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

三月,歸德府夏邑縣。

大雪消融,去年一場瑞雪後,田裡的莊稼長勢極好。

大雪堆積在河灘邊的淤田裡,雪化水融。

去年十月後,百姓在這近千頃田畝裡,種下的冬小麥,早已拔節,接近了豐收的時候。

林延潮站在遙堤上,遠遠望去,但見黃河緊緊地約束在縷堤之內,而縷堤和遙堤間卻是麥田遍野。

林延潮當下走至田邊,來至田邊捧起沉甸甸的麥穗,不由點了點頭。

一旁的府經歷黃越開口道:“司馬大人,今年這麥子長勢極好,四月時畝收三石,不在話下。”

林延潮點點頭道:“三石,這淤田真能收得如此?”

陪同的左右官員,以及衆鄉紳們都是欣然地點頭。夏邑縣知縣道:“是啊,北方土地貧瘠不比江南,我河南土瘠沙鹼,若是下地,百姓力田一年,畝收也不滿一石,大多都只收得數鬥,唯有上田兩年三熟方可有兩三石的收成。”

“這沿河淤田,老百姓們耕種半年,足以得食,還有半年可另謀生計,去年冬天我們歸德府沒有餓死一名百姓,這都是司馬大人的恩德啊!”

衆官員,鄉紳一併稱頌。

林延潮點點頭道:“本官當初也沒多想,只是看到此景,沒有辜負了,當初買田的老百姓就行。”

“司馬之恩,何止如此,眼下黃河兩岸百姓能有一口安樂茶飯,這都是司馬留下的德政啊!”

林延潮笑了笑對左右道:“這也有父母官的功勞,本丞可不敢獨享!”

聽林延潮這麼說夏邑縣知縣連忙道:“司馬過譽了,下官不敢居功。”

林延潮對左右道:“統籌在本官,治事在於地方,若沒有父母官與百姓支持,這黃河也不會變害爲利,收這近千頃淤田。”

林延潮放眼望去,但見淤田長勢極好,露出欣慰之情。

自己在歸德任上忙碌一年有餘,就是爲了見到此豐收的景象,這是自己的政績,如此不辜負了自己在歸德爲官一任。

林延潮沿着大堤一路前行,卻見道旁豎了一碑。

林延潮向夏邑縣知縣問道:“這是何意?”

夏邑縣知縣不答,衆鄉紳們一併道:“司馬治水開田之功,恩澤我夏邑百姓,我們百姓感念恩德,在此刻碑以錄功德,這沿河大堤,我們議過了決定定作-林公堤-,以此上報朝廷。”

林延潮心底狂喜,但面上卻是一沉道:“這是何人主意?”

衆人不知林延潮喜怒,心想會不會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這時衆鄉紳不敢答,知縣倒是上前,表示自己有話說。

林延潮當下與他走到一邊。

知縣上前道:“下官聽聞官場上有風聲,說司馬馬上就要調任,若是司馬一離任,這修堤的政績就要留給下任。”

“所以下官與百姓商議,立碑刻功,讓朝廷,及後世百姓們都知道這大堤是司馬的功勞。”

林延潮聞言一滯,心想我還以爲是老百姓真的刻碑頌德,原來是你這小子趕着來拍自己馬屁。

林延潮道:“本官就想着,這沿河百里縷堤還未建畢,就說你們夏邑縣還有三裡許沒建完。堤未修畢,你就着急刻碑,這話若傳出去,讓本丞成爲官場笑柄不說,你還得罪了下任本府正堂。”

知縣當下急着道:“可是歸德府能有今時今日都是司馬之功啊,若是讓後任貪享,那麼下官與百姓們心底不服。”

林延潮聞言默然一陣,然後道:“我知你一片好意,但當今聖明天子在堂,首輔也是老成謀國之人,若是本官真作出政績,就算沒有刻立石碑,他們也會看在眼底。”

“倒是你刻意爲之,反而讓別人以爲本官自彰表功了。如此本官政績有十分,也被他人看作只有七分了。此碑不許再立,至於此堤名字也不要叫林公堤了,待建成了留給下任府臺吧!”

“如此你也是送一樁人情給他,懂了嗎?”

說完夏邑縣知縣聞言嘴脣一動,然後垂頭道:“回稟司馬,下官懂了。”

林延潮點了點頭,當下又道:“馬上就要四月,到時黃河大汛就要來了,你身爲父母官需組織百姓,立即搶收麥子。”

“搶收麥子後,你可以從耕種淤田的百姓裡募集河夫巡堤,役錢從河工署裡支出,他們有田在堤內,定是會盡力護堤。另外百姓貪利,不免懷僥倖之心,但你不可如此,四月一過,任何百姓不許住在這遙堤縷堤之內,只能結廬住在堤上。若是五月大水一來,淹死任何一名百姓,本官不論身在何處,必惟你是問。”

“下官記住了。”不知何時知縣的喉嚨裡有了一絲沙啞。

但見林延潮拍了拍他肩膀後,繼續上堤巡視。

當日林延潮巡視完夏邑縣後,次日回到了府衙。

到了府衙後,但見正堂裡糧捕通判馬通判,商虞通判吳通判,以及睢州

知州馬光三人正在堂上聊天。

他們三人見林延潮到了,一併是起身見禮。

林延潮見了三人,笑了笑道:“何事聊得這麼高興?”

吳通判起身笑着道:“司馬,好事,天大的好事。”

“怎麼說?”

吳通判與馬光交換了眼色然後道:“司馬大人聽說了嗎?這一次皇上派來的陳公公,真是如懷恩公公一般好內監。”

“如何個好法?”

吳通判道:“自上個月陳公公到了開封后,第一件事就是處置了馬玉餘黨,將幾百人裡手頭上有人命的都是向朝廷請了秋後問斬,而敲詐勒索百姓的則是判了流放三千里,百姓們聞之無不稱頌陳公公的功德!”

林延潮點點頭,這果真符合陳矩的做事風格,先殺人立威,博取民望。

“之後就是下令免了河南修建藩邸之用,讓潞王在湖廣就藩,如此一項,就爲本省省卻了六十八萬兩。”

“另外下令將歸德,開封二府的鹽政歸還給本府,潞王府只用衛輝,懷慶二府鹽引。”

聽到這裡林延潮不由眉頭一皺,但隨即釋然,能做到如此已經是很好了,雖說這一次馬玉之事,令天子對潞王大大的不滿。

但只要潞王一日是天子的親弟弟,太后一日仍是天子的娘,那麼天子就不可能太絕情。

他的目的是通過潞王敲打其他宗室,只要潞王這諸藩觀瞻的源頭能夠遏制住,如此日後朝廷削減宗室的阻力就會小了很多。

這時馬光笑着道:“下面就是這省卻的銀兩怎麼用了,陳公公提出了要將之前收取上來修建藩邸的銀兩,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之後有人提議,將這用度用來疏通賈魯河。”

吳通判道:“這賈魯河貫通徐州至開封,其大半都是流經本府,開封,若是賈魯河能夠疏通,不僅江南的糧船可以直抵開封,本府也可以藉助糧船往來,大獲其利。”

林延潮知陳矩果真是拿-書-辦事,真的推動了賈魯河疏通之事。

林延潮問道:“那省裡商議的如何?”

吳通判道:“其他省裡的官員態度如何尚不知,有官員去問付藩臺的意思,但付藩臺說自己剛升任布政使,不好擅自作主,如此還沒議出個結果來。”

馬光不由道:“付藩臺就是太謹慎了,他好歹也是任過本府知府,在疏通賈魯河的事上怎麼不出面爭一爭呢?”

林延潮一曬當下道:“這你就錯怪付藩臺了,新官初履,肯定是不好發表意見的。”

“所以此事他沒有表態,就是表態意屬賈魯河疏通之事,所以肯定省裡其他官員也是會賣他,以及陳公公的面子。因此此事肯定無礙,省裡商議,然後上奏朝廷都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馬光被林延潮反駁,不怒反喜,吳通判更是喜上眉梢。

吳通判道:“這就好了,疏通賈魯河可是大工,造福百姓不說,對於我們官員來說也是一項大政績,若辦的好,能憑此官升一級,下官在這裡先祝賀司馬了。”

聽吳通判這麼說,林延潮微微一笑,卻沒有說話。

官場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場之人都清楚付知遠已經高升,而林延潮馬上就要調任。

所以消息一傳出,吳通判立即有所動作。

他馬上通過自己各種關係,努力在省裡活動,謀求下一任知府的資格。

在歸德府衆官員裡,糧捕的馬通判,剛剛被林延潮提拔從推官升任,不可能一年未滿又行升遷。

而何通判雖是進士出身,但之前得罪過朝裡大員,估計在歸德府是要把冷板凳坐穿。

唯獨他吳通判在歸德府任官數年,雖然無功但也無錯啊,熬了這麼久的資歷,若是這一次能順利升任知府。

那麼再憑着修堤,疏通賈魯河的政績,將來再升遷一級,最後以藩臬大員的身份致仕,對於他一名舉人出身的官員而言,幾乎算是官場神話。

就算不能升遷,但疏通賈魯河這等大工程,以及河工署裡去年結餘幾萬兩銀子,那麼以後的日子,吳通判也可以過得很滋潤。

至於馬光似也聽聞了消息,對吳通判也有幾分巴結的意思。

當然吳通判面上對林延潮也很是恭敬,但心底那份急躁和雀躍,以及盼着林延潮早日調任的心情是如何也掩不住了。

林延潮看在眼底,沒有說破,不久吳通判與馬光就告辭了。

留下的馬通判欲言又止,林延潮道:“有什麼話說吧!”

馬通判道:“是關於吳通判!”

林延潮問道:“怎麼說?”

馬通判道:“司馬去任的消息一傳出,吳通判即努力往省裡交遊。”

林延潮點點頭道:“此事我知道。”

此事對林延潮而言,還是比較忌諱的,自己身爲馬通判的上官,還未去任,下面的人就開始活動要取代他的位置。

這雖然說可以理解,但他還是有點不舒服。

林延潮又道:“不過知府升任之事,省裡雖可以建議,真正的任命之權卻在吏部。吳通判不走吏部,反而在省裡下功夫……如此有些無用。”

馬通判道:“吳通判背景不夠,當然在吏部找不到靠山。當然若是他能通過司馬,求吏部推薦,那也算了,但是他卻不這麼走。”

林延潮聞言當然知道吳通判是怎麼打算,他不通過林延潮舉薦,日後在修堤治河的政績上,他就可以全盤領之,爲自己升任知府後謀求政績。

馬通判壓低聲音道:“吳通判已是聯絡了本府在京官員的鄉紳,作出各種許諾,允諾他擔任知府後,給予這幾家鄉紳好處。”

“什麼好處?”

“在淤田,河務,以及修河的工料上,數日前他去參加鄉紳宴飲,宴後酒醉放出話來說。他爲通判多年,對本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本府去年能安,他也是爲司馬鞍前馬後的操勞,若他這一次不能爲知府,那麼他將向朝廷請求致仕。”

“此外他還說,若有朝一日他爲知府,就如何如何……不僅是對鄉紳如此,連對府裡的官員,吏員,也是如此大行許諾。”

林延潮不由搖了搖頭,這吳通判也太放肆了,這還未沒當知府,就急不可待地開始行駛知府的權力來了。

“他還說……還說昔日付藩臺,以及司馬治府時,政事太多,對官吏月課,季課實在太苛,若他爲知府,當簡其政,鬆考覈……”

林延潮聞言不由冷哼一聲。

馬通判道:“當然吳通判他也不是壞人,以往在府裡爲官,無論侍奉司馬,還是付藩臺都還是恭敬的。只是權位利誘之下,心底不靜,還未得意,便已忘形。”

林延潮聞言心底有數。

當日夜裡,林延潮正在簽押房處理公務,就聽得陳濟川入屋來稟告道:“老爺,吳通判前來,在外求見。”

林延潮聽到吳通判三個字,眉頭一擰當下道:“不見,就告訴他我已是睡了。”

於是陳濟川出門見了吳通判告訴了他林延潮早已休息。

吳通判看到簽押房的燈還亮着,當然知道林延潮還沒睡,如此自己是吃閉門羹了啊。

吳通判這才知道他已經得罪了林延潮,不由惶恐不安,不能自已。

於是他在林延潮的屋外,冒着寒風,整整徘徊了一夜!

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七百零五章 託付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