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

滿船的官兵,隨從聽聞林延潮的出現都是驚慌不已。

馬玉的案子是轟動天下,馬玉被林延潮所殺了以後,林延潮毫髮無損,而馬玉的人頭現在還在開封城城頭掛着,聽說過幾日要到衛輝府。

這叫傳首示衆,平息河南百姓的民憤。

至於馬玉的那些爪牙也沒好下場,好幾百人都給抓了。

這些爪牙也是區別對待,跟隨馬玉從京裡來的,或者從半路投靠尚好,被關在布政司監牢了,等候發落。

至於那些河南本地加入,那就沒什麼好下場了,都被各府收押,能被判刑的,關起來的,那也算是好的。

最怕是那些被放出來的,還沒回家,就被憤怒的百姓抓在半路上打死了。

可見河南百姓恨馬玉,以及他的爪牙,竟恨到了這個地步。

而林延潮持民意而來,若一句-爾受賄-,那麼河南百姓真的可以,不加任何調味料的,將他們一船的人都給生吃了。

所以滿船的人,能不瑟瑟發抖嗎?

陳矩見左右如此,強作鎮定道:“慌什麼,眼下這是何處境內?”

一名官兵報道:“距離歸德府還有十里水路。”

“壞了,壞了,這林三元不等我們過境,就要在半途上殺了我們,他與我們有什麼深仇大恨嗎?”

下人們頓時無比沮喪。

但陳矩卻是從中聽出一絲名堂來,若林延潮要對自己不利,也不用趕着動手啊。

這離境十里前來,也可能是出迎。

這是官場上一種極重的禮節,在大員路過地方的時候。

地方官若守在邊境迎接已是算得上隆禮,但若是離境十里出迎,那簡直稱得上是-不要臉-。

陳矩想到這裡不由一曬,心想自己何德何能,能讓林延潮幾十裡外出迎。

就在他如此想着時候,但聽船外突然連聲炮響,船身也隨之一震!

不好!林蠻子要開炮炸船了!

陳矩大驚失色,心道林延潮真要致自己於死地嗎?

一船的人都趴在船板上,還有一人慌不擇路,竟從舷船那跳船入水逃生!

而在官船上,林延潮正下令,船上的官兵,放炮相迎。

司禮監秉筆太監前來,能不隆重嘛?放炮是必須的。

其他的官兵拿出所有氣力,敲起大鑼大鼓,林延潮還讓本地好幾名德高望重的鄉紳,站在船頭,拿起賀表在那念着。

“東海揚波,皇恩浩蕩……”

這聲音和着船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就在這時候卻看見迎面而來的陳矩座船上,一個人飛出舷窗,噗通一聲落在水裡。

然後不顧天寒地凍,奮力掙扎向岸上游去!

林延潮與滿船的人看的是瞠目結舌。

“東海揚波?皇恩浩蕩???”

遠遠的一艘船上,本地縣令看着林延潮這邊鑼鼓喧天的樣子,對左右道:“看來林司馬已是迎上了中使!”

左右問道:“太尊,我們是不是也要跟上去!”

那縣令擺了擺手道:“不可,若是我們這時候上去就是逢迎宦官,傳出去官場上會不齒的。”

“那爲什麼林司馬可以去?”

那縣令笑着道:“林司馬豈會幹出逢迎的事來。只是這馬玉前腳作惡被殺,如今又來了一人,不可不警告。”

“這林司馬此去迎接中官,實用意讓他不可胡來,以免重蹈馬玉覆轍。所以這事他可以,我們卻不可以,否則就是逢迎。”

左右紛紛翹起大拇指,道:“原來如此,太尊高明!實在是高明!”

陳矩的座船上。

林延潮與陳矩二人四目相對。

看着陳矩一副勉強鎮定的樣子,林延潮很想說一句,中使受驚了。

但這話此刻開口卻很是不妥的。

正待林延潮想着措辭時,陳矩道:“林同知有心了。”

林延潮鬆了口氣道:“中使奉皇命來河南辦差,一路之上秋毫無犯,百姓,驛站都稱讚中使賢名。本丞也知人有好壞之分,不可一概而論,面對陳公公,本丞心底只有敬佩之意啊。”

這一番話說得開了,滿船的人都是鬆了一口氣,眼看這方纔跳船的人,已是救上來了,但-冬遊-的後果,就是去了半條命。

陳矩咳了咳,當下道:“如此就甚好,只是道聽途說不一定準確。林司馬還是不要貿作定論的好,免得到時面上不好看。”

這話說得令人摸不透陳矩底細,這一番逢迎不成,搞成了驚嚇。林延潮不知陳矩是否心底對自己不快。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丞相信陳公公不會令我失望,前面岸上略備酒席,還請陳公公賞光!”

於是二人坐着小舟,來至岸邊。

陳矩在宮裡早聽聞不少林延潮的事蹟,可惜之前見的很少。所以來此也有領教林延潮的意思。

而林延潮也在揣摩着這個人,這陳矩看起來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容貌清癯,很是普通的樣子,但對方目光凝決,一看就知是遇大事而不疑的性子。

酒菜上後,陳矩當下開門見山地道:“在京城一直聽聞林同知的事功之學,不知事功指的是什麼?”

林延潮見陳矩前認真做過功課,知道他愛聽什麼,於是道:“本官以爲事功在於經濟。”

陳矩目光裡抹過一絲訝色問道:“何以見得?”

林延潮道:“眼下國家之弊種種,如官吏貪墨,宗室日增,邊事疲憊,其實歸結在一起就一句話國家虛耗太多,以致於國庫沒錢。”

陳矩點點頭道:“說得好,當年庚戍之變,咱家不過弱冠,見乾爹帶領將士披堅執銳,守護京城,咱家心仰慕之。其實邊事疲憊,歸結原因就在於朝廷沒錢,嘉靖年時國庫歲出大於歲入,但爲何仍是無法給足軍餉,此咱家所不解。”

陳矩又問道:“眼下西南兵事方歇,遼東邊事又起,國家以天下錢糧經漕運,供給九邊,但仍是不足。聖上因此苦勞不已,咱家也是憂心不矣。” щщщ▪ тt kān▪ ¢ 〇

“咱家以爲此漕運之弊矣,不知林司馬是如何看的?”

這就是考較自己了,林延潮道:“最上之法莫過於漕運改海運。”

“漕運改海運可以治本?”陳矩反問道。

林延潮道:“當然,開海運不僅可以至京師,還能抵至遼東,糧船經海路抵至開原城西老未灣,不僅京裡糧事可解決,遼東還可得海運之惠。”

陳矩聞言點點頭,這改漕運爲海運之事,做起來十分艱難,但所謀卻是和他一致。

寥寥數語,陳矩深感林延潮與他政見相和。

陳矩不知林延潮是早做好攻略的緣故,這開海運之事,也是歷史上陳矩的政見。眼下說來陳矩對林延潮,不免有知己之感。

這一點很重要,不說歷史上,僅僅說現在陳矩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機會也很大,一旦他上位了,他會喜歡一個與他政見相同的內閣大學士,還是一個政見不同的呢?

要知道張居正之所以那麼得意,也正是他與馮保作到了-宮閣一體-。

歷史上多少內閣大學士,都是被司禮監掌印太監趕下臺的,前車可鑑。

林延潮與陳矩聊天,二人越說越是投機。正如高淮說得,陳矩是相當有政治抱負的人,正是因爲目光遠大,所以他很能愛惜羽毛,路經地方不索賄,不騷擾百姓,就是明證。

所以林延潮拍馬屁的辦法,就是努力做到與他政見相合,入閣之事離他尚遠,但若能得到陳矩賞識,那麼將來調回京師,重入翰林院機會也是很大。

二人談着談着,已是到了潞王就藩之事上。

這也是二人政見容易產生分歧的地方。

林延潮即要巴結陳矩,也要堅持自己政治底線,這說起來頗難。

陳矩一面用酒菜,一面道:“你們河南的官員要潞王移至湖廣就藩,但朝廷所撥給潞王的藩田卻都在河南。藩邸在湖廣,但藩田在河南,此事咱家不好與聖上交代。”

林延潮道:“若再建藩邸要近七十萬兩之費,而河南一年的稅賦折銀不過一百五十萬兩。河南窮困如此,若能勸潞王不在河南建藩邸,公公善莫大焉,老百姓都感念你的恩德。”

“可是我聽聞,這近七十萬兩修建藩邸的錢,馬玉已是命河南省收齊了。”陳規不爲所動道。

“沒有七十萬,只收齊了區區三十萬,還是追討各府多年積欠。爲了完成考覈,省裡逼迫府裡,府裡逼迫縣裡,縣裡逼迫官吏衙役下鄉催徵。老百姓苦不堪言,去年馬玉強奪民財破家者百餘戶,但橫徵暴斂之下,破家又豈止百戶,一個冬天方纔過去,但開封府已經餓死了兩千餘人!”

聽林延潮這麼說,陳矩倒吸了一口涼氣,開封府還是首府尚且如此,其他各府就不知餓死多少人了?

“爲何官吏如此苛?朝廷之政猛於虎?”陳矩十分觸動,放下筷子。

林延潮道:“此考成法之弊,官員徵糧與考成有關,稅賦繳納不足八成者,考成法下一律免職。所以公公一句話,就能活河南百姓無數。”

陳矩聞言默然半響,然後道:“考成法乃江陵公之良法,但在馬玉手上竟被糟蹋成如此。”

頓了頓陳矩又道:“咱家可以上書勸陛下讓潞王就藩湖廣,但這收齊三十萬如何用?”

陳矩目光有幾分尖銳。

沒錯,藩王是貪得無厭,但官員也不見得乾淨。

陳矩道:“朝堂上早有傳言,說馬玉橫徵暴斂太過,激起了河南官員的集體抗議。但百官真是爲民請命嗎?有人說是馬玉太過貪婪,吃相太過難看,以致官員們無法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沒錯,咱家一句話可以活人無數,但咱家更怕這老百姓的錢,不給藩王拿走,而是入了貪官污吏的囊中!”

“除非你們能將這三十萬兩都還給老百姓,你們辦得到嗎?”

聽陳矩這話,常人很難反駁,三十萬兩銀子發給河南五百二十萬老百姓,一個人分不到多少錢不說,這行政成本也是很大的。

但見林延潮從容道:“請公公放心,這三十萬兩銀子,林某自是打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取來容易,用來難啊?”陳矩顯然不信。

林延潮指岸邊的賈魯河道:“公公,看見這條河了嗎?”

陳矩點點頭道:“看見了。”

“這條河名爲賈魯河,此乃前朝治水名臣賈魯所修,公公沿此河可從徐州至開封,路上還走得方便?”

陳矩道:“那是自然,沒有停歇一日”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是因爲公公清廉的緣故。”

“清廉?這話怎麼說?”

林延潮道:“黃河數度爲災,此河遭河水倒灌數次,河道淤積,以致兩百石以上的河船不能行也。”

“公公不取民一毫,這船當然也是輕的,吃水不深,所以一路行來暢通無阻。”

陳矩聞言恍然,然後問道:“所以林同知要用這三十萬兩來疏通此河?”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去年本官就有疏通賈魯河之意,但所耗太大,以致放棄。”

“疏通此河有三等好處,一使得開封與徐州水路暢通無阻,使蘇杭,湖廣的糧船可直抵開封。糧食一旦充足,糧價就會降低,百姓就可以不用餓死,此乃解民倒懸。”

二疏通此河,以工代賑,讓沿河窮苦百姓能謀生計,此乃活民無數。

三疏通此河,商路便利,不僅可以請朝廷在這裡設立稅關,而且運河一通,商貿往來,兩岸各府所產也可以運抵蘇杭。這一點可以參考宋時的汴河,此乃通商惠工。”

“此三功,也是三德懇請公公採納。”

陳矩問言笑了笑道:“此聽起來,確實爲良法,林同知真有經濟之才。但咱家還需斟酌,聽一聽工部的建議。”

林延潮正色道:“不是本丞有經濟之才,而是陳公公有經濟之才。只要賈魯河一疏通,各府受益,百萬百姓必然傳頌公公的功德,到時沿河百姓必設立生祠,世世以香火祭祀,感激公公的恩德。”

林延潮這話就是開出籌碼了,陳矩這人不好錢,但是卻好名。

馬玉要撈錢,但他陳矩是想當一個受萬民敬仰的好公公的。所以林延潮就拿此來作爲交換條件。

陳矩十分欣然,與聰明人打交道就是舒服啊。

林延潮如此能爲他考慮,這樣的人是絕對要拉一把的。

於是陳矩道:“林同知說的好,你如此爲百姓考慮,不知心底所求是什麼?”

ps:舊的一年馬上過去,新一年馬上到來,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大大發財啊!

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三十章 奇才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五十八章 質疑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三十三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三章 能否讀書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九十一章 民心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