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一席話下震山東,

三尾鰣魚驚河督。

河南官場上,流傳着林延潮威震河督之事。

當天在兗州驛站之事,林延潮用長江鰣魚,來打黃河鯉魚的臉,傳得山東官場人盡皆知。

不過話說回來,林延潮要自籌錢糧修建百里縷堤之事,也經過這件事傳揚出去。

在這點上河南與山東官員觀點倒是很一致,他們認爲林延潮這是吹牛皮。若林延潮不要河道衙門一兩銀子,都能修建百里長堤,下一步是不是該表演撒豆成兵了?

不過河道總督李子華卻是很認真的人,將林延潮修建百里縷堤之事給工部都水司備案,並行文河南,山東二省沿黃河各府知曉。

這事算是弄得兩省官場周之,現在官員們就算不知道,也得知道了。

此舉無形將林延潮架到了檯面上。

有的人敬佩林延潮的勇氣,給他獻計,用泥沙築堤,待至冬天往上面潑水,待水結冰,立即可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大堤。

此天才的構想,來源於當時流行的楊家將演義話本。

昔日河道總督,現任刑部尚書潘季馴也被驚動。

潘季馴給林延潮寫了一封書信,全信兩千餘字,但合起來兩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瞎扯’。

潘季馴昔日爲河道總督時,修了五百六十餘里土堤,十幾裡石堤,用伕役八千人,用銀五十六萬兩,爲朝廷節餘二十四萬兩河工銀,此政績堪稱天下第一能臣。

當時連張居正都要寫信拍潘季馴的馬屁,百年大計皆仰賴公之英斷,公之功不在禹下。

要知道張居正與潘季馴當初是政見不合,曾指使人將潘季馴一擼回家,但潘季馴修堤成功後,張居正只能把臉伸出來讓潘季馴打。

當然潘季馴也很不厚道的,把這件事整天掛在口邊,弄得官場上人盡皆知,落張居正的面子,顯得有點小肚雞腸。但清算張居正時,也是潘季馴站出來,在人人自危時,挺身而出給張居正說了公道話。

言歸正傳,潘季馴在給林延潮信裡列舉,自己當年修堤,是平均一千兩修一里堤,林延潮要修百里堤壩,最少要十萬兩,這錢從哪裡來?而且縷堤逼河而建,汛期一起,很容易損毀。

所以縷堤基本是要一年一修,但這每年歲修費誰出?你歸德府窮成這樣了,這錢是從何而來?

林延潮居然有這等勇氣,敢在官場上誇下海口,也不怕閃了舌頭,信不信老夫給你兩耳刮子。

雖說潘季馴寫信把林延潮罵了一頓,但人家資歷在那邊,你得服啊!

潘季馴兩度爲河道總督時,幾百萬兩銀子經手,卻一文不取,被張居正罷官回老家時,還要向人借盤纏。

黃越說起,當初他隨同潘季馴治黃河時,親眼見得他老人家是‘軺車所至,更數千裡,日與役夫雜處畚鍤葦蕭間,沐風雨,裹風露。’

堂堂二品大員,做事竟躬親到這個地步,天下第一能臣,人家是當之無愧。

史家稱萬曆朝前十五年爲‘萬曆中興’是有道理的。因爲萬曆朝前十五年,有張居正的‘以天下爲己任’,有潘季馴的‘事功’,托住了大明日淺下墜的國勢。

眼下之所以能國泰民安,不得不說是他們的功勞。

所以儘管潘季馴寫信來罵,出於對他老人家的尊敬,林延潮就不寫信罵回去了(吵架吵不過),來了個‘留中’(當你放屁)。

林延潮將潘季馴的信丟到了一邊,來到窗邊,窗外春雷陣陣,這驚蟄就要到了,馬上就是萬物之時。

連潘季馴都驚動了,林延潮知道天下輿論紛紛,此刻都指向了自己。這一次若是真修不成這百里縷堤,以後自己這張臉估計就要被人打腫了。

可是臉打腫不打腫此事,從來也不放在林延潮之心上。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方纔是事功之所在,”林延潮望着春雨自言自語道,“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萬曆十一年的一月已是過去,現在到了二月,下了好幾場春雨,雨水如膏滋潤田土。

這正是萬物生長,百姓興作的好時候。

身爲代理知府,眼下襬在林延潮面前兩件事。

一是興河工,二是勸課農桑。

勸課農桑爲地方官員政務第一事,對於一個農耕文明,勸農之事有多麼重要自是不用多提。

甚至連天子也要每年一次‘種田(耕籍禮)’。

爲了勸課農桑,林延潮也沿用了地方官員故智,那就是緩理徵徭詞訟,設立三個月的免訟期。

林延潮發佈自己暫爲一府太守的第一條政令——勸農書。

這勸農書,既是法令也是教化,地方官常作一勸農書,以教諭約束百姓。

詩經裡有云,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說得就是周成王勸農。

不過後來的勸農書,一般都流於形式,官員自以爲寫一篇勸農文,就盡了‘勸課農桑’的職責,忽略了真正勸勉農事的本意。而且不少官員所作的勸農文,更是注重文辭華美,甚至堆砌詞藻,讀來佶屈聱牙,忘了這文章是寫給不通文墨的老百姓看的。

萬曆十一年,開春之時,歸德府的歸農書,由林延潮親自起草,下告閤府官員百姓。

此勸農書張貼於各縣縣城,每個村集的申明亭,道路的路亭上,告知全府百姓。

歸德府考城縣。

一輛馬車在路上行駛。

馬車裡坐着是袁家三兄弟,他們是來歸德府拜見林延潮的。

三兄弟一路上都在閒聊,袁宗道問:“昔日宋玉有言,有人歌於楚國都城郢中也,其始唱《下里》、《巴人》,歌而和之人有數千之多。”

“之後唱《陽阿》、《薤露》,能唱和之人,只餘數百人之多。”

“再之後唱《陽春》、《白雪》,能唱和之人,只剩下數十人。”

“所以宋玉說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他說聖人之行,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之所爲。”

“你們以爲天下何等文章爲第一等?”

袁中道笑着道:“我明白了,大兄,你想說在老百姓眼底,下里巴人最好,在士人眼底陽阿薤露最好,而在方家眼中陽春白雪最好?”

袁宏道道:“然也,於世俗之人眼底,陽春白雪奏得再好,他們也不能領悟,那麼如此曲子再妙與他們何用?”

“所以當然是下里巴人最好,這就是陽明子所言的心外無理。故而文章之道,要名傳天下,還是從下里巴人中取。”

袁中道卻道:“此言差矣,文章好壞是由士人傳唱開的,故而應是陽阿薤露。”

袁宗道道:“錯了,錯了,以你們之見,街邊那些市井風月之文,讀者甚衆,那不是天下第一妙的文章?”

“文章之道,形而上也,在乎文者之本心,豈能媚俗於讀者,受惑於吹捧者衆也。此非以文教化之道。”

袁宏道不服氣地道:“談及教化,就算沒有下里巴人,百姓不會由陽春白雪而知禮樂,倒不如循序漸進,由下里巴人而及禮樂。”

袁中道亦反對道:“還是陽阿薤露最好,雅者不厭其俗,俗者能見其雅。”

三兄弟各執一詞,說着說着。

突然數道滾雷悶響,狂風席捲,然後噼裡啪啦一陣大雨降下。

車伕道:“三位少爺,雨太大了,前面有個路亭,我們避一避。”

“好。”

一個鄉間路亭裡,許多老百姓們躲在亭內避雨。

袁家三兄弟從馬車上下來,見這些老百姓聚在亭前一告牌前。

這告牌上面貼着好幾張官府公文。

一名百姓念至道:“這是太守所作的勸農文,大夥要不要聽聽。”

衆百姓道:“閒着也是閒着,就聽聽吧。”

袁家三兄弟一聽勸農文,心想官場上這樣文章都是敷衍了事,於是興致寥寥。他們心想這樣公文都是上至下的應用文,淺白無用。不過他們避雨閒着無事,聽着也沒什麼。

但聽那百姓念道,興農之事,在田,在水,在人……

聽了一半,三位兄弟從當初無所謂,到負手踱步,然後各個勃然作色。袁宗道不由失色道:“這文章寫得很好,真不知出自誰的手筆?”

袁宏道也是點頭道:“句句在實,沒有一字堆砌之詞,讀來一片真摯,可聞筆者憂國憂民之心。你們看連這些老百姓,也是聽得入神,爲文章所打動。”

這時文章讀畢。

四下裡老百姓已是激動地討論起來,神色激動。

一名老人激動地道:“有這樣的好官,我們老百姓以後不用再過苦日子了。”

“是啊,是啊。”衆老百姓們紛紛言道。

袁家三兄弟看老百姓的神情。

袁中道油然道:“這勸農書看似用詞粗鄙,但實是大巧不工,連愚夫愚婦都能明白文詞,竟也能寫出這等朗朗上口的好文。”

袁宏道道:“文章寫得好是一,但文中爲老百姓所謀種種,都不是虛詞,這纔是真真打動人的地方。”

袁宗道正色道:“這絕非一般兩榜進士的能文,必乃文章大家的手筆。”

袁宏道忽道:“不錯,天下能寫出這等文章,將陽春白雪唱得人人和之的,唯有……唯有一人。”

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七百九十章 對策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七十三章 講會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