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

“這就是所謂的團練?”張經手中按在長劍之上,用力之極,讓張經的手指骨咯嘣咯嘣做響。

由不得張經不憤怒。

團練其實就是張經的政績。

張經以什麼起家。

就是因爲辦團練,以這些民壯爲武器,打敗了倭寇,纔有他後來的急速升官,直到正位浙江巡撫的位置上。可以說這一分功勞,是張經的起家之本。

但是在寧波這個團練辦成了什麼樣子。

簡直就是糊弄人的。

城中一個大院落,裡面不過是乞丐的聚集地而已,而這些乞丐要吃的沒有吃的,要兵器沒有兵器,這就是所謂的團練。

不過是將乞丐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張經暗道:“劉知府該殺,殺十次也不解恨。”

但是解恨不解恨,都是小事。而如今的大事,是寧波城如何守住啊?寧波城如何守不住了張經再怎麼解恨又有什麼用處啊?

張經立即安排一個親隨在這裡,說道:“你將這負責這裡,先將兵器分發起來,然後讓他們吃飽飯,我有大用他們的時候。”

“大人,這都需要錢啊?”

每一個地方官上任,都不是一個人上任,就因爲他們要對付是地方集團,一個人上任,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張經也是,他身邊的親隨幕僚都是張經的好幫手。

至於幕僚都是張經用慣的什麼專業人才都有,至於親隨大多是當初跟着張經打過倭寇的人,殺人放火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但是不官怎麼說,都需要銀子。

這年頭沒有銀子簡直是寸步難行。

張經身上就沒有銀子,不是張經兩袖清風,一文不取,而是張經來得太快太急,到現在張經連府庫都沒有清點完畢。

張經說道:“先用劉知府的贓款維持着,等清點過府庫之後。就立即給你補上。”

張經見這些團練根本不頂用,就立即回衙門,回去第一步就問道:“府庫之中有多少銀子?”

“不過三萬兩左右。”賬房說道:“估計這裡面還有幾千兩的花頭,需要慢慢的算。”

三萬兩對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批鉅款了,但對於即將爆發的大戰,卻遠遠的不夠。

張經問道:“我請的人來了嗎?”

“有的人來的,有的人沒有。”

“先叫過來吧。”張經說道。

一顆人頭在寧波知府的牌匾下面掛着,風輕輕一吹,就有血從人頭上面滴落,一滴一滴,將地面上滴出一個小血潭。

而幾十個人都在這裡站着,聞着血腥味,誰都不敢擡頭看,因爲上面的這顆人頭他們都認識,正是他們平時巴結無比的知府大人。

這才一天沒有見,這就被掛上去了。

想來讓人驚怵之極,而且殺了這位知府大人的人,就在裡面,細細一想,更讓他們覺得雙腿發軟。

他們平時裡也是寧波府之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從來沒有被人如此殺雞儆猴過,不,這不是殺雞儆猴,而是殺猴儆雞。殺知府用來恐慌他這些小人物。

“大人有請。”一個面無表情的人說道。

“這位小哥,不知道是那位大人駕臨寧波啊?”領頭的一個趕緊塞了一錠銀子給這人。

“是浙江巡撫張大人,爾等小心伺候便是了。”

此言一出,下面的人鬆了一口氣,張經平日裡的聲望還不算太差,故而他們都不是太緊張。

一進正堂,就見正位上坐着一個人。

“我等拜見張大人。”幾十個齊齊行禮。

張經說道:“免禮。”

這幾十個人才齊齊的起身。

張經說道:“我也不給你們說廢話,叛軍已經過了天門山,兵鋒直指奉化。奉化小縣,絕對不可久守,雍軍兵鋒到寧波城下,也就是這三五日之內的事情,而你們也都是有見識的人,也知道如果雍軍開城,那麼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不廢話,我是來向你們借錢的,只要守住城池,等朝廷的銀子到了,絕對會封還。還請各位慷慨解囊。”

下面的士紳都在肚子裡面腹誹。

誰敢不借,他們站在寧波知府人頭下面好一陣子,豈是白佔的,這明明白白的下馬威誰不知道,誰敢不給張大人面子,不怕與劉知府一起,給掛在牌匾下面?

“我等願意助餉。”不一會兒,你五千兩,我三千兩的籌集了十幾萬軍餉。

這十幾萬足夠張經用上一陣子了。

張經接着說道:“我收了你們的銀子,也不好不給一些通融,這樣吧,朝廷正在用人之際,你們不妨將自己家的子弟舉薦上來一些,我知道諸位有些是耕讀傳家,但如今雍王之亂,正是朝廷用武之時,說不定將來爾等家的子弟,還能賺一個世職出來。”

張經說的好聽,分明是在要人質。

張經請過了的人,都是寧波城之中有勢力的人家。

說句不好聽的,能做到裡應外合,出賣守軍的,也只有這些人,因爲其他人連做這個的機會都沒有。

張經必須讓他們有所忌憚,不敢亂想纔是。張經也是有所忌憚的,什麼是耕讀傳家的,張經的意思,絕對不是那些自己耕種的人家,而是朝廷之中做大官的人家。這些人在張經看來,都是可以信任的。

就這樣張經從這幾十家之中,找到百餘名棄筆從戎的人。

當然了這些年輕士子,或許真有從戎之念,而不是知道張經與他們家人之間的勾搭。

有了這百餘人,張經想做的事情,就從容多了。

張經將這些人送走之後,立即問道:“城門都關閉了嗎?”

“都關閉了。”

張經說道:“好,將所有的小吏都叫過來。”

片刻之後,大大小小的文吏都在下面站着。都恭恭敬敬的,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好像是一個雕像一樣,不會,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張經說道:“之前的事情,我一概不問,但是隻要你們能助我守城,此戰之後,保舉三五個官身,還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如何表現就看你們的了。”

這些小吏的眼睛都亮了。

在尋常百姓的眼中,這些小吏也算是一個人物,因爲畢竟是吃官家飯的,但是在真正的官員眼中,根本就不是一個人物。

所以凡是有上進心的小吏,都期待得一個官身,但是太祖時期還有很多雜途入仕,但是在之後慢慢的被壓縮掉了,國子監監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明初有很多大官,都是從國子監出身,而到了後世,國子監監生,只能變成了考試的一個臺階了,國子監監生可以直接參加鄉試,相當於一個舉人的身份。

不過,這些小吏油滑的很,不狠狠的震懾一下他們,恐怕他們也不會好好的給你辦事。

張經說道:“這幾家在寧波的住址都知道嗎?”

張經又拿出一張紙,又是一分名單,這一分名單,與上一分不同了,上一份是寧波有頭有臉的人,而這一份卻是寧波參與海貿最深的幾家。

怎麼說啊?

寧波乃是東海重鎮,又是海貿重點,可以說大大小小的家族都有人蔘與進入海貿之中,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所謂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也。

而且真正能將海貿做大的,都是有後臺的,平時張經想動,都不大能動,不過現在是戰事,張經固然不能做到想殺誰,就殺誰,但是在這危機師傅,殺幾家有通雍嫌疑的人,卻是一二三,那麼簡單。

“帶這團練兵,一起下去,將這幾家給我抄了。”張經說道:“也讓這些新丁見見血。”

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