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

次日一早,高務實按照平時的習慣早早就起了,然後一邊用早膳,一邊聽着“黑頂”的家丁彙報昨夜傳來的各種消息。

心學派方面除了一次規模較大的“高官閉門會議”之外,還有許多官員按照自己的小圈子互相走動,其中比較重要的官員來往都在黑頂這邊留下了記錄。

只不過,黑頂畢竟不是廠衛,不敢隨意往朝廷高官府中安插眼線,大多隻能依靠利誘從這些官員府中下人的口裡買來一些消息。

這些消息有時候可以精確到官員們說過的每一句話,因爲那些下人可能正巧是近侍;有些時候卻只能讓黑頂知道官員甲何時拜訪了官員乙,並在多久之後離去,因爲這位下人可能只是門子。

總之,深淺終歸有別,細節差異巨大。

不過今天高務實“聽彙報”的進程被意外打斷了。此時時間雖早,但司禮監派來傳旨的天使已經到了尚書高府的府門外,爲避免“慢待上意”,高務實只好提前結束早膳,命人大開中門迎接——天使代表皇帝,是不能走偏門而入的。

高務實本人則在高陌嫺熟指揮下人擺好接旨的那套固定行頭之後在中堂相候,等待天使宣旨。

旨意很簡單,無非就是如此前一般,溫言勉慰,要求高務實及早出而視事。

高務實恭敬接旨,高陌悄悄打賞了十兩銀子,天使出,回宮覆命。然後高務實大手一揮,微微搖頭,高陌便命府中專司文書的家丁去草擬奏疏。

這奏疏自然是婉拒皇帝的要求,堅持繼續留府的。這一類奏疏是有“範文”的,而且這些文書家丁都是高傢俬塾專門有針對性培養的人才,考進士雖然不用想,但模仿高務實的語氣寫點簡單奏疏倒還頂用。一般來說,高務實只需要拿着草稿照抄一份(奏疏本身原則上不允許代筆),頂多稍有增刪即可。

這道奏疏回得極快,當然其本身沒什麼油鹽,只是重複了此前他不願出而視事的理由罷了。

高務實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因爲他還需要繼續以此“表明態度”,也是因爲他其實並不着急——他知道此時此刻最着急的人要麼是鄭皇貴妃,要麼就是皇帝本人,適當地端端架子並無關係。

畢竟,如果是皇帝本人着急,皇帝是熟知這些固定套路的,不會爲此遷怒於他。如果是鄭皇貴妃着急,那就更好了,他這般不急不忙的表現只會讓她更加急不可耐,甚至失了分寸,但眼下卻又絕不敢遷怒到他,於是這次事件會讓她在心裡更加忌憚。

一般人或許會害怕皇帝“獨寵”的愛妃忌憚,因爲忌憚就容易導致處心積慮地朝他發難。然而高務實並不怕——朱翊鈞的“高務實依賴症”短期內不可能被“治癒”,他高務實就是唯一的救命良藥,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唯有不可或缺的能力,方能使你成爲不可或缺的人物。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一般而言,皇帝收到這樣的奏疏之後,至少要在明日纔來得及做出其他反應,所以高務實又趁這個空檔把之前沒聽完的彙報聽完,在房中分析了一番,暗暗猜測心學派大致會做出什麼事來。

然後,他又聽了另外一些彙報,則是關於實學派內部,尤其是許國一方的動向,得知沈鯉昨日與許國見了面,其中還有他們二人的門生數人在場。

不過這次見面卻不是在許國府上,而是在一間偏向高端的茶樓裡頭,由許國的一位門生包下了獨層,雙方在那裡舉行了一次會晤。時常將近一個半時辰,名義是賞析一副趙孟頫的作品。

這讓高務實有些忍不住搖頭,看來沈鯉因爲調職一事,也對自己有些疏遠了。

事實上這件事高務實真的挺冤枉。讓沈鯉調職又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是皇帝實在覺得沈鯉不適合呆在這個位置上。此時此刻的戶部尚書必須得有新的舉措,能夠在不激起大規模動亂的前提下顯著提升朝廷歲入,而這件事在皇帝看來只有高務實有能力辦好。

但這種事光講道理是沒用的,因爲在沈鯉看來,這樣的調職就如同打臉——皇帝的舉動相當於是明白無誤地昭告天下:你不如高務實有用。

這誰受得了?哪怕它是事實,也不是人人都能坦然接受的,何況沈鯉已是朝廷七卿之一,其地位已經非常接近閣老了,忽然被皇帝如此當頭一棒,換了誰都不好受。

然而,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沈鯉這樣的官員不可能因此去指責皇帝,甚至不敢表現出任何“心懷怨望”。於是,高務實只好代爲受過——誰讓你是當事人?你憑什麼比我厲害?

哦,不對,應該是你憑什麼讓皇上覺得你比我厲害?

事已至此,沈鯉心中的“怨望”顯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輕鬆化解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合適的契機,但此時契機顯然還未出現,高務實也只能姑且聽之任之。

至於許國得到沈鯉的支持之後會不會實力大增,打破此前實學派內部“高強許弱”的大格局,高務實倒還不是很擔心。

許國也好,沈鯉也罷,兩人都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金榜出身,這一年是高拱門生最爲集中的一科(這一年主考官就是高拱),其中的同年現在大多都是實學派的中流砥柱。

然而也正因爲如此,這其中的大部分人現在都在高務實的旗幟之下,承認高務實爲高拱的頭號繼承人身份。與此同時,高務實的聖眷、勢力以及年齡優勢,都讓他們不會輕易選擇投靠其他人。

聖眷、勢力不必說,年齡優勢更是殺手鐗——許國比申時行還大八歲,今年已經六十有一(虛歲),而高務實呢?今年才二十有五(虛歲)。而且按照皇帝如此重用於他的態度,再加上預計中三到四年之後可能發動滅元之戰的時間軸來看,一旦進展順利,高務實甚至有可能趕在三十歲之前入閣!

不到而立之年的閣老,這前途真是讓人無話可說。因爲理論上只要他自己“不出事”,那就意味着他將有至少四十年的宰輔生涯(即按七十歲堅持求退來算)。

這……這宰輔生涯宛如世襲而來一般漫長,誰堪比擬?

今後四十餘年啊,別說這批乙丑科的大佬,就算他們的子侄輩,高務實也完全“照應”得到,甚至搞不好連他們的孫兒輩都能享受到高務實的栽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高務實這項優勢明擺着,誰能不動心?更何況,你跟着他,那是子孫輩受照顧,可若是背叛他呢?這“照顧”恐怕就會讓人苦不堪言了吧?

是以一般而言,實學派內部已經站到高務實一邊的官員是不太可能輕易改換門庭的,許國、沈鯉那樣的情況更多的還是被逼無奈——面子對文官而言的確太重要了一些。

把沈鯉這檔子事思考明白,已經到了快要用午膳的時候,然而意外發生了——門子來報:天使再至。

高務實略有意外,暗道:今天司禮監的效率這麼高?

皇帝勉慰大臣,勸大臣出而視事的這種聖旨,是不必經過內閣和六科的,直接下中旨即可,因此動作快慢只取決於兩個部分:一是皇帝本身的口諭來得及時,二是司禮監草詔迅速,派人也快。(這一類中旨無須中書擬旨,司禮監有時候直接將皇帝的口諭原話寫進聖旨,當然在明中後期的時候,司禮監通常還是會稍加潤色。)

然而司禮監其實是個極其忙碌的內廷衙門,工作效率這種東西一貫不咋地,只有一種情況例外——皇帝明確交待的事情,纔會特事特辦。

不管怎樣,高務實只好再次在府中擺好全套行頭接旨。

這一次的旨意,從意思上來說與今日第一道旨意差別不大,惟獨用詞變得更講究、更誠懇了許多。

譬如“……所盼甚殷,卿心何忍?宜即出視事,勿再推言,以符朕望。”可謂是在聖旨中動了感情一般。

而傳旨的宦官也換了人——直接是陳矩親自來了。

陳矩宣旨完畢,便將高務實拉到一邊,勸高務實莫要再拖了。他對高務實道:“司徒,皇爺今日看來是下了決心,連內閣呈上的疏文和票擬都不看,一心一意等在西暖閣,就爲了看您的覆文。另外……昨天傍晚時,皇爺幸翊坤宮,曾將宮女內侍趕出殿外兩炷香的時間,與鄭皇貴妃密議。”

既然是密議,說了些什麼陳矩自然也不知道,不過高務實從陳矩說起皇帝今天狀態中大致能夠揣測大半。

然而高務實沉吟片刻,卻依舊搖頭,道:“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即日便出。麟岡,我也不瞞你,此事……即便到如今這個地步,也還不是我出而視事的時機。”

陳矩聽得有些憂心,深皺着眉頭:“司徒是天底下最瞭解皇爺的人,司徒既然覺得無妨,想必皇爺這裡應該是的確無妨的,只是……鄭皇貴妃如今聖寵在身,若是爲此動了怨念,只恐於司徒不利。”

高務實淡然搖了搖頭:“她能有今日,絕不會只是因爲什麼‘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我雖未見其人,也知其必有過人之能,至少能知進退,會避鋒芒,非如此不可固聖寵。”

陳矩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道:“司徒知人,果如其然。不過,若是一會兒皇爺問起……”

高務實微微一笑:“無妨,若是皇上問起,你便說我憂心王太倉此番進京,一些人膽氣更壯,必時刻窺視我之動向。未免授人口實,我實不敢輕易而出,待得風平浪靜,自然不會坐視部務積壓、朝政受窘。”

“這……”陳矩爲難地看了高務實一眼,見高務實面色堅決,只好勉強應了:“好吧,咱家先這般覆命便是。只是司徒最好有個準備,咱家以爲皇爺這次恐怕是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了。”

高務實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頷首道:“有勞麟岡。”

陳矩去後,高務實用過午膳,在後院散步了一會兒便去午睡。尚未睡深便被叫醒,一問之下才知道,居然又有聖旨到了。

高務實心下愕然,暗忖:皇帝這麼心急,莫非這件事還有什麼細節我沒算到,但卻是皇帝極其重視的?又或者說皇帝對立太子一事的敏感程度超過了我的預計?再或者他對朱常洛的厭惡程度超過了我的預計?

按照大明的體制和習慣,立太子威脅不到他,而且即便是朱常洛這個皇長子也不過幾歲,那就更談不上什麼威脅了,他不應該爲此過於敏感,這一條可以排除。

厭惡朱常洛?有可能,但朱常洛畢竟是他的兒子,雖然身體差點,可畢竟又不是什麼長得極其醜陋或者天生殘疾,正常來說應該不至於有多麼強烈。朱常洛真正的問題只不過是生母不受皇帝寵愛。

可是這一條也有問題,皇帝當初既然會在慈聖太后宮中就急不可耐地臨幸了她,至少她肯定不醜,那爲什麼事後如此厭惡呢?

高務實思來想去,忽然靈光一閃。這件事恐怕只有一種解釋:皇帝當天臨幸之後,出現了自我否定心態。這種心態就是他覺得自己居然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做出了違背正常道德觀的事——皇帝臨幸宮女本身沒有道德問題,問題是在母后宮中突然這樣做了,這顯得他的自控力很差。

這件事發生在萬曆九年,當時高務實不在京師,現在仔細回憶一下,把幾件事的時間點算一算就發現了問題。

什麼問題?此時發生後不到一個月,朝廷就下令備選九嬪了,而在次年即萬曆十年三月,朱翊鈞便親御皇極殿傳制冊九嬪,鄭氏被封爲淑嬪,位居九嬪第二位。

高務實再一想,在臨幸王恭妃(當時只是宮女)之前,朱翊鈞只有一後一妃,即皇后與昭妃。皇后的風格不必多說了,雖然爲人賢惠,但賢惠得有些過度,好像生怕天下人說她善YIN一般,很不樂意與朱翊鈞親熱。而昭妃……女人顯然不是永遠都那麼“方便”的。

彼時朱翊鈞的年紀顯然是慾望最盛的時刻,又已經“開了葷”……這就好解釋了。

但高務實認爲這可以理解,朱翊鈞自己卻不一定能夠接受。畢竟他受的教育其實是最正統的儒家教育,這種忽然失控而做出的事可能會讓他陷入深度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繼而又導致對王恭妃的極度厭惡——都怪你,害我如此!

這事在高務實看來當然不怪王恭妃,但他作爲一個獨特且超然的旁觀者,卻能理解朱翊鈞的這種心態。只能說,這事其實就是個悲劇,歸根結底是朱翊鈞受到的教育有問題,他受到的教育,善惡之辯太過於清晰,而忽略了人性的本質,甚至更忽略了身體的內在因素。

人都有七情六慾,年輕人“好色”一些其實很正常,那不光是心理原因,也有生理因素。平常人之所以可能夠剋制,是因爲平常人知道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是受到各種限制的,然而皇帝……沒有人能限制他,至少在後宮的宮女這個羣體中,他沒有任何限制。

然而皇帝在事後又因爲其所受的教育而擰巴了,因此遷怒到了王恭妃,又因爲王恭妃而遷怒到了朱常洛。於是,皇帝在不久之後乾脆下令備選九嬪,這個舉動其實是爲了將來不再出現這種“醜聞”——事實上朱翊鈞此後,終其一生的確沒有再發生過類似事件。

難怪他一輩子都不喜歡朱常洛,而且在王皇后薨後不久他的身體狀況就忽然惡化,在臨死前又下令朝廷準備將鄭皇貴妃冊封爲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萬曆九年種下的。

萬曆九年他“失控”的那一次,不僅讓他擰巴於被“魅惑”了,而且他很可能還對王皇后產生了某種難以言喻的愧疚。

高務實長出一口濁氣,心道:我總算是把這件事搞明白了,難怪歷史上他爲了不封朱常洛爲太子甚至不惜搞出國本之爭,繼而又導致和整個文官集團冷戰數十年……

高務實神清氣爽地再次接旨,卻不料這次來傳旨的人居然是兩位:黃孟宇和陳矩居然一起來了。

此時不能打招呼,高務實老老實實接旨。黃孟宇站在主位,陳矩在其身側。

黃掌印打開聖旨,看了一眼就愣了,連忙與旁邊同樣愣住的陳矩對視一眼,互相眼神交流了一下,又深吸一口氣,這才終於念道:“高務實,你要是再推辭,朕就自己來請了,今晚就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一壺春茶”、“初次登陸”、“MenF”、“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162章 二段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221章 抵京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213章 交心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08章 隱情(中)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 大危機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57章 支持(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54章 將至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09章 喜與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