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枕邊風(下)

自前次給了鄭皇貴妃臉色,敲打她一番之後,皇帝是昨日晚上纔再次駕臨翊坤宮的,而今天他又來了。

鄭貴妃由於得了從永寧公主口中聽來的消息,從皇帝一進入她的視線起,就開始小心翼翼地注意皇帝的神情。

數年的陪伴,讓鄭貴妃一眼就能看出皇帝心情不佳,眉宇間始終有一抹濃得化不開地愁緒。再細看,她又彷彿感受到皇帝這愁緒一半是惱怒,一半是擔憂。

“皇上是累了嗎?臣妾本來還想着去看看荷花呢,這時節再過可就要沒啦。”鄭貴妃宛如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一般拉着皇帝的手,把他按在黃梨花木椅上坐下,輕輕幫他捏起肩膀,似乎有些幽怨地說道。

“按”這個動作本身有些逾越,在後宮裡恐怕也只有鄭貴妃會做,但朱翊鈞並不介意,甚至還有些喜歡。

“過幾天吧。”朱翊鈞嘆了口氣,把頭往後一靠,輕輕閉上眼睛。

“又有人惹皇上不高興了?”鄭貴妃埋怨道:“怎麼總有這些惱人的事纏着皇上?”

朱翊鈞沒睜開眼睛,也沒細想,只是漫不經心地答道:“求真以前說過,一個人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朕是皇帝,天下至尊,責任當然是最大的,而責任一大,煩惱事自然也就多。”

“高司徒是文曲星,他說的話自然有道理。”鄭貴妃一邊幫皇帝捏着肩膀,一邊觀察他的神色,見皇帝嘴角微微一勾,不由心道:果然只能說高務實的好話,皇上纔會高興。

但鄭貴妃又接着道:“既然皇上有煩心事,爲何不找高司徒分說分說?臣妾雖然不知道外廷的事,但聽說高司徒辦事素來得力,還沒有叫皇上失望過呢。”

“這次不同,麻煩就出在他身上。”朱翊鈞總算睜開了眼睛,但卻直勾勾盯着房頂,嘆息道:“他前幾天被人彈劾了……”

“啊?”鄭貴妃“大驚失色”,睜大杏目:“哪個言官這麼沒眼力價,連高司徒都去彈劾?高司徒能有什麼可以彈劾的事?”

朱翊鈞沒好氣地道:“說起這事朕就來氣,一羣……哼,瘋言臆語,說求真前次的《取用疏》謗君。”

“高司徒謗君?”鄭貴妃顯得更詫異了:“這……怎麼可能?”

朱翊鈞恨恨地道:“當然不可能,這些人就是因爲求真要收他們的商稅,所以胡亂攀咬,連輕重都不知道了,朕看他們就是欠收拾!”

“噗嗤!”鄭貴妃忍不住一笑,莞爾道:“看皇上這模樣,想是已經收拾過了?”

“那是自然,朕還慣着他們不成?”朱翊鈞輕哼一聲:“兩個下了鎮撫司,一個革職遣返,一個降調外任。”

鄭貴妃抿嘴笑道:“皇上幫高司徒出了這口氣,想必高司徒應該出而視事了吧,那不就成了?”

“問題就出在這兒了。”朱翊鈞嘆了口氣:“求真這個人千好萬好,就是太重視名聲,他上疏求朕既往不咎,朕不肯答應,他就繼續悶在家裡不肯出山……你說我惱火不惱火?”

“哎呀,皇上就爲這生悶氣?”鄭貴妃搖頭道:“這又不算什麼,高司徒也是怕外人說他的閒話嘛,您就再下旨溫言勉慰一番不就得了?他又不會不遵上意,一道不行就兩道,兩道不行下三道,無非是中書們忙乎一會兒,高司徒遲早不還是要出來的?”

“這個道理朕當然知道,問題是時間就耽誤了,他再不出來就要出大事了!”朱翊鈞越說越煩惱,以手扶額道。

鄭貴妃明知故問:“事情都處理完了,還能出什麼大事?”

朱翊鈞嘆道:“王先生進京了。”

“哪位王先生?”鄭貴妃又問。

“王錫爵。”朱翊鈞以爲鄭貴妃不認識,又解釋道:“他是剛剛廷推入閣的新輔臣,和申先生是同年的三鼎甲,過去做過朕的講官。”

“他進京就進京唄,怎麼就是出大事了?”

朱翊鈞一時語塞:“他……”

鄭貴妃微微癟嘴,道:“哦,又是朝政吧,那臣妾不問了。”

“呃,也不完全是朝政……”朱翊鈞有些糾結,見鄭貴妃真的不追問,反而又有些覺得對不住她,猶豫了一下,嘆道:“他勸朕早正國本。”

這句話一出口,朱翊鈞就發現鄭貴妃的手忽然停住了,瞥眼一瞧,發覺她有些失神。

朱翊鈞有些不忍,反手抓住她的一隻手,輕輕拍了拍:“別急,別動了胎氣。”

原來此時鄭皇貴妃還有孕在身。

“臣妾有什麼好急的?”鄭貴妃眼中氤氳泛起,別過頭去:“這些事又不是臣妾能做主。”

朱翊鈞聽了,只覺得有些臉紅——這話的言下之意太明顯了。“臣妾”做不得主,難道皇帝也做不得主?

理論上皇帝當然能做主,但事實卻是皇帝還真沒法完全做主。此前皇三子常洵(次子也是鄭妃所出,但當日即夭折)出生一月剛到,朱翊鈞就火速將鄭妃由貴妃升爲皇貴妃,已經引起朝臣不滿,掀起了第一波國本之爭。

好在當時常洵纔剛滿月,又經過高務實進言,朱翊鈞以“虛東宮以待嫡子”的理由壓了下去,這纔沒有鬧大。

現在這一次卻有點不同,常洵已經一歲多了,長得白白胖胖,身體也結實,從來沒得過什麼病,而且眉目之間頗有些朱翊鈞的神韻,極得皇帝寵愛。

由此,朝臣對皇帝廢長立幼的擔心也就與日俱增,時不時會有一兩道奏疏請皇帝立太子的,雖然皇帝要麼不看,要麼對上疏之人降調外任,但這種局面並未改善。

此時此刻,王錫爵挾士林名望起復回京,一來就上了請皇帝早正國本的奏疏,即便朱翊鈞不去關心外廷的情況,也完全猜得到外廷現在肯定有很多人摩拳擦掌,想要在這件事上好好表現一把了。

簡單地說,就是王錫爵這麼一搞,“正國本”一下子就成了最受朝野矚目的大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過來。無論朱翊鈞怎麼想,都不得不給個交代。

一年多前的事情,算起來其實是高務實配合皇帝壓下去的,而現在高務實偏巧在“閉關”,那可不就是要出大事了?

沒法給出一個能讓朝臣滿意的交代,這就是大事啊。

朱翊鈞面紅耳赤好一會兒,有些泄氣地道:“恨就恨王錫爵還提了個要命的建議,說可以讓常洛拜皇后爲嫡母,請皇后撫養他。如此便把求真去年建議的‘虛東宮以待嫡子’之策給繞過去了,唉!”

鄭貴妃並不親自說什麼,只是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抽抽噎噎卻不肯多說的模樣讓朱翊鈞更覺得爲難。

他乾脆起身,將鄭貴妃摟在懷裡,用手輕撫着她的一頭青絲,安慰道:“你別急,朕估計求真也不會同意這個法子……”

“他還在家呢!”鄭貴妃終於抽抽噎噎地說了一句。

“是是是,我知道,我明日就下演旨,讓他趕緊出來視事。”一着急,朱翊鈞也不說朕了。

“可那王錫爵的建議怎麼辦?”鄭貴妃嘆了口氣:“我知道外廷怎麼說我,無非是狐媚惑主那一套,就是生怕皇上再把皇后也……說不定高司徒也有這種擔心。”

朱翊鈞立刻就要說話,但鄭貴妃擡頭看着他的眼睛,搖了搖頭,道:“皇上不用說了,外廷怎麼看我,我總能猜到的,高司徒有這種擔憂也不奇怪。我想,要不皇上就遂了他們的心願算了……”

“胡說八道!”朱翊鈞有些惱火道:“憑什麼啊?朕是皇帝還是他們是皇帝?朕的兒子,朕要立誰還得他們說了算?”

鄭貴妃苦笑道:“皇上何必說這樣的氣話,自然不是他們說了算,可……這是祖制啊。”

“我……”皇帝明顯還想說一句“氣話”,但最終還是把話憋了回去,吭哧半晌,咬牙切齒地道:“我看還是求真說得好!”

鄭貴妃茫然不解:“什麼?”話是這樣說,心中卻是一緊。

好在朱翊鈞立刻道:“求真當年曾說過,‘吾欲從祖宗之本意,未必行祖宗之舊法’,這話說得太對了!”

這種事本非後宮所長,鄭貴妃沒能轉過彎來,心中暗忖:祖宗的本意是什麼?懿文太子薨後,太祖寧可培養皇太孫也不肯讓其餘諸子做太子,這……本意不就是堅持立嫡立長麼?

朱翊鈞見鄭妃面有異色,知道她沒明白自己的意思,解釋道:“祖宗之本意,若是深究其然,並非簡單的立嫡立長,其實歸根結底是爲了天下安定。立嫡,是名正而言順;立長,是國賴長君。這都是爲了天下安定而計,而不能只以爲祖宗不可違便事事盲從。”

鄭貴妃愕然道:“最後這話……”

шшш⊕ тTkan⊕ C○ “呃,這……自然是求真說的。”朱翊鈞說着,又馬上強調道:“但是他說得很對,朕行事不能只囿於祖宗原話,而該深究祖宗本意,如此纔算是真正地遵守祖制。”

“那眼下?”

“眼下?眼下衆臣逼朕,難道就能天下安定了?”朱翊鈞冷哼一聲:“朕此前就說過,除非皇后有了嫡子,否則暫虛國本,容後再計!”

鄭貴妃心裡不託底,暗道:這不又繞回來了麼?雖然皇后那邊沒什麼動靜,暫時似乎不必着急,但重臣逼宮,氣勢煊然,衆臣紛紛跟進,皇上真的頂得住?

鄭貴妃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穩妥,但又沒什麼好法子,只好用老手段:“若爲此鬧得天下不寧,是臣妾之過,要不皇上還是遂了他們的意……”

朱翊鈞怒道:“朕偏不!朕還就不信了,朕不下這道旨意,他們還能自行推着常洛做太子?”

鄭貴妃嘆道:“但始終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你別急,最多再等三四年,朕一定能解決這件事。”朱翊鈞忽然昂然道。

“哦?”鄭貴妃也是頭一次聽見皇帝把這件事說得如此斬釘截鐵,不由奇道:“這是爲何,皇上有把握在這三年時間裡說服外廷衆臣工?”

“說服?朕爲何要說服他們?”朱翊鈞冷哼一聲,傲然道:“朕要壓服他們!”

鄭貴妃明顯有些不信,但又不好直言,只好道:“皇上……有把握?”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道:“只要用好求真,這事就有把握。呃……至少有九成把握。”

畢竟事關切身利益,而且是最大的利益,鄭貴妃終於還是忍不住了,小心問道:“皇上爲何這般自信,只要三四年就能壓服外廷?”她這裡特意把“壓服”二字加重了語氣。

朱翊鈞的確很自信,微微揚着下巴,道:“我大明立國二百一十九年,你可知有何患始終相伴?”

鄭貴妃想了想,問道:“蒙古?”

“然也!”朱翊鈞露出笑容來:“蒙古,始終是大明的大敵,成祖數伐漠北亦不能盡剿,如今也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此誠我大明二百年之患也。”

鄭貴妃有點明白過來了,試探着問:“皇上是想滅了蒙古,完成二祖列宗未盡之遺願,進而威震天下,比肩開國、靖難之後二祖之威風,天下末敢相爭,然後……”

“不錯,正是這般。”朱翊鈞拉着她的手,一同在小憩用的錦榻上坐下,安慰道:“此事本不該與你說,不過今日朕卻不想瞞你。這件事朕與求真籌劃多年,甚至可以說是從昔日高先生秉政之時就已經開始籌劃的,那時候還是先帝在位呢……

總之,如今大勢已明,我大明只需再積累些錢糧,使之無後顧之憂,便可以掃滅北虜,混一寰宇,屆時朕自然不必再和外廷某些人多說什麼。唯一可慮者,便是今年因爲縮減軍餉額度,鬧出了西北之亂,所以今後不能再從節流上想法子了,也因此朕才用求真爲大司農……”

鄭貴妃點頭道:“高司徒生財有大道,這事交給他辦準沒錯。”

朱翊鈞笑了笑,道:“朕也這麼覺得,不過這事也不是那麼好辦的,畢竟戶部不像他自家的買賣,戶部不是做生意,是找人納稅……你想啊,收稅的人高興了,繳稅的人肯定不高興,對不對?”

“那倒是。”鄭貴妃點了點頭。

“而且更難辦的是,求真覺得不能再加收田賦了,只能收商稅,而這商稅……嘿嘿,南榜官員自然是不肯的,這纔有了剛纔告訴你的‘謗君案’一事。”

一聽原因如此,鄭貴妃這次打心眼裡說了一句:“皇上罰那幾個言官罰得好啊!”然後又道:“那這麼看來,更要早些勸得高司徒出而視事了呀!”

朱翊鈞用力點了點頭,拍了拍鄭貴妃的手,道:“放心,這事兒明天就辦好。他要是再不出來,朕就是親自去請,也要把他請出來!”

----------

感謝書友“曹面子”、“小葉子同學”的打賞支持,謝謝!

PS:接太后懿旨,命我今晚趕去湘潭,明天去韶山玩,所以這一章提前發了,明天的一章會正常更新,但可能比較晚。

第252章 兄妹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73章 召見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08章 隱情(下)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09章 喜與憂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15章 封爵?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45章 《取用疏》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08章 剿殺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238章 暗流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