我看關鍵還是價格,他們家到現在爲止也就出了個舉人,萬一將來進士不中,就要靠候補纔有官做。即便能中進士,你三伯畢竟是當朝次輔,更兼着天官,範家就算不巴結,至少也應該不會想着得罪吧?所以我覺得,只要錢給足了,他們應該不會不賣。”

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83章 避蟲湯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055章 缺朝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05章 政策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277章 逆轉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215章 大燈泡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