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枕邊風(上)

隨着王錫爵的到來,國本之爭壓倒了此前風頭正盛的謗君案,一時之間成爲京師百官的新焦點、

爲此,京師局勢自然也出現了新的動向。實學派官員們開始不顧尋常“規矩”,三番五次上門拜訪高務實或者許國。在拜訪高務實的官員中,甚至出現了張學顏與吳兌這兩位閣臣的身影。

心學派的官員們也沒閒着,包括申時行在內,都去了王錫爵的府上拜會,美其名曰是慶祝他起復回京,實際上自然是就近期的局勢舉行一個內部會議。

王錫爵在內閣排名雖然最末,但畢竟身份特殊,而且一來就搶足了風頭,申時行也樂意給他這個面子,在這次會晤之中把絕大多數發言的機會都讓給了他,看起來一副親密無間、其樂融融的模樣。

其實申時行與王錫爵雖然關係不錯,但往日也並沒有好到這個份上。但正如同《明史》中對他們兩人個性的評價一樣,“然時行柔和,而錫爵性剛負氣。”

王錫爵幼時便好名,常有驚人之語,又因爲是學霸,名頭很是不小。昔日在高拱當政之後,他因爲自己的耿直和端方之名,逐步引起了高拱的關注,把他從南京國子監司業轉任北京國子監司業,不久升爲右春坊右中允。

之後,因爲一段時間以來王錫爵都表現得很正常,於是又是在高拱的主持下,將他升任爲國子監祭酒和詹事府詹事等職。

尤其要提國子監祭酒一職,這是高拱自己當初做過的,他很重視這個位置,任命得很謹慎。若不是名聲素佳、學問紮實之人,高拱是絕不肯亂給的。

不過,國子監祭酒就算是小九卿之一了,詹事府詹事也是一樣。王錫爵到了這一步,大概是覺得自己翅膀已經硬了,開始暴露出他完全是心學派官員的一面,忽然上疏彈劾內閣忙於政爭而懈怠政務,終於成功觸怒了首輔高拱,被貶到南京翰林院掌院事。

當時高拱已經在高務實的幫助下擊敗張、馮聯盟,完全掌握內閣,心學派沒有人敢出手相助王錫爵,因此王錫爵老實了下來,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和高拱硬剛,態度有所軟化。

如此過去兩年,高拱認爲王錫爵應該是“想通了”,查其吏部檔案,他在南京翰林院的表現也很優秀,於是高拱又把他調回了北京。

這次回京,只“鍛鍊”了一年左右,王錫爵就被高拱提拔爲翰林院侍讀學士之職,並依舊讓他充經筵日講官——彼時,王錫爵是日講官中正式職務最高的翰林學官,正經的帝師地位就是這麼來的。

本來,如果時間到此爲止,王錫爵幾乎就算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表現了,雖是持心學派立場的南榜官員,但偏偏又還挺得高拱器重。

可惜,此時已經到了萬曆六年,高拱突然逝世,實學派雖有郭樸接過權柄,但一時之間也要先穩住陣腳,顧不得太多其他事。

於是王錫爵又出來說話了,他看似非常公允地上了一道疏文,表示高拱在時,以首輔兼掌銓務,權力太大,不符合祖宗至意。不過考慮到當時高拱是顧命首輔而皇上年幼,這麼做也還可行,然而現在既然顧命首輔已經身故,皇上的年紀也逐漸大了,這種兼任就不該繼續下去。

因此王錫爵表示,請首輔郭樸辭任吏部尚書。

王錫爵的這一手其實很有想法,不僅道理說得過去,而且時機把握很好,郭樸雖然也是老臣,畢竟不像高拱那麼剛直,這樣堂堂正正的講道理,是有可能說服他的。

然而王錫爵還是算漏了一些事。

皇帝雖然年紀逐漸大了,但其實也才十六歲,而且李太后當時根本不覺得皇帝能做得好,她那時候的說法是等皇帝三十歲再讓首輔放權——這話估計不是真心話,但至少反應了李太后對皇帝“不成熟”的一種擔憂。

在這樣的情況下,郭樸又是“顧命輔臣”之一,憑什麼不能兼任吏部尚書呢?高先生兼任了八年,難道出了什麼亂子了嗎?沒有嘛!

於是兩宮懿旨直接下給了郭樸,讓他不準辭去兼職。

王錫爵的主意就此落空,不過經此一事,他就徹底洗脫了自己和實學派的瓜葛,正式被當做心學派大佬之一了。

申時行當時是深知這一幕的,也認爲王錫爵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開始關注起他來,並很快打算力推,成就一段佳話。(因爲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是同年,而且是三鼎甲。)

可惜那時候郭樸的地位已經鞏固,作爲唯一還在任的顧命輔臣,申時行在他面前只有唯唯諾諾的份,於是王錫爵也就被卡死在了翰林院,根本挪不動位置。

王錫爵左等右等,覺得不是路,恰好其父病重,於是乾脆藉口回鄉照顧老父,強行辭官而去了。

他這一去,一是避一避實學派的鋒芒和對他的壓制,二是藉機養望。這一去倒也算成效顯著,王錫爵的名聲地位出現了大幅上漲——要不是他那女兒搞昇仙一事對他略有影響的話,恐怕還能更成功一些。

養望,加上局勢的變化——比如江南官員和大商人對高務實的越發警惕,以及劉守有的敗亡、餘有丁的身故等事,使得申時行越發想要把王錫爵引入內閣爲援,終於走到了今天。

申時行既然萬分希望王錫爵能爲自己分攤火力,再加上兩人性格差異使然,便有了這次會議上王錫爵侃侃而談、申元輔頷首連連的神奇場面。若是不知道底細的人見了,恐怕非要搞反他們二位的身份不可。

整體而言,心學派的高層們對於王錫爵這次出手還是很滿意也很看好的。他這一手,不僅扭轉了己方因爲謗君案一事被高務實牽着鼻子走,又被皇帝一棍子打懵的尷尬,而且化被動爲主動,反而將了實學派高務實一系一軍。

其中最精妙的一點則在於,如果高務實繼續不肯出來,恐怕就會有不少高黨動搖,反而偏向於許國一方。

許國固然也是實學派的大佬,甚至還是理論上的黨魁,但大家都清楚他在於高務實的競爭中是處於劣勢的。如果通過這次事件,能夠起到平衡實學派內部勢力的作用,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這個理由特別簡單:一山不容二虎。如果高務實依舊如上次重陽大會之後那樣,能夠力壓許國,那麼實學派縱然談不上多麼團結,但至少也還是捏合在一起的,對心學派來說威脅太大了。

而一旦許國的勢力能夠與高務實分庭抗禮,這二虎相爭之下,心學派的日子可就要好過得多了,有些後續的謀劃也就更能夠有條件執行起來。

甚至申時行還覺得,以王錫爵這次表現出來的手段,弄不好他還能再出奇兵,把許國本人都給弄得立場動搖起來也說不定。

許國雖然是高拱的門生,但他和其餘幾位大佬不同的一點,在於他是南方人——南直隸徽州歙縣人,而且高拱不是他的房師,單純只是座師。

房師、座師,不管什麼師,只要考中之後以弟子禮拜謁而老師接受,這就是定了師生關係,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單純的座師與門生之間的關係到底還是稍遜一籌,再加上許國出自南榜,又和高務實處於競爭關係,申時行總覺得還是可以找機會拉攏的。

只是許國中式挺晚的,人比較“成熟”,這麼些年以來申時行都沒找到好機會,現在王錫爵來了,或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總之,申時行樂得王錫爵出風頭。

你再能耐大,就算把實學派的張學顏、吳兌都弄倒了,甚至把王家屏也幹下去,那也無傷大雅,我這首輔依然四平八穩安如泰山。哪怕比年齡,申元輔都不怕——他比王錫爵還小一歲。

所以說當官和出名一樣,都要趁早,你出仕時的年紀越小,熬出頭的可能性就越高,後勁也就越足。高務實能夠在和許國的競爭中穩壓他一頭,除了三代元輔留給他的政治資產以外,年齡優勢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許國比還申時行大了七歲,指望他熬死申時行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高務實呢?他除非意外身亡,否則完全能把這一票閣老通通熬死,或者熬到他們回家養老。

資格比他老的要麼死了,要麼退了,他就算不靠聖眷,這首輔也當定了。作爲官員,不投靠他投靠誰?除非這位官員自己年紀也不小了,自忖等不到那一天。

wWW¤ TTkan¤ ¢Ο

心學派這邊討論的議題並不少,除了國本之爭相關的諸事以外,還有謗君案的善後等等,至於如何團結南榜官員抵制京華南侵,這個倒不會在今晚這種時候討論,只能放在私下。

實學派一邊也沒閒着,尤其是高務實的尚書府,今晚又來了不少人求見。但高務實很堅決,只把幾位真正的高層請了進門。

人呢,大多還是老面孔,除了張學顏和吳兌之外,就是兵部尚書樑夢龍,通政使張孟男,太僕寺卿雒遵,光祿寺卿塗夢桂,翰林院侍講學士兼國子監祭酒張一桂,戶部左侍郎程文,刑部左侍郎韓楫,吏部右侍郎宋之韓,以及工部右侍郎郜永春。

這其中相比重陽大會時少了許國和沈鯉,他們倆是沒來;還少了工部尚書楊兆,這是致仕了。另外韓楫變動了職務,原先他是翰林院侍讀學士管院事,這個職務後來陳於陛頂上了,而韓楫本人則調任了刑部左侍郎,算是給心學派摻了一把沙子。

張孟男、雒遵、塗夢桂、韓楫、程文、宋之韓這六位都是高拱的門生,其中張孟男不僅是門生,還是高拱的妻侄。張一桂、郜永春二人則是郭樸的門生。

張四維由於上臺比較晚,在中樞層面還沒有門生上位,原先有一位好友楊兆,可惜致仕了,因此今天沒有他的人到場。

不過,高拱、郭樸的門生,也就足以撐起高務實這一系的門面了,外界已經把他們稱之爲“高黨”——實學派內部的高黨。

張學顏在這裡地位最高、資歷最老,因此最先說話:“求真,王太倉這一手有些說道啊……你還是堅持原意,非要等皇后娘娘誕下嫡子麼?”

他這一開口就是直奔主題,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盯着高務實看。

高務實平靜地答道:“是。”

張學顏又問:“但如今看來,皇上聖眷在貴妃,倘若愛屋及烏,欲立皇次子爲太子,則我等豈非沒了立場?”

“我等的立場仍然是等待嫡子,怎能說沒了立場?”高務實反問一句,又補充道:“至於皇貴妃那邊,她或許受寵,甚至或許能說動皇上,然則申元輔等必不肯讓其得逞,我等何須着急?”

張學顏皺了皺眉,沒有立刻開口。這時吳兌接過話茬,道:“就怕一旦我等不言不語,申元輔等人無法形成對皇上的……示警,如此萬一皇上強行冊封,則當何如?”

高務實不認爲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還是簡單直接地答道:“那就配合申元輔,封還聖旨。”

吳兌眉頭大皺:“要走到這一步?這可不是我們實學派一貫的宗旨和作風。”張學顏也目光灼灼地看着高務實,等他回答。

高務實嘆了口氣:“自然不是,所以要應付王太倉這一手,又要堅持我等既定的原則,唯有另出奇謀。”

張孟男問道:“求真這麼說,想是這奇謀你已經成竹在胸了?”

高務實微微一笑:“今日下午,小弟已然動了手。”

“是嗎?”張孟男有些意外:“從哪裡?哦,莫非是宮中?是請黃、陳兩位大璫說服聖上嗎?”

高務實搖了搖頭:“現在不是請他們出手的機會,況且即便請他們幫忙,也不能這樣做,否則萬一操作不當,恐怕連他們自己都要搭進去。”

韓楫也插話問道:“不是他們,那還有誰能影響皇上?”

高務實稍稍嘆了口氣:“枕邊風。”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ASolaF”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08章 隱情(中)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12章 入城式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55章 缺朝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28章 好消息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12章 東返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264章 出宮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57章 財迷第068章 幕後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29章 複雜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