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

高拱有些驚訝地看着高務實,忽然笑了起來,摸着自己的大鬍子,頷首道:“我以爲你會說,不如干脆換一個聽話的應天巡撫,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連徽州知府也給換了。”

“換人?”高務實搖了搖頭,道:“換人本身不是不可以,三伯是內閣輔臣,又兼掌銓務,換個應天巡撫也好,徽州知府也罷,陛下那裡都不會有不批的。可是,換人只能解決這一件事,而咱們的目的難道僅僅只是解決一個徽州‘人丁絲絹’案?”

高務實正色道:“方纔侄兒說了,徽州‘人丁絲絹’案只是一個突破口,咱們辦這個案,目的是爲了給其他人一個信號,甚至可以說是殺雞儆猴!咱們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哪怕只是跟推廣一條鞭法稍微扯上一點關係,朝廷中樞也會無比重視,絕對不允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該今天辦的事情就得今天辦,你要是膽敢拖到明天,我就敢給你的考評降它一級!”

高拱聽得哈哈大笑,虛指着高務實道:“看你這指點江山的模樣,倒比那李石麓更像元輔一些,哈哈哈哈!”

高務實心中一動,暗道:你家侄兒我的目標,還真就是當這個元輔!

不過面上他還是比較含蓄,只是賠笑道:“三伯說笑了,侄兒連童生試都還沒去考……”

“你說到這個事情,倒是提醒了我。”高拱很少見的直接打斷了高務實的話,嚴肅地道:“如今你身無半分功名,卻已經官掛翰林院,陪侍太子身側,此事雖然有頗多鋪墊,你自己也算爭氣,以《龍文鞭影》一書在一羣高官子弟之中脫穎而出。但是,三伯還是要提醒你,在我大明,唯有科舉出身,方是正途!我的意見是,你要儘快找個時間回一趟新鄭,至少也得先考個生員,這樣外頭纔不會有太多嚼舌根的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原先只是覺得年紀尚小,科舉之事不必太着急,不過此前畢竟也沒想到會有今天這等情況,所以……的確是該先回去考個功名了。”說着,卻漸漸皺起眉頭來。

高拱一直在注意他的神色,見狀不禁問道:“怎麼,考個生員而已,你該不會是怕了吧?”

高務實苦笑道:“不是怕考不過,是怕費時間呀。還有就是,縣試是在二月,今年已經趕不上了。”

高拱瞪了他一眼,道:“就算今年來得及,你也沒得考——今年是庚午年,哪有縣試?”

高務實呆了一呆,纔想起來明代哪怕只是區區縣試,規矩也頗爲複雜。

縣試是童子試的初考,明制設科之法:士子起家,應童子試,必有籍。而明代又“以其業爲籍”,應考之人必須是本縣境內具有儒、官、民、軍、匠、醫之籍的士子,這縣人不得到他縣應試。

而童子試的時間也有規定,是三年兩考,俗稱小考,也稱小試。由縣試到府試再到道試,共有三個層次,未考取者可以再考。每逢醜、未、辰、戌年和寅、申、巳、亥年,即行歲考和科考之年,提學道行文進行歲考或科考,各州、縣即出告示考試生童。

開考日期多在二月,州、縣官要先期一月出示試期。考生需要按時到縣學或者縣衙禮房報名,填寫姓名、年齡、籍貫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歷,先覓本縣在學的廩生結保,保證本人無冒籍、匿喪、頂替、假捏姓名;身家清白,非娼、優、皁、隸、奴僕及其子孫,方準正式應考。

身份證明這事好辦,高務實無須擔心,不過如今二月都過去了大半個月,現在趕回新鄭肯定錯過考期——不對,今年正如高拱所說,沒有縣試可以考。所以高務實就算要考,也得等明年了。

高拱見狀,擺了擺手:“好了,這事情我也就是提醒你早些做個準備而已,現在先不提了。”他頓了一頓,提點道:“你那太子伴讀和假侍讀學士都是掛名在翰林院門下,待會兒你拿到官印、腰牌,就該去翰林院拜見掌院學士了。”

高務實怔了一怔:“今天就得去?”又問道:“如今的掌院學士是哪位先生?”這裡的先生不是老師的意思,單純就是個尊稱——人家可是翰林學士,清貴中的清貴。

高拱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笑容,吐出三個字:“張鳳磐。”

“我大舅?”高務實呆了一呆,他是真的忘記這茬了——誰叫翰林學士這個位置在大明有着特殊意義,很多即將被提拔的重臣,經常都會被安在這個位置鍍一下金呢。就好比很多被廷推進內閣的輔臣,經常都會被先放到禮部尚書位置上坐一坐,翰林學士也差不多。

高拱這麼一說,高務實才想起來,張四維此前乃是翰林院侍讀學士,高拱提拔他的程序也是先提拔爲翰林學士,然後緊接着兼任吏部右侍郎。現在回過頭來看,高拱這個提拔是有深意的:有了翰林學士這個絕對足夠清貴的本職,兼任吏部右侍郎就不會讓人覺得資歷不夠——因爲翰林學士直接背廷推進內閣也不是多麼奇怪的事情,譬如說張居正就是從翰林學士被徐階推薦直接進內閣的。

而張四維本來就是翰林院侍讀學士,算是除了翰林學士之外翰林院最大的官兒,學士出缺,侍讀補上,理所當然。同時這裡還有一層深意就是:既然翰林學士本就可以直接廷推入閣,那麼張四維在翰林學士任上幹個一任,等三年考滿,他又同時有吏部右侍郎的主政經驗,那麼再經高拱推薦,通過廷推直接入閣就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原來三伯早就有意思拉大舅入閣了呀……我還是嫩了點——不對,我還是對大明官場的這些制度和潛規則不夠熟悉啊!

想通了這一點,高務實就開心起來,笑道:“本來昨日太子交待,讓我今天去宮裡見他,我也答應了,不過既然翰林院自有成法在此,侄兒怎麼也不敢壞了規矩,就先去翰林院見過掌院學士,再去宮裡不遲。”

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75章 追擊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55章 缺朝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87章 “生意”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32章 遇刺!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