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

隆慶年間,武將的確早已經不值錢了,但這裡頭也不是沒有極個別的例外。譬如成國公和英國公兩家,甚至包括定國公等,多少還有些虎死不倒威的氣勢。他們相比那些大權在握的文官們而言,雖然在朝堂爭鋒上不是對手,可是卻有一點先天優勢:他們的家族與國同休,而文官則卻只能保證自己在位時的風光。

科舉選官制度使得文官集團權勢熏天,尤其是在一些事關整個文官集團利益的事情上,他們能自覺的團結起來,上逼天子,下迫武臣,以文官集團之利益爲天下之利益;但與此同時,科舉選官制度也使得文官們的權力有明顯的時效性,在位之時衆星捧月、一呼百應,而一旦去位,則泯然與鄉民無異也,且其權力無法以單純的血親關係來繼承。

父輩爲宰輔重臣,兒輩若又考得進金榜,這種情況還比較好說,因爲父輩的人脈資源有不少都能得到利用,算是爲兒輩的仕途鋪平了道路;父輩爲宰輔重臣,兒輩卻考不到進士,那這一家基本上就算是走向沒落了,如果幾代都沒人能再度考中,沒落機率基本是百分之百。這種家庭就會很擔心祖輩當大官時得罪了某些記仇的勳貴,因爲自家已經只是普通人家,而人家卻是與國同休的勳臣貴戚,捏死自己跟玩兒一樣——畢竟你已經沒有功名這個附身符了。

所以文官們雖然極力壓制武將乃至勳貴,但對於這幾家頂級勳貴,還是多少給些面子的。高務實當然也不能免俗,他也不想因爲太子伴讀一事把京中的頂級勳貴們得罪個遍,更何況他將來的很多改革還有賴於勳貴集團的支持,或者說起碼不至於團結起來拼命反對、各種拉後腿。

高務實和許多他在小說裡的看到的穿越者不同,他不主張那種一切靠權勢或者實力強壓着改革的做法,雖然那看起來很爽,但他覺得那有些過於想當然。

有句話說得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很多穿越者覺得自己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來進行改革的,所以你們一切聽我的就行,如果不聽,那就弄死好了。但高務實卻覺得,改革這種事,雖然免不得有必須“用強”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靠利益引導和政治妥協來達成。

還是那個原則,君子不是不能動手,但能動口解決的就堅決不動手,能用錢擺平的堅決不用刀擺平。這些勳貴雖然看似已經沒什麼用了,但實際上還是有的,且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政治象徵意義,那也是很大的作用啊。

按照***的教導: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越搞越多,把敵人的人越搞越少。所以勳貴如果能團結,那高務實一定也會去團結,只有實在團結不了的那種頑固分子,纔會被他加入黑名單進行分別處理。

因此,就有了這次他邀請京中勳貴子弟春遊踏青這件事。

當然,受邀者都是上次在太子伴讀事件中被皇帝召進宮陪太子玩了十來天的那些人。這也是爲何朱應楨與張元功收到了邀請,而李宗城沒有收到邀請的原因——李宗城是陪他父親李言恭臨時決定來京的,實際抵京才幾天呢。

聽到門子彙報說朱應楨、張元功派人來問能不能帶上李宗城一起,高務實就笑了起來。

他不是朱應楨和張元功這種只關注京師這屁股大一塊地方的人,所以李宗城這麼眼巴巴湊上來的原因,他幾乎一下子就猜了出來。

李宗城他們家不可能對京營有什麼想法——京營的軍戶沒有一個在他家名下,他家的軍戶全在南方,跑來京師做戎政總理,怎麼可能?別的不說,你軍戶都沒一個,拿什麼鎮住場子?

所以他們家的根基在南方,目光也大致只能是放在南京。

南京有什麼突然的變化讓他們急急忙忙來京?魏國公世子案。

徐鵬舉這次的事情,朝廷要是非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也沒多大事,但既然內閣已經定了調,趙貞吉這個總憲又不想爲這點小事影響他的大事,願意配合高拱去查,那徐鵬舉就只好倒黴,兜是兜不住的了。

現在的問題只是在於朝廷對徐鵬舉的處理會達到哪個程度,這件事雖然不至於讓徐家把魏國公的傳承給玩丟,但徐鵬舉本人肯定會被懲罰,上到褫奪爵位,下到罰奉一年,其實都有可能。

按理說內閣一般不會對國公爺這種頂級勳貴的懲處發表明確意見,通常都是讓皇帝“聖心獨斷”,但其實皇帝仍然會私下問詢內閣的意見,內閣閣老們會私底下當面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意見,只是不進行票擬而已。

所以這麼一來,高拱的態度就很重要了——衆所周知,絕大多數時候高拱的態度和皇帝的態度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尤其是這裡面涉及的魏國公,他屬於開國系的勳貴,在成祖一系的皇帝眼裡,大抵也就是留下來掛名當擺設的作用,犯錯的話可沒有太多面子要講。

永樂之後,靖難系勳貴的身份地位乃至實權,那可是一直力壓開國系勳貴的。

李言恭此來,一定是爲了這件事。而他的態度,不可能是幫徐鵬舉求情,只能是死道友不死貧道,順便看看死掉的道友會不會掉裝備給他。

那麼,李言恭希望徐鵬舉掉什麼給他——給臨淮侯府呢?

南京守備勳臣。

歷史上,徐鵬舉就是因爲這檔子事,把帶在魏國公一系腦袋上百餘年的南京守備勳臣給玩丟了,臨時在臨淮侯頭上帶了些年。這一次,李言恭必然也是看到了這個希望,所以來京爭取。

爭取有很多種方式,最蠢的是去找皇帝,雖然皇帝是決定者,但直接去找他的話,吃相未免太難看了。所以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去找建議權最大的那個人。

那必然就是高拱了。

但李言恭的身份擺在那裡,這時候跑來找高拱,將來如果真是臨淮侯拿到了南京守備勳臣一職,就很難解釋了,對臨淮侯府或者高拱都不是好事。

那麼,迂迴一下,換成李宗城找高務實,這就不容易引人注目了,尤其是在高務實邀請了那麼多勳貴子弟的情況下,李宗城這個臨淮侯的長孫又算得上老幾呢,誰會關注他呀!

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25章 三策(中)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101章 定調子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55章 缺朝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30章 故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217章 臺灣島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75章 追擊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277章 逆轉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35章 密奏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28章 恩憲?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