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

文華殿裡。

太監們正給天子呈上早膳。

不知從明朝哪個皇帝起,光祿寺那被稱爲白水煮丁肉的飯食,早早被天子厭倦。

故而皇帝決定不吃“食堂“,御膳改由親近的大檔進奉。

大檔知道皇帝口味的喜好,自然是百般投其所好。

但是要讓皇帝吃的滿意,是何等之難的事,山珍海味是少不了,還要努力變幻花樣。

當今天子的御膳,當然是由眼下第一倖臣張鯨一手包辦。

張鯨殷勤的侍奉在旁,給天子夾菜。

張鯨很懂得費心思,他知道天子喜歡排場鋪張,又是擔心浪費。

所以每次羅列了近百道菜,但每樣菜又是一丟丟,足夠天子夾幾筷子如此。但其實就算如此也是不便宜,其中所費的工費,一頓飯沒有個百兩銀下不來的。

以往張居正在時,張鯨是不敢這麼搞的,甚至也不敢被李太后瞧見,但現在誰又能管的了皇帝?

當然是張鯨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至於張鯨爲何費這麼大力氣給天子承辦飯食,當然是有了這個名頭後,可以更明目張膽地向百官收受賄賂。

天子親近幾位太監裡,張宏,陳矩,陳誠在百官中都有不錯的口碑,唯獨張鯨那真的是人緣差到了極點。偏偏人家還掌握東廠,錦衣衛,你在家裡罵人家一句,搞不好第二天就會上他黑名單。

現在天子一面看奏本,一面吃飯,張鯨不斷將天子喜好的菜用御筷夾來,放在面前小碟子裡。

天子放下奏章,用筷子朝遠處的菜點了點,然後對夾菜的張鯨道:“你現在貴爲廠公,這等事交給高淮他們辦吧。”

張鯨陪笑道:“奴才愛幹這事,就是喜歡服侍萬歲爺。萬歲爺,你嚐嚐這雲南進貢的雞蹤菜。”

天子夾了一口嚐了,點點頭道:“尚可。”

張鯨又夾了一筷子道:“萬歲爺,您再嚐嚐這雲南的汽鍋雞……”

“略老了。”

天子將雞肉吃完,開口道:“你說起雲南,朕想沐國公的世子也是進京了吧。”

張鯨道:“回稟陛下,沒什麼可以瞞過陛下,這沐家世子到京有一段日子了。”

天子略有所思道:“朕就奇怪,今日御膳上怎麼有好幾道雲南菜,這沐國公府上又給你送了多少好處?”

張鯨語塞道:“陛下,陛下……”

天子看着張鯨問道:“張廠公,朕問你這王公諸侯來京,是不是要先拜了廠公您,再來見朕?”

張鯨慌忙跪下道:“陛下,這沐國公世子與奴才以往有些交情,這一次爲了說情找上了奴才。但奴才平日可不敢隨意見這些王公,更不敢狐假虎威啊。”

天子哼了一聲道:“你以後收斂一點,不要給朕找麻煩,否則以後御史彈劾你時,朕也護不住你。”

張鯨千恩萬謝地起身,然後低聲問道:“陛下,那沐國公那邊?”

天子斜了張鯨一眼,張鯨慌忙垂下頭。

天子道:“你也不是沒看到,乾清宮案上那些彈劾沐國公的奏章。本朝文官最恨武將跋扈,那些彈劾的御史們無理尚鬧三分,佔着理時連朕都怕他們三分。”

“沐家是太祖時從龍的功臣,替朝廷世鎮雲南,這一次平定西南邊亂,他們還立了大功。朕不是勾踐,不會烹走狗,藏良弓不會辦,但沐家爲邊臣,當朝廷最忌其跋扈,你好好去敲打他們一番。”

張鯨道:“陛下聖明,臣這就回去轉告。”

天子擦了擦嘴問道:“播州楊應龍是不是又蠢蠢欲動了?”

張鯨道:“回稟陛下,四川巡撫來報,楊應龍屢次襲擊邊疆,劫掠屯堡,還勾結苗兵。”

天子點點頭道:“播州險峻,楊家又在當地經營多年,不可輕易進兵,而且朝廷剛平定了雲南邊亂,河南又逢大水,國庫裡沒有錢。告訴川,貴巡撫只要楊家能接受朝廷的招撫,那怕是明面上的,朝廷都可以暫不追究。朕先忍一忍播州,早晚會收拾他。”

張鯨道:“陛下,英明。”

天子推開飯食,從桌案上起身,然後道:“朝廷上的大臣一聽說朕要用兵,他們都是說,要以仁德安撫四夷,不可輕動刀兵,要學七擒孟獲!一個個都以爲自己是諸葛孔明瞭。”

“說起邊事,林延潮如何了?想來朕已是涼了他許久了,他現在如何?”

張鯨回稟道:“據下面奴才的眼線回報,林大人從到京起,再到面聖後,一直閉門不出,哪裡也不去,除了申先生那,也沒到其他地方走動。”

天子點點頭:“那麼多奏章彈劾他,他也能安步當車?”

張鯨道:“那倒是沒有,前幾日他寫一篇文章,叫什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文章寫的好不好,奴才還沒讀,但是此文一出,京裡幾名御史,每日都是蒙面上朝,就怕被人認出。”

天子笑着道:“這倒是像林三元乾的事,這文章朕倒要過目一下,你馬上找來。”

張鯨吩咐了一聲,不久即呈上給天子。

天子看後徐徐點頭道:“此文一出,從此朝堂上再無人敢再攻訐義學之事了。”

張鯨道:“陛下,奴才以爲林大人是避重就輕啊,黃河大水纔是要緊,關乎他的名聲,至於興辦義學卻是無關緊要之事。”

天子笑着道:“張鯨,你不瞭解他的爲人。這興辦義學的事,是他政柄,黃河大水的事,關乎他的清望。但對林三元而言,可以被人罵,甚至不當官,但事情一定要辦。”

“所以這些御史彈劾他,他無所謂,但涉及攻訐義學的事,他林三元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般,與你玩命。”

聽了天子的比喻,張鯨不由笑了。

張鯨笑着道:“陛下,不是要用如林大人這樣敢辦事的官員?”

天子聞言笑容斂去道:“林卿是忠臣,這一點朕從沒有懷疑過,但朕要的是聽話辦事的官員,不是自作主張的。”

張鯨笑着道:“奴才只知道林大人再能奔噠,還不是陛下讓他去哪,他就去哪,孫猴子跳不出五指山。”

張鯨這話倒是說到天子心底去了。天子點點頭道:“涼了林延潮這麼久,料想朕的決定他是知道了。不涼嘛,不知上下,還以爲朕離不了他。涼久了,又怕心底生怨。”

之後天子從文華殿後殿走至前殿,路過西閣,見帷幄裡有人,當下走了過去。

還隔着數步,就見維幄裡的人立即起身隔着帷幄道:“臣叩見陛下。”

天子走進帷幄看見申時行笑着道:“能聽出朕的足音,朝中除了申先生也沒幾人。”

申時行恭敬地立在一邊。

天子示意申時行坐下問道:“朕不是讓幾位閣臣都不用侍駕了,怎麼申先生還在?”

申時行道:“臣見陛下還沒走,想一會陛下有什麼話吩咐臣。就在這裡候着。”

天子笑着道:“正巧,朕也有一事與你商量,方纔朕與張鯨閒聊,說起朝廷用官任官的事,朕打算與申先生你商量一二。”

申時行笑着道:“正巧,臣也想就此事稟告陛下。”

“那申先生先說。”

申時行道:“內閣已是遵旨,票擬李植爲太僕少卿,江東之光祿少卿,羊可立尚寶少卿。”

天子聞言點頭,之前他下中旨,提拔李植他們,結果御史蔡系周則打他小報告說。

李植數爲人言:‘至尊呼我爲兒,每觀沒入寶玩則喜我。

這句話什麼意思,李植好幾次對人說,天子簡直把我當兒子般看待,(每一次抄大臣的家後)看到抄沒的珍寶,都會感激我。

因爲此事朝野一片譁然。

但申時行仍舊不爲所動,將李植提拔爲太僕寺少卿。

天子道:“好,朕說說朕的事,朕想與你商量。”

申時行立即道:“臣不敢,陛下吩咐臣就好。”

天子笑道:“吏部考覈林卿天下第一,朕知道他政績卓著,但擔心朝臣們說如此對於趙志皋,張位兩位翰林不公。”

“朕想過了,授他一個六部郎官如何?或者以原官回翰林院。你看哪個合適一些?”

六部郎官就是郎中,京職正五品。

回翰林院官復原職,就是林延潮依然是翰林院侍講,詹事府左中允,仍是正六品。

此時乍看林延潮又回到三年前的起點,但相較於趙志皋,張位他們,從貶官外放,再到任京卿過度,最後返回翰林院,這已是很好的結果了。

申時行道:“林宗海雖是臣的門生,但更是陛下大臣。陛下當初放他出京歷練,又升他爲知府,而今從調回京中,既由陛下一手獨斷。從沒有聽說過陛下關心哪位四品知府的前程,陛下對林宗海這一片栽培之心,早已聖心獨運。臣焉能置一詞。”

天子欣然道:“還是申先生深悉朕心。”

正說話間,殿外足音響起,但見次輔許國,三輔王錫爵,四輔王家屏入內。

三位閣臣一見天子即道:“臣等叩見陛下。”

天子問道:“幾位閣臣齊至,可是有什麼事?”

次輔許國一臉喜色道:“啓稟陛下,這是河道總督潘尚書剛剛奉上河南水情。”

說完許國奉上奏章。

天子接過奏章道:“哦?”

三位閣臣一併拜下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黃河大水退了!”

“退了?”

連申時行也是驚喜道:“當真?”

“啓稟元翁千真萬確,這是潘尚書剛剛送來的奏章。”許國稟告道。

Www _tt kan _c ○

天子又驚又喜道:“這幾個月,朕睡不實,寢不安,就是擔心一夜醒來大水決堤,河南山東成爲一片澤國。眼下大水居然退了?這都是列祖列宗之庇佑。”

說到這裡天子喜不自勝,隨即又道:“多虧申先生向朕舉薦了潘季馴,潘卿任河道總督不足一年,但能平定大水,保黃河下游各省無恙,實乃大功。朕要嘉獎他,也要賞好好幾位閣臣!”

天子迫不及待地看着奏章。

申時行在旁道:“微臣哪裡有什麼功勞?陛下爲此事齋戒數日,誠心上感天地,這數月來陛下爲治水之事殫精竭慮,我等臣子見此哪個敢不盡力。”

天子仰天大笑道:“申先生,不要給朕戴高帽子,有功必賞,過過必罰,否則不足以正朝綱。”

申時行斟酌了一會道:“啓稟陛下,若陛下真的要賞,不如好好賞潘尚書吧,還有荊石,這一次是黃河水情之事,都是由他在內閣居中運籌。”

荊石是王錫爵的號,但見他出班道:“臣不敢居功,這一次治水之事多仰仗皇恩浩蕩,也有元翁統籌,臣不過聽命辦事,哪敢分功。”

天子見申時行,王錫爵二人謙讓,笑着道:“申先生,王先生你們不要推辭來推辭去。你們二人是同科進士,同朝爲官,現在又列閣臣,國家大事由你們商量着辦,朕放心。”

“你們幾位閣臣的封賞,朕立即命張宏他們擬旨,眼下要厚賞潘卿纔是!你們幾位閣臣議一議,朕要下旨昭告天下,曉諭臣民!”

許國笑了笑道:“陛下,潘河督上了兩份奏章,一份奏章自謙沒有功勞,還有一份則是保薦這一次治河有功的官員,一共一十七人!”

天子點頭道:“潘卿真純臣,朝堂上有幾位先生,還有潘卿在,朕何愁天下不能大治,將潘卿的奏章拿過來!”

許國當下將奏章奉上。

天子打開奏章,名單上十七人一個個都豎名在列。

天子先草草過目之後,回頭指着奏章首處一個名字道:“這名單第一名的何潤堯是什麼人?朕怎麼沒聽過?”

許國奏道:“啓稟陛下,這何潤堯是隆慶二年的進士,在地方爲官十餘年,今年方從別駕升任歸德同知,並暫署府事。”

天子訝道:“甲科出身,卻當了十幾年地方官,之前吏部爲何都沒有考選他?讓如此人才埋沒在地方?”

幾位閣臣都是默然,隆慶二年進士裡的王家屏,都擔任內閣大學士,二品宰相了。但他的同年居然之前只是六品別駕。

“怎麼?”

許國道:“聽聞他之前因事觸怒過前元翁張鳳磐,具體什麼情由,倒是不清楚。”

王家屏聽了看了許國一眼,倒是沒說話。

反而是申時行道:“都是官場上子虛烏有的傳言,不可當真,此事待臣問過吏部,再稟告陛下。”

天子擺擺手道:“罷了,罷了,這事朕不計較,潘卿將此人列在第一,不會沒有道理。”

然後天子又看第二人笑着道:“此人朕認識,河南右布政使付知遠,當年被馬玉打傷的就是他吧,捨生忘死,爲民請命。他的名字,朕還寫在文華殿屏風上。”

王錫爵道:“各省之中,河南災情最小,付大人統籌治河之事,當然居功不小。而且臣聽說此人爲官十分清廉,就是潘河督不說,臣也打算將他舉薦給陛下。

天子欣然道:“連王先生都這麼說了,肯定是錯不了,真是不枉了,朕當初欽點他爲河南右布政使。”

衆閣臣齊道:“這都是陛下識人之明!”

天子龍顏大悅,點了點頭,看向第三人,然後又問道:“這黃越又是什麼人?”

王家屏道:“啓稟陛下,現任歸德府府經歷。”

“府經歷,這是幾品官?也負責治水之嗎?”天子訝異。

“正八品,乃府下卑官,本職是掌文移出納?”王家屏進言道。

天子滿心的蹊蹺出聲質疑:“區區正八品,又是掌文移出納,爲何能至第三名。”

許國笑着道:“陛下,臣對這黃越略有所聞。他是秀才出身,當初在潘河督下做事,後因治水有功,朝廷破格提拔他爲縣丞,後來被委以歸德府府經歷,越職統籌治水之事。”

“後來潘大人重任河督,有意調此人到工部任官,調令都要到吏部,但此人卻道歸德府知府對他知遇之恩,他要將歸德府治理好了故而不肯,這件事被官場上傳爲笑談,臣當時也聽了幾句。對了,陛下當時歸德府知府正是林延潮。”

天子聞言沉默了。

王錫爵道:“陛下,這一次大水不亞於萬曆十年,黃河下游各府州縣都有險情,甚至潰堤漫堤之事。潘河督三令五申督辦得力下,所幸沒有釀成大災,他說這一次平安無事,七分仰仗皇上洪福齊天,三分方纔在人謀。”

“各個州府之中,原先險工頗多的歸德府,卻是安然無恙。堤壩沒有損了一處,農田沒有淹沒一畝,百姓沒淹死一人,此事簡直前所未有,報來之時我等皆以爲誇張。但潘河督親歷歸德府視察後,也是如此上報,我等方以爲可信。”

幾位閣臣默然。

許國道:“不僅如此,潘河督還在奏章裡稱讚,陛下當初疏通賈魯河之事。他言疏通賈魯河後,分黃河正流而下江淮,減輕了歸德府以下各州縣的水情。”

“歸德府在賈魯河沿岸挖掘了減水壩,櫃門,月堤等等,不僅分河急流,還灌溉農田三十萬畝,造福百姓無數,潘河督打算以此向朝廷推薦,表彰歸德府爲“治河模範“,讓各州府效仿學習。”

王家屏道:“陛下,故而這一次潘季馴保舉的三人都與歸德府有關,懇請陛下厚賞。”

天子這時候都不知說什麼話,但幾位閣臣看出他是滿臉羞愧。

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第四百零四章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三十九章 買書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七百九十章 對策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一千四十章 交換四百七十一章 ********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章 經史並重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一千零五章 歲初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