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

王家屏的表態讓申時行不由得變了臉色。

他此刻的心情與方纔聽到張學顏稱高務實爲“天下文膽”時有很大的不同,後者頂多是讓他不滿,而前者卻是讓他緊張。

高務實頭上的光環已經夠多了,再多一個“天下文膽”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無非是養望養出了一個新的高度罷了。然而問題在於高務實現在缺的根本不是名望,甚至都不是威望,他真正欠缺的幾乎已經只剩資歷這一條了。

申時行之所以剛纔能勉強默認張學顏對高務實的誇耀,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任你能力再強、名望再高、聖眷再隆,你資歷也還是擺在那兒的。一個萬曆八年金榜出身的後生晚輩,現在不可能就讓你入閣。

申時行的想法其實也不復雜:只要高務實不入閣,他們實學派就始終還是存在“雙核心”問題。在閣的次輔許國就算很多事願意配合高務實,但無論怎樣也不可能事事聽高務實的吩咐,而同時高務實也不可能會放棄實權,按照許國的想法去做。

許國是限於地位沒法徹底低頭,高務實嘛……

申時行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平時看起來不聲不響,但其實內心非常堅定的人,偏偏他的那一套實在是過於“開風氣之先”,連許國也不敢次次都順着他來。

他們固然是同一個派系的重要人物乃至核心人物,但政見卻未必完全一致。在申時行眼裡,這就是可供利用的地方,至於有沒有機會能利用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此,眼下高務實的名望再繼續提升其實也沒多大意義,正如同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並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高務實的短板是資歷,這東西很難從時間以外的地方來彌補。

所以申時行對張學顏的話只是有些不滿,卻並不至於緊張。

但王家屏表態支持高務實,那就不同了,這是一個非常不妙的風向。

王家屏這次能入閣,原本就是他和高務實互相妥協出來的。高務實的想法暫時不去說,至少申時行之所以能夠答應,主要就是因爲王家屏這個人脾氣臭,在政治上一貫堅持個人己見,從來不去依附誰。

可誰曾想,這纔過去多久啊,他居然就開始旗幟鮮明地支持高務實了!

申時行不得不未雨綢繆一下,思考思考王家屏這個舉動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他是單純因爲在這件事上和高務實的看法一致,還是已經在實學、心學兩派之間做出了選擇?

如果只是前者,那也就算了,畢竟高務實今天這道奏疏上去,朝臣不論品銜高低,只怕都要表個態,要麼支持,要麼反對,很難維持所謂的“中立”——因爲高務實的矛頭是對着宗藩去的,又不是在朝臣之中搞黨爭,你中立個什麼玩意?

這麼大的國策調整,難道你居然一點想法都沒有?那皇上養你這廢物幹什麼,他錢多得沒地方花嗎?

但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麻煩就大了。本來把王家屏弄進內閣就已經是一次妥協了,原本申時行的計劃可是先拉住潘晟,然後讓潘晟在臨走前推薦王錫爵,這樣王錫爵入閣就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如此便讓申時行在內閣有了一位得力幫手,打破實學派對他的“包圍”,從此不會再孤軍奮戰。

只是事情後來出了意外,高務實出乎意料的強硬,逼得申時行又縮了回來,萬不得已之下,只好和高務實“各退半步”,弄了個雖然出生于山西但卻並非晉黨的王家屏來湊數。

可是,在申時行看來,王家屏湊數可以,但如果靠上高務實,那就完全不能接受了。因爲一旦如此,則相當於自己在內閣的處境比當初潘晟在時還要糟糕。潘晟原本是中立派,後來卻被自己拉攏——或者說通過浙商集團給控制了,然而王家屏這個中立派要是反投了高務實,自己豈不是血虧?

更何況,浙商聯盟能夠控制住身爲浙江人的潘晟不奇怪,可那又不代表他們也能幫自己去控制身爲山西人的王家屏!

申時行不僅臉色難看起來,甚至還有些走神,直到許國的聲音在一邊響起:“元輔?元輔?”

“啊?”申時行清醒過來,悄悄吐出一口濁氣,定了定神,問道:“怎麼?”

許國面色平靜地道:“我等四位閣僚均已贊同高求真的上疏,元輔該拿主意了。”

許潁陽!你可真會說話!

申時行心中怨怒不已:你們四個都同意了,那還問個屁!難道讓我一個人“獨排衆議”,站到那羣一年吃掉近兩百萬兩銀子的廢物宗藩一邊去?我還要不要在朝堂立足了?

此時此刻,他忽然心中一動,由衷的佩服起高務實來。

高求真啊高求真,你是真會找機會、找角度啊。拿這羣宗藩開刀,全天下官員不管京官還是外官,可不都得爲你拍手叫好?

即便是那羣勳貴,只怕也是幸災樂禍、樂見其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嘛,憑什麼老子們當初被高新鄭和郭安陽清查田畝,一個個只能破財消災讓出了那麼多田地,而你們這些宗藩就屁事沒有,甚至在皇上都做了表率讓出大量皇莊的情況下還不拔一毛?

大家都是與國同休,當然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啊!咱們賠進去那麼多也沒說什麼廢話(當然主要是生意上被高務實綁住了,擔心因小失大),你們就不能意思意思了?

所以申時行忽然發現,高務實這次上疏,雖然是開了朝廷大臣提議開藩禁的先河,但其實他安全得很!

全天下的文官們只要腦子裡還沒燒開水的,就絕對不會反對他,只會扯開嗓子高呼支持到底;兩京勳貴也不會反對,甚至還很可能站出來明確表示支持——武臣也是朝臣嘛,朝廷的財政富裕了,文官們哪怕從指縫裡流一點出來,對他們而言那也是出門撿到寶,平白髮財的好事,何樂而不爲?

至於說宗藩們這下可能被高務實給得罪狠了……

申時行想了想,覺得恐怕也未必。

現在宗藩們其實就是兩極分化,肥的肥得流油,瘦的瘦得挖肉,高務實把藩禁一解,那羣窮得跟叫花子差不多卻又沒法去自食其力的所謂中尉們,搞不好還要對高務實感激涕零。畢竟高務實不僅允許他們自行去謀生,不必一輩子天天就巴望這那點宗祿過活,而且甚至還會給他們一筆初始資金。

這可不是申時行想多了,他是有證據的。就在前些年,河南周王府下就有一對窮到家裡揭不開鍋的“鎮國中尉”父子,因爲在大庭廣衆之下公開議論朝政(有明令禁止宗室議政)而被告到宗人府,最後如願以償地混了一張“發往鳳陽囚禁”的長期飯票。

很顯然這對父子就是故意犯罪,因爲他們議論的所謂朝政只是一點屁大的小事,而且和他們宗室半文錢的關係都沒有。這點事本身不值一提,但由於“藩禁”的規定,幹這事就是圈養一輩子的結果,因此他們就安全地混到了一輩子的飯票,雖然坐牢肯定不自由,但至少不會餓死了。

這就是底層宗室生活的真實寫照。

可以想象,這樣的宗室要是知道高務實不僅讓他們可以去自由的謀生,甚至還會給至少一百兩銀子的資本,那該是何等的喜出望外!沒準都要恨不得給高務實建生祠了。

真正要說被他得罪了的,大概就是那些親王、郡王和其兒子們了。高務實卡死了他們分封諸子的範圍,給他們限定了人數,這肯定讓他們不爽。

可是,藩王們不爽又如何?你是打算也來議一議政,混一張鳳陽大牢的門票,還是乾脆打算造反,把腦袋送去京師給皇帝參觀參觀?

都不敢?都不敢就老老實實呆着,又不是要削你們的宗祿,朝廷已經很客氣了!

如此一來,高務實唯一要面對的危險,就是皇帝會不會認爲他在破壞帝胄宗室的“親親”關係了。不過申時行現在想來,覺得這一條只怕也不太可能成立。

按照前次張誠的分析,高務實聖眷的最大來源就是能幫皇上解決問題,那麼反推一下就可以看出,這次高務實的舉動雖然看似反常,但正因爲反常,所以很有可能是皇上暗示他做的。

高務實是戎政侍郎,既不是禮部尚書,也不是戶部尚書,宗祿問題本身不關他的事,他沒有理由突然跳出來玩這麼一出。

申時行微微眯起眼睛,暗道:原來此事的幕後推手居然就是皇上本人……好啊,好啊,這對同窗聯起手來,可真是六親不認。

“諸位既然都以爲該準,時行也就放心了。既如此,這道票擬便由我親自來寫吧,也好讓皇上知曉我等以及百官的態度——藩禁實是早就該解了。”

吳兌略微有些意外,下意識問道:“元輔也以爲然?”

申時行呵呵一笑:“當然,當然。正如潁陽兄、對南兄(王家屏號對南)所言,此事本該由我等閣臣首倡。今未能首倡,已是失職,高求真既然秉筆直言在前,我等焉能不附驥尾,共襄盛舉?依我之見,不光應該票擬贊同,最好我等還一同覲見皇上,向皇上明白陳述、說明利害——此天下之大事,可不能因爲‘親親’而耽誤。”

申時行之前的神態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顯然是不太高興的模樣,現在忽然來了如此大一個轉變,衆人自然都有些意外。

不過在場諸位都不是小孩子,當然不會認爲申元輔是一時沒考慮明白而被帶偏了思路,恰恰相反,申元輔肯定是在剛纔走神的那段時間裡把一切都理順了。

這一點從他忽然建議全部閣臣聯袂覲見也能看出來——這是要搶功啊!

或者至少也該說是想分潤一些高務實《請開藩禁疏》帶來的名聲!

Wωω◆ ttκǎ n◆ ¢O

這很理智。

我既然阻止不了,那就乾脆和你一起上。就算最後還是你吃了肉,但我起碼也能撈到一口湯,總比站在一邊看你吃得滿嘴流油,自己卻餓得肚子咕咕叫要好。

果然都是經年的狐狸成精,誰也不是好蒙的。

許國和張學顏、吳兌對視一眼,雖然沒有互相點頭,但大家都瞭解了對方的意思。

“元輔所言乃是正理。”許國微笑道:“事關重大,內閣既然統一了意見,的確是該聯袂覲見,向皇上陳述道理。”

首輔和次輔都這麼說了,那事情也就決定了下來,當下幾位閣老便各自交待了一下政務,等申時行去寫好票擬,然後派人知會司禮監,請皇上准許覲見。

朱翊鈞本來正在乾清宮焦急地等待內閣的反應,乍一聽全體閣臣一起求見,還以爲內閣集體反對,不由驚出一身汗來。

好在今天是黃孟宇親自坐鎮司禮監,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特意問明過下頭的小黃門幾位閣老的臉色,知道他們此來肯定不是“逼宮”,因此把這條消息也轉達給了陳矩。

陳矩一見皇爺臉色都變了,自然猜到是何事,連忙上前悄悄低語了幾句,朱翊鈞這才長出一口濁氣,放鬆下來,吩咐道:“那就好,讓幾位先生來乾……呃,去文華殿稍候,朕即刻便到”。

他本來想說讓閣老們來乾清宮覲見,但想想一來閣老們走得慢,二來乾清宮又離內閣比較遠,讓他們過來顯得自己這個皇帝不體恤輔臣,不如還是去文華殿。

文華殿那地方一來離內閣很近,二來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而且呆在那裡就好像高務實也在他身邊支持他一樣,心裡最覺得踏實,因此話到嘴邊就變了。

皇帝與內閣的會面暫時且不必多表,此時高務實上《請開藩禁疏》的消息已經從篩子一樣的通政司傳到了外廷,各部衙都已經收到了風聲。

這消息外傳之後的局面,那可就比剛纔在內閣時還要熱鬧得多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80512114751102”、“大地候”、“書友150606153611502”、“系統崩潰”、“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208章 剿殺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98章 回柳州!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268章 揭謎(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73章 召見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5章 缺朝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295章 成婚嘍!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217章 臺灣島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221章 抵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259章 妖書案?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88章 安南人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