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

張居正是早就知道高拱對北疆局勢費了很多心力的,從大的原則上來說,他跟高拱的想法頗爲一致,都想要改變多年來大明一直被動挨打的糟糕局面。對於高拱的思路,他也有所瞭解,並且十分認可。

高拱的思路,後世有一位物流大師提到過,但是被噴得很慘——攘外必先安內。

然而實際上,這個思路本身並沒有問題。至於物流大師當年吃的苦果,原因在於外患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當頭,自己沒有安內的能力卻楞要堅持先安內,結果當然就只能使御外不成,安內也沒戲,平白惹了一身騷。

但高拱此刻面對的局面與物流大師當年顯然不同。

從內部來說,由於擁有隆慶帝近乎毫無保留的信任,高拱有能力、有權威壓服內部的雜音,強行推動各方各面的改革,從而加強大明的實力,形成“打鐵還得自身硬”的局面,這一點已經說了很多,此處不再贅述。

但從外部來看,就值得一提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蒙古人自己早就已經事實上分裂了。此時的蒙古,別說沒有滅亡大明的實力,甚至連這樣的心思都早已不復存在。他們頻繁入侵的原因,說到底很簡單,就是不搶掠一些物資根本沒法活下去。

這種情況是怎麼產生的呢?尤其是在左翼蒙古南遷之後,這種分裂越發明顯。以至於眼下,連大明這種遲鈍帝國都已經感到蒙古分裂之勢已成定局,以高拱、張居正等爲代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蒙古人連自己內部都搞不定,怎麼有心思、有力量鯨吞擁有“億兆子民,百萬天兵”的煌煌大明?

因此,纔有了高拱邀張居正一道,重新分析和規劃對蒙古的戰略這一出。

事實上,蒙古的分裂過程和眼下的真實局面,無論是對於此刻高拱、張居正等掌權閣老們的定策,還是對於將來高務實打算對蒙古進行“經濟滲透,政治處理”的戰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很值得一說。

這件事如果追述太遠,未免麻煩,但至少也要從達延汗時代說起。

當是時,伴隨着瓦剌部的解體衰落,韃靼系的土默特部在達延汗的帶領下逐漸崛起,而在達延汗崛起並稱霸草原的過程中,有一個叫做察哈爾部的部落,也爲這位黃金家族的汗王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察哈爾部在達延汗統治時代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但是由於達延汗將察哈爾部分開分封給了自己十一子中的其中幾個,造成之後察哈爾部不可避免的要捲入土默特汗庭的權力爭鬥當中。

到了卜赤汗時期,察哈爾部又迎來了一次重要的大分封。在這一次分封中,察哈爾部所屬部衆再一次擴充。但是,左翼蒙古察哈爾部雖然成爲了土默特汗庭重要的支柱,在獲得極大的擴充的同時,卻也是遭到了右翼蒙古的仇視。

尤其是在卜赤汗時期,卜赤汗作爲左翼蒙古一系,依靠着察哈爾部的力量,成功奪得汗位,並因此不斷打壓右翼,將右翼蒙古極大的削弱,使得他們只能屈從於卜赤汗爲首的左翼蒙古黃金家族一系。

但是很顯然,右翼蒙古不會這樣安於現狀。爲了能夠更好的震懾右翼蒙古,同時保持對大明朝的軍事壓力,在卜赤汗時代,察哈爾部進行了第一次南遷,抵達大明宣府、大同兩鎮邊外。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之後爆發的兀良罕叛亂,察哈爾部不得不離開漠南地區,再一次回到漠北鎮守,雖然之後卜赤汗增加了察哈爾部的部衆,但是察哈爾部的北歸,卻也直接使得右翼蒙古的軍事壓力大爲減輕,同時因爲卜赤汗在分封的失誤,使得右翼蒙古重新做大。

伴隨着察哈爾北遷的同時,在俺答的帶領下,右翼蒙古一方面表示繼續追隨左翼卜赤汗,一方面又同時悄然開始向南拓展,他們繞過大明陝甘地區,在青海地區開闢了新的土默特部牧場。同時,頗有遠見的俺答汗積極接納逃亡漢人,組織他們在土默川開拓耕地,修建城鎮。

當卜赤汗終於完成了漠北平定兀良罕叛亂之後,他本想要整合右翼蒙古,以此來穩固自己的權力,但是此時的右翼蒙古顯然已經有了推翻這位左翼汗王的力量。

此時的俺答汗,已經控制了整個右翼蒙古諸臺吉。而更嚴重的是,伴隨着察哈爾部由於戰事需要所進行的北遷,使得原本屬於察哈爾部的牧場,早已被右翼蒙古迅速侵佔,而在卜赤汗病逝漠北的時候,實際上左右翼蒙古已經徹底分裂。

對於之後繼位的達賚遜汗,俺答乾脆直截了當的撕破了之前的僞裝,他毫不客氣地向這位年輕的汗王索要右翼蒙古的汗位。而達賚遜汗自身也清楚,多年的征戰,實際上已經嚴重的消耗了察哈爾部的力量,此時再與俺答硬剛正面,顯然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此達賚遜汗並沒有直愣愣的帶領察哈爾部回到原來的牧場,而是盤縮在漠北。

可是,對於龐大的察哈爾部來說,漠北的環境顯然過於苛刻,一直呆在漠北只會越來越弱。無可奈何之下,達賚遜汗最終率領大部分察哈爾部成員南遷。他不知道,這一次左翼蒙古的南遷,在原本的歷史上,最終改變了整個東北亞乃至世界的歷史。

達賚遜汗從嘉靖二十九年開始着手準備向南遷徙的事宜,但是如此巨大的動向,其存在的風險,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達賚遜汗將龐大的察哈爾部分割,留下了相當一部分繼續駐守在漠北,這一支察哈爾部最後便演化爲後來的喀爾喀蒙古,以及後世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

這一次,達賚遜汗的目的,並不是帶領察哈爾部返回宣府大同以北的牧場故地,因爲那裡幾乎已經成爲右翼蒙古的統治中心,不可能任由他們佔據。他將目標放在了大明薊鎮和遼東以北的牧場,但這一地區肥沃的牧場,其實也早已有主:生活在這裡的,是作爲大明藩籬和附庸的蒙古“朵顏三衛”——熟知明史的讀者諸君想必都很瞭解,就不贅述了。

這樣一來,左翼蒙古的這次大舉南遷,也就成了達賚遜汗對於朵顏三衛的征服戰爭。相對於龐大的察哈爾部,朵顏三衛的力量顯然根本不足以抗衡。因此到了嘉靖三十年,朵顏三衛不得不降伏於達賚遜汗。

不過,礙於大明的軍事威懾,達賚遜汗並沒有將朵顏三衛一舉吞併,而是留下了少量牧場,供已經損失慘重的朵顏三衛餘部使用。而朵顏三衛的大部分,則在其首領的帶領下,離開了明朝的庇護,選擇投靠俺答汗統治的土默特蒙古,並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55章 缺朝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97章 高孟男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116章 陽謀!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217章 臺灣島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63章 密議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008章 在宮中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8章 隱情(上)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56章 棘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45章 《取用疏》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64章 艦隊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