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

次日一早,高務實按照規矩先去翰林院點卯——他真正“上班”的地點當然是在宮裡,但今天情況不同,高拱、申時行擬定的太子經筵與日講詳細安排已經下發到翰林院,而高務實作爲太子出閣讀書一事的特任官,也得去翰林院領取這份“課程表”,以便知道自己“上班”的任務和時間安排。

在隆慶的極端重視下,此次太子出閣讀書之事極其隆重,堪比皇帝就學,分爲日講和經筵兩種。日講是學習平常的知識,經筵是爲皇帝講授經傳史鑑特設的講席;日講爲經常性的學習,經筵爲不定期的講座。

由於太子年幼,日講尤受重視。高拱做過隆慶帝潛邸時的師傅,這一經歷是他能在隆慶朝聖眷無雙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務實的慫恿下,他義無返顧地承擔起安排太子學習的事務。昨日下午,高拱在與申時行商議之後,立刻上書爲太子朱翊鈞初步排定了休息與日講的日程表:每月逢三、六、九日休息,其餘的日子做日講。

這就是說,每十天裡有三天休息,其餘七天日講。這種安排充分考慮到太子年齡幼小需要學習的實際情況,將日講放到了優先於休息的地位,得到了皇帝、貴妃與朝臣的一致認可。對每一天日講的內容,高拱專門上奏了《日講儀注八條》,對其做了相當細緻的規定。這八條內容,正是高務實今日在翰林院拿到的:

一、每日講讀《大學》、《尚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各隨進講。畢,即退。

二、講讀畢,太子進暖閣少憩,與太子伴讀討論方纔所講,以期溫故知新。又挑朝廷時政一二事及票擬與太子查看,太子伴讀隨看,臣等退在西廂房伺候。太子若有所諮問,乞即召臣等至御前,將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我太子睿明日開,國家政務久之自然練熟。

三、覽本後,臣等率領正字官恭侍太子進字畢,若太子欲再進暖閣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廂房伺候。若太子不進暖閣,臣等即率講官再進午講。

四、近午初時,進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太子還宮。

五、每日各官講讀畢,太子與伴讀重溫片刻,若太子於書義有疑,乞即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

六、每月三、六、九休息之日,暫免講讀,仍望太子於宮中,有暇時與太子伴讀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體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間斷。

七、每日定於日出時請太子早膳,畢,出御講讀。午膳畢,還宮。

八、查得先明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這條可以說是朱翊鈞的一張簡易“課程表”:每日天不亮就需起牀,早飯後即赴文華殿聽日講。第一節課是學習儒家經典著作《大學》與《尚書》,先是傳統式的通讀背誦,然後是講官串講。課間休息的時候,還要在太子伴讀以及司禮監太監的協助之下查閱幾份奏章以鍛鍊將來應對國事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一條是高拱在高務實的慫恿下添加的,此前各朝各代幾乎都沒有這樣的先例。也就是隆慶帝對兒子異常重視,纔會批准這樣的制度。

畢竟,儲君還在儲着,皇帝好好的在位,要你看什麼奏章?但高拱的理由也拿得出手:學以致用,一邊讀書,一邊挑選幾個奏章來對照着看,看皇帝、內閣是如何處置天下大事,這對將來有好處。

若非是隆慶帝這樣的皇帝,這一條肯定沒法通過,提出這一制度的高拱只怕還要深受懷疑,但隆慶畢竟是隆慶,他對自己的長子朱翊鈞和自己的老師高拱有着足夠的信任,根本不覺得這是在奪他的權——好吧,本來外廷的事他就恨不得全面放權給高拱了,說這話也沒多大意義。

但有一點必須要說的是,高拱提出這一條制度的時候雖然自己毫無私心,但其實高務實給他這個建議的時候卻是明顯有私心的——只有太子能看到奏章了,自己這個太子伴讀纔有機會在某些時候給他悄悄灌輸一些“有用”的思想,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還能利用太子說一些自己說出來沒用或者不方便說的話。

所以在這件事上,高拱是出於公心,但高務實委實出於私心。不過他心裡並不自責,因爲他給自己的辯解也很明白:我做的這些,說到底不都是爲了挽救大明?我又不是打算利用太子來貪污受賄。

第二節課是正字課,太子需要工工整整寫字若干幅,由正字官指點,接受他們中肯的意見。接下來的第三節課主要是有選擇地講解《資治通鑑》,通過探求歷代興亡的規律,借鑑其中的帝王統治經驗。

三節課上完,已是中午,用罷午膳,太子起駕還宮,一天的日講結束。另外,就是休息日,也就是不日講的日子,太子仍需要溫習經書或習字,遇上疑難的問題,應在講官講畢及時向輔臣發問。在此之外,一年四季,除了過年和大寒大暑等天氣外,就沒有別的假期了。

至於經筵的儀制,那就要比日講隆重的多,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官員親自參與其事。經筵分在春、秋兩季進行。月凡三次,逢二進行。春講,二月十二日始,五月初二日止;秋講,八月十二日始,十月初二日止。全年共十五次。經筵主要講解四書與五經,結束後光祿寺在皇極殿東廡設宴款待參加經筵的官員。

高務實拿着這份“課程表”,心裡尋思着:看來我的上班時間大致就是上午了,太子休息日算來大概也就是我的休息日,每個月有大概九天休息,跟後世上班的休息日倒也差不多——這麼算起來我的工作時間還算靠譜,畢竟下午還能算是我的私人時間。

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85章 成交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16章 推辭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96章 地雷陣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212章 誤解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