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

高務實做事,一貫講究效率,但他所謂的講究效率,卻並非常人所理解的那種“雷厲風行”。相比於那種想到一個點子就立刻動手,他更喜歡仔細規劃,由點帶面,力爭把一件件的事情串聯起來辦好,或者辦這件事的同時帶動另一件事。

這是他的效率論,因爲在某種程度上,他是很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的。

邀請一衆勳貴子弟春遊踏青這件事,他也同樣秉持這樣的理念。

這件事的起因,要退回去幾天來說:那一日他進宮向李貴妃和太子展示了香皂的妙用之後,李貴妃當天就把香皂一事和隆慶皇帝說了。皇帝也親自試用了高務實所進獻的香皂,對於此物的效果,皇帝十分滿意,對於高務實給出的條件,皇帝也完全沒有意見,甚至還覺得自己佔了很大的便宜——他得到的價格當然是高務實說的。

隆慶並不是從小養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的二愣子皇帝,他當年可是過了不少“苦日子

”的,二兩銀子的價值他很清楚。

一塊香皂賣二兩銀子當然很貴,京裡很多人半個月的收入才能抵這個數。可是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香皂的功效的確十分明顯,而這裡頭的技術含量、成本價格之類,隆慶一無所知。在他看來,能夠擁有這樣神妙的功能,肯定得是相當珍貴的材料才能製造得出——上好的胭脂水粉不也挺貴麼?所以這麼一看,二兩銀子還是划算的。

這種思維就和有些人生病吃藥一樣,本來不過一點小病,兩片當歸就能搞定,卻總恨不得去吃人蔘纔好。因爲在很多人心目中,貴總有貴的道理,甚至因此忽視了藥物是否對症——後世感冒藥到處都有,很多人感冒之後隨便買了就吃,根本不知道自己風寒感冒吃了風熱感冒的藥,又或者反過來風熱感冒吃了風寒感冒的藥,最後總不見效,還以爲是自己買的藥不夠好。

高務實在這裡完美的利用了隆慶、李貴妃等人對於技術的無知,賣了個合理的高價。

至於第二點,就是不管這東西賣多貴,按照高務實提出的交換條件,這銀子再多也不用自己出。那就無所謂了,你就是賣一百兩一塊,朕也不會心疼啊!反正虧錢的是你自己。

其實這也是高務實非要免費進貢的原因:你定價再高,收皇帝的錢能收到多少?要知道皇宮的用量其實也就那麼點,香皂這種東西雖然他已經決定從上往下覆蓋,但終究是要大衆化的,而大衆化的產品只有走量纔是真正的保證利潤——價格貴了怎麼走量?走量不行,單塊利潤再高也白搭。

而皇帝答應了高務實的進獻和分級專賣,就相當於授予了高務實壟斷香皂行業的權力。壟斷的威力,就不用多說了。

不止如此,隆慶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佔的便宜有點大,傳出去對自己的聖名恐怕有所妨礙。於是隆慶就和李貴妃商議,看是不是給高務實一點什麼賞賜。

李貴妃前幾日被弟弟抱怨了幾句自家獲賜的宅子不如人,這時順口就說了一句:“那就賜他一所宅子好了,左右高侍讀在京中也沒個住處。”

隆慶卻有些捨不得京裡的宅子,便找了個理由,說高侍讀是被高先生帶在身邊要親自教導的,單獨給他賜一所宅子的話,他肯定就得住過去,這樣豈不是顯得朕故意要讓他們伯侄疏遠麼?

但話是這麼說,賜宅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式,於是隆慶話鋒一轉,說先帝當年在京郊建了幾處別院,其中在香山有一個見心齋,雖然不大,但勝在精緻,不如就賜給高侍讀,當做他進獻香皂的恩賞好了。

李貴妃對此無可無不可,反正賞賜本就是皇帝自己提出來的,她也沒去過見心齋,合適不合適都是皇帝自己的考慮,也就表示同意了。

於是,高務實就在香山又得了一所別院,便是見心齋。

當然,見心齋和三慎園完全不同,這處別院是真的不大,建築面積只有區區六畝地左右,加上外面附屬的地塊,也不過十幾畝地,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別院。

但高務實得到消息的時候還是挺高興,因爲這次可是“北京城裡有房”了,而且還直接住進了香山公園……

於是高務實緊急派人買了十幾個女傭奴僕送過去灑掃整理,並調整原本打算包酒樓宴請那批勳貴子弟的計劃,改爲請他們去香山春遊踏青。

之所以這麼調整,是因爲他還另有目的:一來顯示一下聖眷;二來香山在此時要出京城,在此聚會踏青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關注;三來他還要藉機把香皂的事情借這些人之口傳得更沸沸揚揚一些,以此在香皂“上市”之前進一步推高知名度和期望值。

爲了自己的第一波“原創產品”,高務實還真是費盡心思了。

見心齋位於香山的北側,這裡地勢比較空曠,東面是山,還沒有建立起後世的昭廟,隔着一條山谷,即是見心齋。再往北不遠則是碧雲寺。

見心齋是一座環形庭院式建築,造型別致,環境清靜。院內有半圓開水池。池邊建有知魚亭,池水清澈,游魚可數。沿水池東、南、北三面建有半圓形迴廊,連接着正面三間水榭——這裡就是見心齋的“本體”建築。

見心齋佔地不大,但亭、臺、廊、榭佈局精巧別緻。院內有茶座,池中有錦鯉。

此處地勢西高東低。園外的東、南、北三面都有山澗環繞,園牆隨山勢和山澗的走向自然蜿曲,逶迤高下。園林的總體佈局順應地形,劃分爲東、西兩部分。東半部以水面爲中心,以建築圍合的水景爲主體,西半部地勢較高,則以建築結合山石的庭院山景爲主體。一山一水形成對比,建築物絕大部分坐西朝東。

東半部的水面呈橢圓形,另在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的水口,宛若源頭流水無盡之意。隨牆遊廊一圈圍繞水池,粉牆漏窗,極富江南水庭的情調。

正廳見心齋坐西朝東帶周圍廊,其西北側以曲尺遊廊連接一幢小樓,坐北朝南,則是登臨西半部山地的交通樞紐。水池的東岸建一方亭,名知魚亭,與見心齋隔水相對應,但稍偏北,便於觀賞西岸之全景。

這一日戌時剛到,見心齋外便來了不下兩百號人的隊伍——正是高務實和那羣勳貴子弟及其隨從。

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04章 京營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216章 準備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63章 密議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30章 故事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284章 設計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277章 逆轉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90章 降服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16章 推辭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51章 夜會第084章 土司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