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

屋子裡一片安靜。

林延潮知道,在柘縣雖說是自己李知縣擔任縣令。但李知縣沒有處理事務的能力,讓林延潮給他派一個師爺,所以李知縣對孫承宗言聽計從,縣裡的大小之事都是孫承宗一人決斷。

這可以視作孫承宗第一次獨立辦事。

孫承宗道:“現在出了虧空,連累了府臺,李知縣,孫某實辜負了你們的信任。這虧空就當孫某虧欠府臺的,孫某向東翁辭去差事,回到河北老家一定會想辦法將錢還給東翁。”

林延潮道:“錢之事尚是次要,稚繩,此事容我評估完柘縣的工程,再與你商量,這段日子你就留在府上調養身體。”

孫承宗道:“多謝府臺好意,只是孫某實在是無顏留在府上。現在孫某去意已決,懇請府臺答允孫某此請。”

林延潮低頭呷了口茶心道,莫非自己真是用錯了人。

讓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去幹了韓信的活?

正月過後,即是二月。

二月對於河南各府州縣而言,又是興河工的時候了。

去年災情不小,又是潘季馴主政河道,河南的官員不敢怠慢,一到二月即開始興修河防。

而爲了監督地方,河南新任的巡按御史到下面各府監督河工。

巡按御史官不過七品,但是地方是可以與巡撫平起平坐的檢察大臣,直接向天子彙報。就是布政使見了他也要陪坐下首。

接替曾乾亨任新巡按,也是萬曆五年的進士名叫汪言臣,從名字上來看,此人的父母極有先見之明。

因此聽說汪巡按來了,林延潮不免如臨大敵,親自在半道上迎接。

這新任巡按從開封坐船到歸德的,林延潮先在府境邊上迎了巡按,然後陪同他視察。

而汪巡按將在歸德視察的第一站就放在了歸德府柘縣。

對於汪巡按視察柘縣,林延潮感覺是十分不妙,因爲柘縣拉下了虧空,他雖還未上報,但說不定巡按已是聽到了風聲。

沒錯,林延潮現在手頭有錢,但都是在府庫,卻不能拿到地方給柘縣買單。

地方州縣一筆一筆的賬目,都要經過戶部審覈,來路必須清楚。現在柘縣出現虧空,若給些時間,林延潮能默不作聲將賬作平了,但巡按突然來柘縣視察,這就很難瞞得過他的眼睛。

到了地方後,李知縣設下酒宴給他們接風洗塵。

之後林延潮住在驛站,汪巡按則在察院下榻,次日一大早,汪巡按即帶着府縣兩道的官員視察河工。

於是衆人一行就先出東門,視察城東的河堤。

城東的河堤依山而修,所以視察這河堤,衆人幾乎是要走一段上路。

但李知縣早有安排,但見堤壩上下早已是人山人海,附近幾個村的老百姓都涌了大堤。

堤上堤下是鑼鼓喧天。

咚咚!

咚咚!

這鼓聲是震耳欲聾。

汪巡按見了這一幕笑了笑,旁人給他遞了手杖,當下舉步上了坡道,而林延潮緊跟在他身旁。

因爲前些日子下了雨,山坡道上有些溼滑,走了一段泥濘土路,但見堤上堤下都是擠滿了百姓。

林延潮剛感慨了一番,李知縣這動員力,就見遠遠地看到老百姓們都一併道:“林青天來了!”

“沒錯,是林青天。”

“見過青天大老爺。”

“見過府尊!”

“拜見府臺大人!”

遠遠的各種呼聲,林延潮再度感嘆李知縣下的功夫實在不小。

汪巡按不免恭維道:“林府臺在歸德很得民心嘛。”

林延潮待要謙虛,但卻聽李知縣面上也是激動對汪巡按道:“啓稟按院,之前府臺當年任同知,後任知府時多次來本縣巡視,所以不少百姓們都是認得府臺。”

林延潮聽了這才恍然,還以爲是李知縣在拍馬屁,原來不是。

林延潮看着堤上百姓,不免心底又是感動,又是自豪。

連汪巡按也是停下腳步對林延潮道:“林府臺如此得民心,本按也該讓賢才是,林府臺先請,本按附於身後就好了!”

林延潮當然是堅決不肯,汪巡按也只好算了,但一路走上堤壩,老百姓們呼聲卻是更大。

一旁府縣官員都是帶着喜色,人人臉上都是顏面有光。

好容易從兩旁的百姓中,林延潮與汪巡按來到了堤上,放眼望去但見大河歸流,風平浪靜。

前前後後的大堤將河水牢牢地束縛住,而在大河的另一邊,卻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眼下莊稼地裡正冒出青苗來,蔥綠蔥綠的望之令人心曠神怡。

汪巡按見這一幕不由道:“再沒有什麼景色,比這一望無際的莊稼,以及波濤起伏大河的更入人眼,堤外御河,堤內種田,實一舉兩得。”

林延潮向李知縣使了眼色,李知縣當下道:“啓稟按院,這裡乃兩河交匯指出,以往時常洪水氾濫,淹沒農田,沖毀屋舍,百姓受此害已矣,現在這堤有三里長,既可防洪攔波,又可引水灌溉這郭下農田,實一舉兩得。”

汪巡按顯然很滿意地道:“這如此堅實的堤,用了多少銀子修好的?”

李知縣卻是底氣不足地道:“原先向府裡題估時用了兩千兩百七十三兩,但後來實打實用近三千兩。”

汪巡按顯然也是懂河工的,當下道:“這三里長堤,只用了三千兩銀子,換了其他官員六千兩修不下來。”

“林府臺主持如此工程,政績自是不用多說,但至於李知縣也是能臣啊!”

林延潮笑而不語,一旁李知縣則是大喜道:“下官不敢當,這都是府臺平日教導得力,下官也不過是依命行事而已。”

之後汪巡按又與林延潮,李知縣等巡視了幾處河工。

然後汪巡按與衆官員至路上棚子休息。

汪巡按這時道:“去年年初柘縣向府裡題估報的是五萬兩千三百一十二兩銀子,府裡稟過藩司後下撥五萬五千兩。去年年末向府裡題銷報六萬八千八百六十九兩,一共虧空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兩銀子,這一筆一筆都記錄在賬上。”

汪巡按說完,在場官員臉色都很難看。

林延潮到時沒說什麼。

但汪巡按頓了頓肅然道:“以往各府治河,雖說也有虧空,但少有虧空這麼多。此事並非秘密,本按初任時就收到匿名信,說的就是柘縣虧空之事。”

“這一萬多兩銀子雖說不多,但也是民脂民膏,豈可容貪官污吏貪墨。本按初時收到憲報時,極爲憤慨,以爲柘縣之事,絕不可姑息,一旦查出來,必須要嚴懲,故而這一次巡按各府,本按親自來柘縣是要看一看,查一查,這一萬多兩到底哪裡去了?是不是被哪位官員中飽私囊了。”

身爲巡按汪大人有逮捕六品以下官員不用請旨的權力。

所以汪巡按幾句話下,除了林延潮,在場官員都是不寒而慄。

但這時汪巡按緩了緩,對衆人笑着道:“不過絕知此事需躬行,幸虧本按來柘縣親自看了一看,到各個地方走了走,方纔知道這柘縣的河工,之所以出了虧空,不是官員貪墨,更不是官員們瀆職,而是汝等以百姓爲念,將河工之事辦得太好了。”

聽了這裡,衆官員們都是喜出望外,這反轉實在來的太突然了。

“本按之前也走過不少州縣,但沒有一處河工可以比肩你們縣,朝廷給你十兩銀子,你們卻辦了二十兩銀子的事,這纔是真正之事功。就你們柘縣河工修建的河堤,以及放淤的農田,就是再超支十萬兩,也是應當的,經此一事,柘縣可以一勞永逸免除河患,百姓永遠免遭洪水之害,此德政也。”

“所以這柘縣的虧空,本按會如實向朝廷上奏,你們不必擔心。”

汪巡按之言可謂擲地有聲。

在場官員都是感動的掉眼淚,興修河工,他們吃了不知道多少苦,但最後河工費用超支,他們是一個個擔驚受怕,生怕朝廷追究。

若說委屈,誰有他們委屈。

但現在汪巡按拍了板子,還給了他們一個公道。

汪巡按道:“李知縣,本按以往從來沒聽過你的名字,但一個柘縣竟治理的如此之好,實在是大出本按意料之外,今年本按會將你的名字寫在保案之中,向朝廷推舉。”

說實話汪巡按看這李知縣,但見他五十多歲了,一副庸庸碌碌的樣子,實難相信,這麼大的工程是出自他之手,但誰叫他是知縣了。

而這柘縣治河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汪巡按只能說一句人不可貌相。

李知縣聞言幾乎是喜極而泣道:“下官謝按院擡舉之恩。”

汪巡按又對林延潮道:“由小見大,一個柘縣,可知林府臺在歸德政績。”

林延潮看了李知縣激動的樣子,倒是搖了搖頭道:“按院過譽了,林某哪裡有什麼功勞。”

“林府臺何必謙虛?我方到河南,已是聽不少官員稱讚你治河的政績。”汪巡按笑着道。

林延潮肅然道:“或許是有些政績吧,以往林某年少得志,成事常以爲是自己之能,故而常傲人傲事,但今日所見,才知道錯的厲害。汪巡按,林某將來或許因歸德修河之事,名垂後世,但林某永遠要告訴自己,此事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在林某身後起碼還有如……如李知縣這樣萬千個,想造福一方百姓的人一併努力。”

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五百零三章 鼎邊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五十七章 講卷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六百章 自陳表九百零七章 聖旨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六十八章 冬衣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買賣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四百章 不收禮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