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

眨眼之間,數日光陰過去了。

“這就是雍王的手段嗎?”張經臉色蒼白,整個人臉上毫無血色,好像是一個人陷入三九寒天的野外。

對張經來說,他現在面對的局面,比三九寒天還恐怖。

他手中的一封書信,是他父親寫給他的。

張經心中一直以來的擔心,終於爆發了。

書信之中,寫什麼並不重要的,重要的說明。他父母家人已經落入雍王的手中了。

“雍王仁德,豈會做這樣的事情,不過,浙江巡撫何文淵何大人卻沒有這份心了。”雍王這邊的使者說道。

他並沒有說慌。

的確,這個計策正是何文淵所獻。

何文淵想迫降張經。

張經是一塊硬骨頭。他來到寧波之後,種種手段,彷彿要將寧波打造成銅牆鐵壁一般。寧波城要比福寧城堅固多了。

唐宋時代的城牆先不用說,在元代,蒙古人爲了消除漢人的抵抗意志,大量的拆除城牆。寧波城牆也被拆除了。但是在方國珍亂起的時候,元朝再次重建城牆。

進入了明代,基建狂魔朱元璋大規模重修城牆,寧波也在重修之列。寧波城的規格在福寧城之上,福寧城只有四個城門。而寧波城卻有六個城門。當然了寧波城有一點比不上福寧城,那就是福寧城在正德年間重修過一次。

不過,這一點在張經的手中根本不是事情。他此刻就徵召全城民夫,整修城牆,沒有材料,就開始拆除城中的房屋,總之,不惜一切代價強化城牆。

朱厚煌面對寧波都有些發愁。

據說西班牙人想用三千士卒征服大明,不過,他們探查過,就認爲,大明所有的城池都已經城堡化,不是三千士卒,能打下來的。

這在朱厚煌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

但是再怎麼是笑話,也能說明一個問題。

朱厚煌可不願意,一城一城的攻打下去,如果這樣大即便雍軍有百萬之衆,也打不下去。

所以,朱厚煌一直再想尋求野外決戰。但是楊一清好像是知道朱厚煌所想,所以,寧可連連失地,也不願意與朱厚煌野外決戰。

所以,朱厚煌才採納了何文淵的迫降之計。

“雍王殿下之意,我已經明白了,只是吾自束髮讀書以來,就知道忠孝之意,家父從下諄諄教誨,莫不是移孝作忠。我寧死也不會投降賊子的,父母養育之恩,只能開始再報了。”張經咬着牙,恨不得將所有牙齒都咬碎,幾乎一字一頓的說道。

張經心中猶如刀絞,將雍王與何文淵恨到骨子裡面了,繼續說道:“雍王大逆不道,就知道心中沒有丁點忠孝之意,只是不知道雍王九泉之下,何以見先帝於地下。”

張經說道:“趕他出去。”

“是。”張經的親隨立即將雍王使者趕出去了。

“大人,還去巡城嗎?”親隨問道。

張經擡起頭來,雙眼之中充滿了血絲,這些血絲好像是瞬間炸裂開來的。

張經說道:“豈能因爲私事,而誤國家大事。繼續巡城。”

或許有些人是僞君子,但是大部分大明士子來說,他們從小讀書,忠孝之意,灌入骨髓之中,張經絕對是孝子。

但是到底做孝子還是做忠臣的分歧放在張經的眼前的時候,張經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他只能忍痛選擇國家大義,他心中痛苦卻不是別人能夠知道的。

“下去吧。”朱厚煌聽了使者的彙報,將使者打發下去了。

“殿下,我們真要將張經的父母殺了嗎?”李良欽有一點不忍心。李良欽從江湖出身,禍不及妻兒,已經深入李良欽的骨髓之中。

殺了張經,李良欽不會皺一下眉頭,甚至因張經之事,株連張經家人,李良欽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是如果用別人的父母來威脅別人。這就有一點不合江湖道義了。

“怎麼可能?”朱厚煌說道:“孤怎麼能做出這等事情,張經父母現在還在福州,不過暫時百關押而已,孤不過是用來亂張經的心神,如同他真因此開城,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如果不咬牙投降,孤也拿他沒有辦法。”

朱厚煌未必沒有殺張經父母泄憤的想法。

不過作爲一個理智的政治家,朱厚煌立即明白,不能這麼做。

首先,在這個時代道德是一個大問題。不,即便是後世也是如此,想打到一個人的觀點,一般會轉換爲人身攻擊。

因爲大家思想之中,都有一種古老的邏輯,好人辦的事情,就是好事,壞人辦的事情就是壞事。

朱厚煌正要與嘉靖爭奪天下。正要給天下人豎立一個好印象的時候,怎麼會做這種的事情,而且他也明白。這樣做大概也沒有什麼用處。

就如劉邦一樣,項羽用劉太公來威脅,劉邦耍光棍,要分我一杯羹,項羽反而沒有辦法了。

就如現在的張經,他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殺了人,只會讓張經更加頑強的與張經作對。

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朱厚煌怎麼肯做。

“俞將軍,你覺得這寧波城應該如何攻?”朱厚煌問道。

“寧波城處於慈溪,奉化江,東錢湖交接之處,故稱之爲三江口,水系環繞,護城河的水量充沛,而且的城內外有水道相同。欲攻寧波城,必須先得到這些水道的控制權,不過這些水道狹窄之極,我軍水師根本不能進入,必須有小船攻之,而有寧波城牆在,水道進攻,就暴漏在城頭的打擊之下。所以這樣水陸聯合的防守模式,很難進攻。”俞大猷說道。

朱厚煌問道:“難道這座城池就不能進攻了?”

俞大猷說道:“自然不是,只是恐怕傷亡慘重。”

俞大猷的話說中了朱厚煌的心思,傷亡慘重這四個字,讓這朱厚煌不得不慎重考量。首先這寧波城三面環水,是地下水充沛的地方,即便俞大猷不說,他也知道,放崩之法,大概是行不通的。

只能有火炮猛攻了。

但是還是火炮的威力不夠,打破城池,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否則直接用火炮打破城池,也就好辦了。

朱厚煌說道:“你的意思是?”

俞大猷說道:“臣以爲不用急攻寧波。浙江一省的防禦重心都在寧波與杭州兩府,南方各地都一片空虛,臣請命一支偏師,攻克金華處州一帶。或許也可以攻紹興南部?”

朱厚煌說道:“這有什麼用處嗎?”

朱厚煌很明白,他要的不是地盤,而是打崩對方的主力,只要能打崩敵人的主力,那麼江南就任他自有行動了。這些地方不用打,也是他。

俞大猷說道:“連連失土,殿下以爲楊一清真的能做的住嗎?即便他能坐得住,北京那一位能讓他們坐得住嗎?”

朱厚煌立即明白了,俞大猷根本就是逼楊一清不得不戰。

朱厚煌的思路侷限於寧波城之上,而俞大猷的思路卻是開擴的很。

俞大猷繼續說道:“即便楊一清敢抗旨,大不了派遣水師進入長江之中,到時候如果楊一清還能坐的住,臣就要佩服他了。”

是啊,浙江,福建能放棄,但是南京是萬萬不可放棄的,不僅僅是因爲南京是戰略要地,更是南京在大明政治上的意義。

南京是大明的首都,明太祖的孝陵就在南京城外,如果雍王得到了南京,就有了法統的支撐,甚至有了與嘉靖劃江而治的底氣。

這一點,是嘉靖萬萬不能允許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章 演武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