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生意”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肯定是萬萬不能的。

由申時行舉薦、朱翊鈞認可的這次任命,之所以三邊總督依舊是實學派人選,而臨時提督西北軍務之人也是高務實,恐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爲他們倆比較方便“化緣”。

權力對應責任,西北乃至絕大部分九邊地區都是實學派的“勢力範圍”,那麼他們相應地也要爲這些地區的穩定負責,而以戰爭手段重新恢復穩定,也同樣是一種手段。

戰爭就要花錢,然而朝廷已經沒錢了,朱翊鈞的內帑可以支撐一部分,但內帑又不是聚寶盆,不可能無限的提供錢糧。因此,無論是魏學曾也好,高務實也罷,其上任之後都有一個不必明言的工作,就是找地方衙門要錢。

大明的財政體制擺在這裡,地方衙門除了上繳很少一部分“中央稅”之外,大部分稅收都是原地截留的,大抵相當於紅朝分稅制體系下的地方稅,只是這個分配比例太神奇,地方拿得太多了。

然而更神奇的是,地方上拿了大頭之後並沒有產生多大的“生產效益”,它們的主要作用居然僅僅只是“維穩”,至於“保穩定促發展”中的發展……抱歉,這個年代的官員絕大多數沒有這種思維。

不過,可笑又可嘆的是,在這種思維定式之下,當西北出現如此大的變亂,高務實找他們要錢反而就方便多了,甚至找相鄰的宣大三鎮要錢都變得容易起來。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大家轄區相鄰,而且事關蒙古,陝西三邊的亂子要是沒控制好,戰火也不是沒有可能波及到山西來。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這點智慧大家還是有的。

只不過智慧歸智慧,如果來的人不是高務實,換個心學派官員來,那麼如顧養謙這樣的官員,哪怕只是爲了展示自己與來人道不同不相爲謀,說不定也有可能不給,反而全心全意加強自身的防衛——歷史上明朝末年爲什麼很多地方都是各自爲政?這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政爭,無處不在。

高務實當然知道這不是好現象,但正所謂“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官場本就是政治派系的角力場,哪有不鬥不爭的?有政治必有派系,古今皆然。無論任何一國,任何一朝,爲了權力和利益,各個派系之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着有形或無形的較量,這又豈是他高務實說變就能變的。

變不了,那就只能爭勝,只有獲得勝利、獲得全面的控制力,才能將這種內耗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所以他來了,也如朱翊鈞所願的開口向地方大員要錢了。

不過顧養謙對他剛纔這句話的理解卻不對。顧養謙以爲高務實是說十萬兩銀子的軍餉已經足夠擺平博碩克圖,所以他剛纔的話裡纔有些疑惑。

畢竟,蒙古濟農的本部並不弱,尤其他們是騎兵,如果對方不肯拼命,非要帶着高務實兜圈子的話,別說十萬兩了,二十萬兩也打不住。

但高務實一開口他就愕然了,因爲高務實輕輕搖着頭道:“這筆錢是拿來做生意的。”

“做生意?”顧養謙眼睛都瞪大了:“這個時候你還在考慮做生意?”

“正是這個時候,才更要考慮做一筆特殊的生意。”高務實道:“益卿師兄,如今切盡雖是垂死,但畢竟還沒有死,博碩克圖捅出這麼大的禍事來,爲何切盡毫無反應?”

顧養謙明顯有些詫異:“你懷疑切盡?”

高務實搖了搖頭:“不,我不懷疑切盡,此人是蒙古人——尤其鄂爾多斯部內一位難得的理智之人,他若身體康健,博碩克圖不會鬧出這些事來。”

“那你說這話的意思是?”顧養謙又問。

高務實道:“切儘可能真的病入膏肓,但切盡並非沒有兒子,而且他的長子、次子都曾多次隨他出徵,戰功也不弱於他人。既然如此,即便切盡本人無法視事,但只要他吩咐一句,他的兒子們難道就不能發揮一些作用嗎?”

顧養謙聽完稍稍沉吟,道:“或許他們雖然能戰,卻並無切盡之威望——你知道,限制博碩克圖這件事,對他們而言本身也是一種犯上。切盡之所以敢做,一來他是博碩克圖的堂舅,二來他在套部身份特殊,從很久以前起就充當套部在俺答汗庭的代言人,後來又做了蒙古五執政之一,再加上博碩克圖本身便是他所擁立,這般威望自然不是尋常人所能企及。”

高務實點頭道:“此言自是有理,但我仍然傾向於另一種可能,即切盡病重之後,不僅鄂爾多斯內部整體分作兩派,甚至他自己的兒子對他的立場也有所懷疑——我的意思是說,切盡長子鄂勒哲依·伊勒都齊並不像切盡那般堅定地站在我大明一邊。”

顧養謙眉頭大皺:“伊勒都齊也打算反水?”

“反水倒不至於。”高務實搖了搖頭,淡淡地道:“但他或許想要待價而沽。”

顧養謙聞絃歌而知雅意,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着道:“呵呵,卻不知他想要什麼呢?世兄可有定論?”

高務實道:“定論談不上,不過大致不過兩樣。”

“哪兩樣?”

“財與勢。”高務實微微一笑:“不知師兄可有研究過切盡這個人?”

顧養謙道:“只是略有所知,未明其詳。”

高務實道:“隆慶年間,俺答封貢,我朝廷一共授予蒙古右翼諸部一百一十五位首領都督、指揮、千百戶等品級不同的官職,而這其中,又有幾個特點。”

顧養謙倒沒仔細研究過這個,聞言頗有興趣,道:“願聞其詳。”

高務實道:“咱們對比俺答封貢與昔日永樂時期對瓦剌三王及和寧王、兀良哈三衛的封授,就會發現如下幾點。

其一是所授官職普遍較低,數量也比永樂朝少了很多。昔日瓦剌、阿魯臺部下頭目及使臣被授予都督的爲數不少,授予都指揮使的也很多,三衛也有都督、都指揮,加上後來升授的那就更多了。

而在順義王部下的六十五人中,授都督者僅兩人,指揮使僅一人,指揮同知、僉事、正副千戶共六十人,百戶兩人,沒有一個都指揮使。後來吉能所部五十人,吉能本人授都督,其餘四十九人爲指揮、千百戶,規格上要低得多。

相比較而言呢?昔日成祖封和寧王的時候,被朝廷授予官職的阿魯臺所部頭目多大兩千九百六十二人,相比於俺答封貢時期只對右翼各部一百一十五人授職,相差簡直天壤之別。”

顧養謙聞言也有些意外,點頭道:“你這麼一對比,好像的確差得有些大。”

高務實又繼續道:“另外,隆慶年間的俺答封貢,出現了新的形式,也就是各色將軍名號,這是此前所未有的。什麼龍虎將軍、明威將軍、昭勇將軍等等,都是此時弄出來的花樣。而這其中受封之人幾乎都是在封貢一事中影響較大的人物,如把漢那吉當初就是如此。

然而這一類型的授封主要是俺答的子侄輩,具體到鄂爾多斯部裡頭受封的人卻很少……”

顧養謙做了個抱歉的手勢,稍稍打斷並問道:“切盡當時受封過嗎?”

高務實笑了笑:“這正是我接着要說的:切盡當時在封貢一事上是立了大功的,尤其是吉能受封一事,全程都是切盡在幫他忙乎,結果時候切盡本人卻只得了個指揮僉事。”

顧養謙面色微微一變:“那豈不是要糟?切盡當時是否懷恨在心了?”

“沒有,至少從他的表現上來看,沒有。”高務實一攤手,道:“他一如既往約束部下,並協助吉能與大明進行互市,於是到了隆慶六年五月,宣大總督王鑑川公上疏,請朝廷將切盡升授。

於是,我三伯高文正公派員詳查,才知此時吉能老病不能御衆,切盡已是套部除濟農外最強一人,兼此人的確能夠御衆不犯我邊,因此升授其爲指揮同知。”

顧養謙笑道:“師相授官何其謹慎,似切盡這等,其實給個都督僉事我看也並不爲過。”

高務實微微挑眉:“你所想之事,或許正是切盡膝下諸子所想。”

顧養謙聽得笑容一僵,慢慢皺起眉頭來:“你是說伊勒都齊不甘心只做個指揮同知?”

高務實嘆道:“我所掌握的情報顯示,切盡所部大概有精銳騎兵三萬八千之衆——我是指他的本部。”他微微一頓,搖頭道:“將近四萬精騎在手,若是在我大明內地,該做個什麼官了?”

顧養謙尷尬道:“這卻不好比……若是在關內,當然是做總兵,至於銜頭嘛,都督或者都督同知也是可以的。”

廢話,那當然可以,人家切盡的本部大抵相當於明朝的家丁,明軍將領要是有將近四萬精騎的家丁部隊,那就是李成樑第二啊,寧遠伯都給了,何況一個都督?人家寧遠伯李成樑掛的可是左都督,切盡就算少他兩千人,掛個右都督總沒事吧?

然而實際上切盡別說都督了,連都指揮使都沒混到,甚至沒混到指揮使,只能老老實實幹他的指揮同知。

啊這……也壓得太狠了。或許切盡本人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對此並不在意,但他的兒子們就未必有他那樣看得開了不是?

顧養謙見高務實只是笑而不語,輕咳一聲,道:“那你打算怎麼辦?這和那十萬兩銀子又有什麼關係?”

高務實輕哼一聲,道:“伊勒都齊要錢,我可以給他錢;伊勒都齊要勢,我可以給他官職。”

顧養謙知道他肯定還有下文,微微撇嘴,問道:“然後呢?”

高務實微微眯起眼睛,道:“生意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要我給錢給官都可以,但他也得拿出本事讓我瞧瞧——比如,逼回博碩克圖。”

顧養謙哈哈大笑:“果然。”

高務實也笑。

顧養謙笑了一會兒,又問:“既然如此,這錢你打算怎麼給?就當賞賜給下去嗎?”

“那自然不行。”高務實一攤手:“朝廷府庫已經如此緊張,我卻眼都不眨地拿十萬兩銀子給‘套虜’,這不得被言官罵死?”

顧養謙又笑,然後道:“所以你打算怎麼給?”

高務實道:“自然是做買賣——買馬,買牛羊,反正他們有什麼我買什麼,只不過價格比平時更優厚一些罷了。”

顧養謙微微一怔:“那這……咱們也虧不了多少吧?換句話說,伊勒都齊能賺的也不多啊,他會肯嗎?”

高務實淡淡地道:“他爲什麼不肯?他聽我的吩咐,纔有這筆買賣可做,不僅賺錢,還能升官。若是不肯聽我吩咐,土默特十萬鐵騎已經在豐州灘磨刀子了,到時候一旦南下,管他博碩克圖還是伊勒都齊,誰有好果子吃?換了是你,怎麼選?”

顧養謙恍然點頭,但馬上又遲疑道:“可是土默特那十萬大軍並不一定敢南下河套啊,他自家還受着圖們的威脅呢。”

高務實笑了笑,道:“那也得伊勒都齊有這個膽量去賭纔好——我會讓他相信,土默特一定敢南下的。”

“哦?”顧養謙有些意外:“怎麼讓他相信?”

高務實神秘一笑,道:“我是降三世明王啊,我肯定站在土默特一邊對不對?”

顧養謙莫名其妙的道:“這我知道,但那又如何?朝廷本來就站在順義王一邊啊。”

高務實搖頭道:“不同,我說的是‘我’肯定站在土默特一邊。”

“你?”顧養謙有些糊塗了,朝廷和你有什麼區別嗎?你本來就是朝廷的七鎮經略,現在還提督西北軍務,朝廷站在土默特一邊,你當然也只能站在土默特一邊啊?

但高務實卻呵呵一笑,輕聲道:“我自然是朝廷一員,但我也是京華的東家。”

顧養謙猛然睜大眼睛,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你是說伊勒都齊會相信你能以京華的力量,在薊遼等地牽制住圖們無法輕舉妄動,所以土默特大軍想南下就一定可以南下!”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系統崩潰”、“sandmark”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98章 回柳州!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10章 高夫人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41章 沒轍了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41章 沒轍了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212章 誤解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47章 不與聞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28章 恩憲?第217章 臺灣島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3章 大危機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62章 二段擊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