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風起之前

劉馨問道:“你有什麼判斷或者猜測嗎?”

“有是有一點,但目前並無太大的把握。”高務實微微搖頭:“沈龍江(沈鯉,號龍江)如今已是戶部尚書,在六部之中僅居吏部天官之後,即便皇上要將其調職,只要不是降職,就至少還需要保持在七卿之列,而如今七卿之中正好有工部尚書出缺——楊夢鏡(楊兆)在西北之亂前乞休致仕,如今工部尚書空着。”

七卿,就是六部尚書加上左都御史。

劉馨道:“那豈不是正巧?說不定皇上就是因爲這個原因纔想着給沈鯉挪個位置呢。”

誰知道高務實卻搖了搖頭,道:“這卻不然。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工部尚書一職雖未定論,但據此前陳矩派人送給我的消息來說,皇上似乎更屬意石東泉(石星)。另外,我抵京的前一日,黑頂得到最新的消息,左都御史趙元樸(趙錦)的繼母去世,大概今明兩天之內,消息應該就會傳到京師。”

劉馨有些意外:“石星?他現在好像也是兵部左侍郎,是不是排名還在你前面?”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不錯,他這個左侍郎還在我之前,放在咱們那會兒,大概相當於常務副——我只管京營這一塊,他則是協助樑鳴泉公‘抓全面’。”

“你這個解釋倒是通俗易懂。”劉馨笑着誇了一句,又道:“那趙錦死了繼母又是什麼情況?繼母去世也要丁憂嗎?”

高務實道:“只要是他爹的正妻,不管是不是‘繼’,他都是可以丁憂的。”

“可以?”劉馨注意到高務實把這兩個字念得稍重,便問道:“也就是說,他其實也‘可以’不丁憂?”

“原則上都應該丁憂,但繼母的話……他倘若很得聖眷,倒也可能被奪情。這個奪情和原歷史上張太嶽那個奪情不同,這個一般不會被言官大肆抨擊——只要這位繼母於他並無多年的養育之恩就好。”

劉馨想了想:“那你既然提到這件事,想必是猜測皇上不會奪情嘍?”

“這就是關鍵了。”高務實肅然道:“如果是在尋常時候,皇上此時是應該會奪情的,然而眼下是蘿蔔太多而坑不夠用。倘若皇上還是希望將石星提拔爲工部尚書,那麼沈鯉就沒地方安排,此時趙錦……我估計皇上大概率會讓他回家丁憂去。”

“那心學派這次吃大虧了啊!”劉馨驚訝道:“我聽說趙錦就是心學一脈的。”

“不錯,他是心學鐵桿,曾經師事王陽明。”

劉馨詫異道:“師事王陽明?那他年紀應該不小了吧?”

“相當不小,他是正德十一年生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只比我三伯遲一科,比張太嶽還早一科金榜呢。”高務實說着,又補充道:“算起來,他今年七十有二(虛歲),早兩年就該致仕了,只不過心學派那邊手中無人看住這都察院的基本盤,只好讓趙錦將就幹着。這也是爲什麼我覺得皇上會讓他回鄉守制的原因之一。”

“就因爲曾經師事王陽明,所以申時行寧可用這麼一員老將來守住都察院基本盤?”劉馨不禁有些意外,她覺得這個理由似乎並不充足。

高務實道:“那倒也不能這麼說,趙錦在士林、官場還是有些威望的,因爲他曾經彈劾過嚴嵩。”

“是嗎?不是說嚴嵩倒臺是徐階的功勞嗎?”

高務實愣了一愣,苦笑道:“你這個歷史課要補的地方看來還有點多,嚴嵩倒臺的問題還挺複雜的,三言兩語說不明白,咱們還是下次再聊,先說趙錦吧。”

劉馨小臉一紅,她也知道自己的歷史水平不咋地,因此不敢辯白,只好無聲的表示同意。

高務實便道:“嚴嵩當權時,並非沒有人敢彈劾,趙錦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是嘉靖三十二年元旦,正巧發生了日食。你應該知道,日食在天人感應學說的加成下經常被利用,嗯,趙錦就利用了一次,以此彈劾嚴嵩……”

高務實便把他當初編纂會典時看過的資料說給劉馨知曉,那時候趙錦以日食出現爲權奸亂政的應驗,即馳書上疏彈劾嚴嵩罪狀。那篇彈劾還挺有分量,大略是這麼說的:(鑑於此前有不少讀者朋友覺得古文難懂,以下簡單“翻譯”一下。)

“臣伏見元旦發生日食,變異非常。又加上山東、徐、淮等地仍然年年發大水,四方地震頻繁。災異不會無根據地發生,昔年太祖高皇帝罷丞相,將丞相的權力下放到諸司,爲後世考慮得多麼深遠啊。現今的內閣,雖然無宰相的名義,但有宰相的實權,不是高皇帝的本意。

此前夏言以貪暴之性,恣睢其間。現在大學士嚴嵩又以奸佞之雄繼夏言後怙寵張威,竊權縱慾,事無鉅細,無不自專。如果有人違忤他,必定得禍,百司望風恐懼嘆息。天下事在沒有報聞朝廷時,先報告給他知道。

給他彙報事情的人,排列等候在他的門前,請求並賄賂他的人,百川匯海般聚集到他的家裡。吏部考察升降官員,兵部人事調配,無不按他的意旨行事。

邊臣失事,一概削減軍資到嚴嵩處賄賂,這樣無功的可以受賞,有罪的可以逃避誅罰。以致宗藩勳戚的襲封,文武大臣的贈諡,這些的快或慢、是給予還是剝奪,一概要取決於他們賄賂的是多還是少。以致那些不擇手段向上爬的人,妄自貶低自己。稱號很不像話,廉恥掃地,此外還有臣不忍說的事情。

陛下是天縱聖神,乾綱獨掌。自是予奪由皇宮斷決,題覆在諸司,閣臣擬旨取裁罷了。諸司的奏稿,一併聽命於嚴嵩,陛下怎麼能夠知道這些呢?現在夏言被誅,而嚴嵩才得以作惡,夏言剛暴而疏淺,作惡容易被發現,而嚴嵩柔佞而機深,作惡難於被知曉。

嚴嵩窺伺逢迎的巧妙,好像是忠勤;他諂諛側媚的態勢,好像是恭順。他引薦培植私黨,佈列在要地,伺探諸臣的動靜意向,無不先得知情況,所以多半能夠稱旨。

或者伺窺聖意留心之處,據此行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某一事體的機會,從而鼓動以大放他的毒害意氣。

假如陛下思考這件事,就會發現是原本發源於朝廷;假如天下指這件事,則這件事並不是出於政府。幸而動察於聖心,則諸司代替嚴嵩受罰;不幸而被流傳到後世,則陛下就代嚴嵩受罪過。陛下怎能真以嚴嵩爲賢呢?

自從嚴嵩輔佐朝政以來是惟恩怨是酬,只要是有人送貨行賄一概接收。羣臣忌憚暗中得禍,因而忠言不敢直接陳述出來;四方流習貪墨之風,而閭閻一天天被憂愁所困。

自從庚戌之後不久,外寇猖獗。陛下曾經招募天下的武勇之人來充足軍隊,竭天下的財力來供給軍餉,蒐集天下的遺逸賢才充任將領,施行超乎常等的賞賜,顯示高深的皇威,以曉示內外。

然而封疆重臣終未有爲陛下寬免日夜之憂的人。因爲當權大臣行私,將吏風靡,以剋扣爲要務,以鑽營求進爲能。致使在朝廷之上,被任用的不賢,是賢人的不被任用;獎賞不當其功,懲罰不當其罪。

陛下想達到太平,那麼羣臣不足承德於左右;陛下想遏止戎寇,那麼將士不足禦侮於邊疆。財用已盡,而外患未見有平息停止;民困已極,而又憂慮內變將要發生。陛下躬秉至聖,憂勤萬幾,三十二年都是這樣,而天下大勢如此之危,不是嚴嵩的奸邪,怎麼會到達這種地步呢?

臣希望陛下觀看上天的垂象,察知祖宗立法之微,大權不可移之於人,紀綱不可使之壞亂,當即罷斥嚴嵩,以應天變,那麼朝廷清明,法紀振治。寇戎雖橫,臣知其不足平啊。”

這篇彈劾裡有一點需要解釋:趙錦在彈劾中舉了夏言的“壞”例子來比照嚴嵩,並不代表他真的認爲夏言是“壞”的。只不過當時夏言是嘉靖親自下令殺掉並棄市的,而且也沒有被平反,所以趙錦這裡無論他自己心裡怎麼看,彈劾裡也只能先把夏言當做“壞人”來說。

劉馨聽罷,點頭道:“這麼看來,這個趙錦當時還是頗有膽色的,竟敢在嚴嵩最得志的時候彈劾他,我沒記錯的話,那時候嘉靖對嚴嵩可是信任有加。”

高務實笑了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只聽到他又接着道:“膽子是不錯,但這件事可把他坑苦了。”

大概是因爲趙錦乃是心學派的人,劉馨聽了也沒怎麼緊張,反而笑問道:“怎麼?他挨廷杖了?”

高務實道:“差不多,甚至比廷杖可能更慘一點——不過也正因爲如此,他纔有如今的聲望。”

原來當時趙錦的彈劾的確不是時候,因爲就在那會兒,楊繼盛正好因彈劾嚴嵩被重譴,嘉靖帝正蓄怒以待其他說這件事的人。周冕爭辯冒功的事也被下獄,而趙錦的疏章正好到達。

嘉靖當然震怒,在他的疏章上親筆批閱,說趙錦欺天謗君,派遣專使逮捕趙錦治罪,又對嚴嵩慰諭備至。於是將趙錦從萬里之外押回,期間他還多次掉下檻車,差點一命嗚呼的情況都有好幾次。

等到達京城後,又被下詔獄拷打審訊,最終處理決定是棒打四十,貶斥爲民。他的父親趙壎這時任廣西參議,也被彈劾罷去官職。

緊接着趙錦便家居十五年,一直到先帝穆宗即位後,因爲各種爲嘉靖時期的犯官平反,趙錦才被起用爲故官,不久提升爲太常少卿,還沒有上任,又晉官光祿卿,直到升爲左都御史。

趙錦爲官的過程中除了彈劾嚴嵩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閃亮的功勞,即隆慶元年時剛剛起故官時,他以右副都御史之銜爲貴州巡撫,曾破擒叛苗龍得魚乍等人。當地大土司、宣慰使安氏向來桀驁,但畏懼趙錦彈劾嚴嵩的“正名”,因此爲他效命。此事之後,趙錦就被調入朝廷任大理卿,歷工部左、右侍郎等。

劉馨聽罷,嘖嘖稱奇:“你對朝中這些大臣還真是瞭如指掌,平時是不是專門蒐集過他們的資料?”

“黑頂就是幹這些活的。”高務實淡淡地道:“所謂料事如神,其實不如說是料人如神,只有知道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能猜到他會怎麼做。如果一個人平白冒出來,我對他一點了解都沒有,他出招也沒個章法,那我自然就不可能見招拆招,更遑論事先埋伏,如果還想贏的話……就只能和當初對付樑邦瑞一家一樣,強行以力破之。”

劉馨嘿嘿一笑:“我倒覺得那個破法更解氣一些——我就是要弄死你,而你只能眼睜睜等死,一點辦法也沒有。你看,多霸氣啊。”

“霸氣這種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自從那一次過後,京師左近的商場上再沒有人敢對京華陽奉陰違,更別說齜牙咧嘴了。

但是壞處也不少,江浙財團在看見京華這一手之後,也不知道是攝於威風,還是羨慕威風,竟然放棄了內部不少的勾心鬥角,開始抱起團來,合力對抗京華的‘南侵’。甚至,劉守有當初的事以及潘晟那檔子事,算起來都跟我對付樑邦瑞一家有一點……波及性的關聯。”

劉馨皺了皺瑤鼻:“哦,那看來還是不太划算。”

高務實笑了笑:“這就是爲什麼人家都說要和氣生財、低調爲官。”

劉馨白了他一眼:“你的爲官之道就不必再多給我灌輸了,左右我又不當官,我現在好奇的是,如果你頂上戶部,左都御史又真的給了沈鯉……那位申元輔能答應嗎?”

“倘若事情僅止於此,我想申元輔恐怕是不太樂意的。”高務實微微搖頭:“但是皇上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小太子了,我猜他一定還有安撫申元輔的手段。”

劉馨來了興趣:“是嗎?這可是丟了堂堂一個都察院,皇帝要拿什麼補償給他的申先生?”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bimin”、“小橙子愛粑粑”、“dj000214”、“雪碧無量”、“ASolaF”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27章 倒潘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94章 目的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2章 遇刺!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229章 指點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30章 立威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96章 地雷陣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08章 隱情(中)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0章 西北望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87章 金殿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