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

林延潮來京已快三個月了。

從剛到京時的炎炎夏日,到了昨日已是下了一場飛雪。

三個月遠離了政事,也等於離開了權力。

雖說三個月裡,每日林延潮也在讀書,著書,研習功課,甚至還寫了文章懟人,日子過了十分忙碌。

但怎麼說反而有幾分疲乏了,以往在歸德時,就算忙到三更,再如何的繁忙,但也還是充實。但閒居後三個月,這樣的日子卻真是令人不好受。

難怪有醒掌天下權,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這樣的話,林延潮現在終於體會到那些剛退休的老幹部,反而爲何會那麼難受,找個什麼事做都行。

對於士大夫而言,講究的是幽遊林下的悠然,但是有心事功之人而言,卻是不可有一日無事可作。

所以不得不說,天子這一招涼人,實在太不厚道了,

到了這一天,林延潮正與幾位學生討論學問。

這時候一封信恰好來了。

林延潮展信一看,是黃河大水退去的事,楚大江第一時間將消息送至了他這裡了。

黃河水退,歸德府安如泰山。

這是林延潮所預料之中的事,而至於其餘各州府,在潘季馴的指揮調度下,也沒有大損失。消息傳來令林延潮也是鬆了一口氣。

沒錯,若是其他州府辦的不好,反而襯托出歸德府的政績斐然,但是林延潮不願如此。

並非是他有多麼高風亮節,而是若真的到這個地步,說明大明這官場實在是爛到家了。那麼自己政績再如何卓著,也是不值得高興。

張居正雖去,但他留下的新政挽回了大明江山二十年的氣運,申時行,潘季馴都是出色的官僚,可以維持住局面。

但是再以後就不好說了。

見衆弟子一臉疑惑的樣子,林延潮笑着道:“剛剛接到消息,黃河大水已是退去,下游州府安然無恙。”

衆弟子都是大喜。

林延潮見袁可立,陶望齡二人都是純粹高興下游沒有受災,而不是期望延河州府都出事,唯獨自家平安無事的私心。

林延潮慶幸自己沒有誤人子弟,將兩位弟子教的還算不錯。

當然丘明山臉色很難看,他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是心腹啊。

林延潮卻是覺得問題不大,自己疏通賈魯河也有分黃河正流水勢的作用,這一點潘季馴不會視若無睹,應該會如實上奏天子。

就是沒有治水的功勞,今年秋收後,自己在歸德,灌淤開田幾十萬畝的政績,也會上報朝廷。

林延潮笑了笑,正要安撫自己的弟子們,這時候外頭下人稟告說禮部來人了。

林延潮當下見了禮部的官吏。

這官吏入內後就向林延潮遞上帖子道:“陛下,定於三日後在皇宮裡賜宴來京覲見的外官,到時請林大人準時赴宴,這是座次的帖子,到時候依貼而坐。”

“有勞了。”林延潮點點頭。

這三年一度的外官朝覲,終於也是開始了。

本來說林延潮奉詔賜傳驛進京,理應早在三個月前,就提前授官纔是。

但是……但是直到今天這一刻任命還沒下達。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只能淪落到和這些外官們一起一併朝覲天子,這簡直一遠一近,一前一後待遇懸殊啊。

這件事放在別人眼底,基本都以爲林延潮失去聖眷,馬上是要涼涼的節奏。

幾位學生開始抱不平心想。

這樣的宴席去了有什麼意思?

可是天子賜宴,又不能不去。

老師去了豈非顏面無光。

衆弟子心底這麼想,但口上卻不好說。

但林延潮卻沒有計較那麼多。

待三日之後,林延潮即前往皇宮赴宴。

皇宮裡有大宴,中宴,其中以郊祀慶成宴,以及(元旦,冬至,萬壽)三大宴最爲隆重。

如此外官覲見,就擺不上大宴的檔次,故而稱是中宴。

不過別聽是中宴,規模就小了,皇宮裡的中宴也有好幾百桌的。

大明大約兩萬餘流品官,其中京官只有一千多名。

大部分都是外官,按道理外官朝覲,這兩萬多外官都要上京的。

但天子免除一些格外邊遠州縣的參見,只要他們派副僚即可。其餘路途不太遠的州縣,除了必要留守官員,基本都要來京朝覲。

這是從明太祖朱元璋起就定的規矩。

所以這一次入京朝覲的外官也有五六千人之數。

對於很多邊遠的卑微官員而言,這或許是他們一輩子唯一一次進京面聖的機會,因此都會格外珍惜。

他們上京後,向吏部報道,然後會在朝覲宴後頒佈優劣。

現在施政趨於寬和,不會似朱元璋朱棣在位時,一次朝覲之後處罰幾百上千官員這樣的例子。

所以官員們赴宴的心情都還是不錯的。

宮門前十幾餘頭大象組成了象鼻橋,赴宴官員們從橋下而過,一路不免談及西南邊事,以及緬王進獻的這幾頭大象。

魏允貞與李三才二人一路走過象鼻橋。

李三才爲人四海,交遊滿天下,一路之上不少官員都是向他抱拳作揖。

李三才豪爽地笑着,向衆人回禮。

李三才之前任戶部雲南司郎中,後被貶爲東昌府推官。

魏允貞也是一般境遇,被貶至許州判官。

現在二人在吏部保舉上,名列第二第三,這一次重回京師,顯然是要東山再起的。

當時魏允貞上疏批評首輔張四維,閣臣申時行徇私,在科舉考試裡公然將自己兒子錄取。

而且反對內閣對吏部,兵部的人事權指手畫腳。

張四維被氣的是辭官求去,天子爲了挽留張四維,將魏允貞貶官,李三才不服,上疏相求,然後李三才也被天子貶官。

二人膽敢上疏攻訐如日中天的內閣,這魏允貞還是張四維的門生。於是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欽佩,爲清議所推崇。

所以這二人這一次回到京師,不少官員們都是爭相結識。

特別是李三才,他是三輔王錫爵的得意門生,而天子對王錫爵的器重,甚至還在申時行之上。

而李三才在與內閣的對抗中,又是表現出色,所以他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政治新星。

李三才,魏允貞在建極殿外宴席裡入座。

這宴席位置,頗爲靠近建極殿,僅次於殿內的上席。

與李三才,魏允貞同坐的還有數名官員,還有一人則是沐王府世子沐睿。

說來沐睿坐在殿外,有些大失身份。

作爲國公的世子,他這一次本應該坐在殿內,與總督,巡撫,布政使同席纔是。但是沐睿坐在殿外,顯然是天子故意冷落這位世子。

沐睿也知道這一次沐王府事鬧的不小,引起了文官羣起攻之,天子落他面子也是可以理解。

但沐睿畢竟是國公世子,心底那股窩火實在無處可去。

同席衆人相互通名,沐睿實在沒什麼好臉色,隨意說了幾句。

至於文官們知道沐睿是沐王府的世子,也是沒什麼太多反應。

坐在這席上的哪個不是有背景的官員,而沐家雖然是國公,但勢力僅限於雲南,而且沐家這一次事做的實在是不厚道。

文官與勳戚兩個體系,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是。

這時席間的山東參政開口道:“同席差不多都到了,對了,還缺一人,可知是哪位大人?”

衆官員都搖頭表示不知。

這位山東參政當下叫來了安排席位的光祿寺官員,他稟告道:“是,前歸德府知府林大人。”

聽到林延潮三個字,衆官員都哦了一聲,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

一名官員問道:“聽聞林大人之前與魏兄,李兄一併上了吏部薦單,並賜傳驛進京,比我等都是先到了,但爲何還沒聽說授官?”

衆官員有的知道內情,有的不知道內情,大家沒說什麼。

同席一名御史笑着道:“這位仁兄有所不知,之前林三元臨大水而不顧,棄治下百姓上京,此事已被御史臺的諸位同僚彈劾,恐怕現在是自身難保吧。”

有的官員道:“有此事?據我所知,林大人愛民如子,人稱青天,不至於做出此事來吧。”

沐睿笑着道:“確實有此,這位仁兄不知哪裡道聽途說來林三元愛民如子,還是眼見爲實的好,我上京時,就看見路上林三元持天子的恩寵,一路招搖上京,橫行無忌呢!”

這官員聞言拂然道:“沐侯爺,話不要亂說啊,特別在老道長當前談論一名朝廷重臣。”

沐睿笑着道:“本侯說的絕無虛言,就是在天子面前也是一樣。”

在場的御史神秘地笑了笑,很顯然此事已是計入了他心底的小本本上。

方纔那位起話頭的山東參政打圓場道:“我這一次從山東來,剛見大水退去,那麼這一次朝覲後朝廷也是要論功行賞,有錯當罰。”

“若林三元真有虧百姓,那麼朝廷肯定會追究前事,大家要相信朝廷會有一個公道的,咱們爲官之人說話還是謹慎。”

說完這名參政看了沐睿一眼。

這時李三才道:“餘大參所言極是,這一次所幸沿河州府都安然無恙,料想朝廷是不會追究。”

御史冷笑道:“未必,聽聞林三元善於治水,吏部誇得他如何如何,修堤費了不少錢如此,但也未真正見一個成效來。倒是其他州府也沒見如何修堤,照樣無事,那麼我倒要問一句,林三元修堤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單章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第四章 叔侄定計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九百零四章 榜樣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八百六十章 鹽政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第六十章 道統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