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

這裡所用到的“羣星”這個詞,自然不是後世“羣星”的那個意思,而是指這一科人才輩出,羣星璀璨。

隆慶二年戊辰科金榜,是嘉隆萬三朝衆多金榜中含金量頗高的一科。這科出的厲害人物着實不少,光是高務實立刻就能想到的內閣首輔就有四人,分別是王家屏、趙志皋、沈一貫、朱賡,金榜排名分別是王家屏二甲第二名、趙志皋一甲第三名(探花)、沈一貫三甲第五十六名、朱賡二甲第七十五名。

這裡面最神奇的是沈一貫。按例,大明進士金榜位列三甲第三十六名開外者,很少有進內閣的先例,但沈一貫名次已經到了三甲第五十六名,居然還能入閣,手段之高明可見一斑。

除了四位將來的首輔,還另有三名閣老,分別是張位、陳於陛、于慎行。至於本科狀元羅萬化這一類做到過尚書級別高官的,那就更多了。

這其中,張位和陳於陛已經成爲了本次太子出閣讀書的經筵講官,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兩人從現在起就可以看成儲相了。

但奇怪的是,趙志皋和王家屏在金榜上的排名比陳於陛和張位更靠前,卻沒有成爲講官。

這裡頭當然有時候會有很多原因,不過高務實猜測,本次遴選太子經筵講官除了看重講官的個人能力之外,背後肯定有朝中重臣的影子,所以身爲探花的趙志皋,和身爲二甲第二名的王家屏才因此失去了這個大好機會。

張位能脫穎而出,肯定是靠李春芳這個座師恩相;陳於陛的情況複雜一點,想來以陳以勤的爲人,不太可能出面推薦自己的兒子,多半是高拱等幾個輔臣都覺得陳於陛各方面資格都達標,而他父親陳以勤在內閣又是個中立派,因此都有爭取之意,於是就都樂得送個順水人情,陳以勤領情也好,不領情也罷,反正總犯不着得罪他。

而趙志皋和王家屏的情況就不如他們倆人了,按理說他們的座師也一樣是李春芳——人家是主考官嘛。但他二人的卷子可能不是李春芳親自點的,因此房師另有其人,且多半是身在翰林院或者國子監的清貴官兒,實權不夠看,無力與內閣大佬們爭這個推薦權。

所以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吶!

至於于慎行,這個人也很有意思,他是張居正十分看重的學生,歷史上張居正對他頗爲關照,可是當劉臺案爆發、奪情案進入G潮,于慎行卻力勸張居正不要一意孤行。更狠的是,劉臺被捕後,滿朝上下無人敢去探視,于慎行卻果斷前往探望,結果將張居正開罪得不輕,還聯名上疏請萬曆帝收回奪情成命,以至於張居正把于慎行叫到跟前責問說:“我對你不薄,你何以如此報我?”

結果於慎行回答:“正因爲您對我不薄,學生纔不得不如此,奪情有違祖制、不合規矩,您是百官之首,當爲天下楷模。”但顯然嚐到權力滋味的張居正聽不進去。

後來張居正死後遭清算,萬曆下令抄家。于慎行在這種情況下,卻又不避嫌怨,寫信給主持此事的丘瞬,請他照顧張居正八十多歲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丘瞬思來想去,最終還是聽了這句勸,給張母保留了住宅和足夠贍養晚年的土地。于慎行因此受到朝中一片讚譽。

高務實此前自己思索徐階與高拱之爭的時候,採信的不少史料就出自於慎行的《谷山筆塵》,原因無他:高務實相信于慎行的人品操守遠勝於王世貞。

當然于慎行的操守之所以獲得高務實的信任,並不僅僅因爲這兩件事,畢竟這兩件事都有可能是故意爲之,目的就是爲了獲得清譽——高務實自己所爲的養望,其實也同這些事情很有些相似之處。

他真正欣賞甚至佩服於慎行操守的事,是國本之爭中於慎行的表現:此時,萬曆的長子朱常洛已經九歲,是妃子所出——但這個妃子原本不過一名宮女,萬曆當時也只是臨時起興,誰知就珠胎暗結。實際上萬歷不喜歡此妃和她這個兒子,他想立的是鄭妃所生的皇次子。

但是在大明,名分是極其重要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早已深入人心,萬曆自己也是這種思想的受益者。皇后無子則無嫡出,但立長又輪不到鄭貴妃所生的皇次子,萬曆不好把這一想法明說,故而遲遲不立太子。

滿朝文武見皇長子日漸長大,不能正位進學,當然非常着急。於是自萬曆十七年起,不斷有人提出立儲問題,請萬曆早建東宮。

于慎行身爲禮部尚書,對此事當然義不容辭。他連疏極諫,言辭頗爲激烈,萬曆非常生氣,再三降下嚴旨,貴備于慎行“以東宮要挾皇上。”

于慎行回答說:“冊立之事,是臣部職掌,我如果不說,是爲失職。請皇上速決大計,我寧可棄官歸裡。”態度極其強硬,絲毫不肯妥協,因爲在於慎行看來,原則就是原則,原則問題不容談判。

萬曆當然更不高興了,大罵于慎行“疑上”、“淆亂國本”,把禮部大小官員都停了傣祿。偏巧正在此時,發生了山東鄉試泄題事件,于慎行身爲禮部尚書,雖然是科考的主要領導,但說起來只是有一定的領導責任,可於慎行仍然毫不猶豫地引咎辭職。

萬曆十九年九月,于慎行的辭職獲萬曆批准,于慎行遂歸隱故鄉。他家居十餘年,朝野上下多次薦他出山,萬曆皆不同意。直到萬曆三十五年,東宮已立、國本已定,廷推內閣大臣時,于慎行名列七位候選人之首。萬曆見勢不可違,才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但這時候,于慎行已經重病纏身,只能勉強到京覲見。不數日,卒於京華官邸,年六十三歲。于慎行死後,贈太子太保,諡文定。

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259章 妖書案?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11章 交接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95章 破虜(上)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00章 胡鬧!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90章 去遼陽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111章 交接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