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

奉天承運皇帝,赦曰……

着林延潮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歸德府同知府事……

接旨即赴上任……

來宣旨的是老熟人高淮。

待林延潮叩拜後,高淮連忙扶起林延潮道:“林大人,此去中州,可以繼續爲朝廷盡力了。”

林延潮接過聖旨道:“謝過高公公。”

二人想起前事,都是感慨不已。

然後林延潮將高淮送出客棧去,回過頭卻見學生們都是表情不一。

林延潮訝道:“怎麼了?”

衆弟子們一時說不出話來,孫承宗上前道:“東翁,我們本以爲你此去回鄉養望,如謝安石一般,但眼下突知朝廷將你起復,不由詫異。”

徐火勃勉強地道:“老師,你能外放爲正五品,學生真替你高興,爲一任親民官,敢問將來是不是仍可以回翰林院任職?”

林延潮聞言心知,在衆學生們心底在想什麼。

雖說五品同知官位比六品中允要高,但大家都認爲,以翰林之清貴,去地方任同知實是屈就了,若是可以,倒不如回家養望三五年,等待起復之機。

一旁之前爭相要請林延潮的商人,也是私下嘀咕。

“林三元不是被削籍還鄉嗎?怎麼又起復了?”

“這你就不知道了,聽說歸德那裡老百姓雖窮得穿不起褲子,可當官的卻富得流油。”

見衆弟子神情,林延潮道:“儒學有王道,有外用,如翰林清流,爲王道,同知親民官,則爲外用。本朝以來,人人崇清議之臣,實重王道,而貶低了外用。但以我觀來,若王道不與外用相合,則王道無所成矣。”

衆弟子們聽林延潮這麼說,方恍然大悟。

王道與外用合一,就是綱目並舉,這就是事功學的要義,這是林延潮以往每日與他們所講的,也就是古代版的‘實踐出真知’。

這話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衆商人聽了也可以明白。

“故而翰林是爲學矣,親民官是爲用,先學而後用,而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纔是事功之所在。”

聽了林延潮這番話,衆弟子們都是露出受教之色。

商人們則是道:“原來林三元此去是爲了黃河災民。”

“看來是我等錯怪他了。”

衆人紛紛露出內疚之色。

這時一名商人上前道:“林三……不,是林司馬,從通州一路去歸德的路上不太平,你可要千萬小心啊。”

林延潮問道:“這怎麼說?”

這商人道:“我剛從這條路上來,現在黃河北決,淹了運道,故而運河是不能走了,只能走陸路。但陸路不太平啊,別說現在河南,山東到處都是流民,今年北直隸遭了旱災,好幾個縣也在鬧饑荒,路上劫匪出沒,我此來京師,也是遇了幾次險。”

聽了這商人的話,林延潮不由質疑,自己身處的時代,真的是史書上所說的萬曆中興,大明朝正是盛世的時候嗎?

現在都如此狀況了,到了歷史上的崇禎年,那要天下大亂至何等程度啊。

之前說要從學於林延潮的弟子們,這時紛紛道:“我與老師一起去歸德府,人多也有照應。”

林延潮看衆弟子如此,不由搖頭,他們多是學生,心底有一腔熱血,但沒有辦事的經驗。自己此去歸德任同知,私下是奉旨查案的,故而必需挑選精幹之人同去。

林延潮於是留下孫承宗,以及其他六個人在自己身邊,其餘人就讓他們先回去。

之後林延潮立即回房寫信。

WWW◆ TTKдN◆ ¢〇

林延潮寫信給何人?

他寫信給朝堂上歸德府籍的同僚,同年。

說起朝堂歸德籍同僚,第一位就是原翰林院掌院學士,現任禮部右侍郎沈鯉。

沈鯉是商丘人,他與申時行雖是對頭,但待自己一貫不錯。現在的沈鯉號稱伊洛真儒,乃當今朝堂上清流官員名望最著之人。

林延潮若與申時行站在同一立場,與沈鯉剛,無疑會令自己名望大損,所以在沈鯉,申時行間,他打了左右逢源的算盤。

林延潮給沈鯉寫了一封信,信裡說得很恭敬,自己去你老家任地方官,以後請沈老你多多指教了。

第二位是現任保定巡撫宋纁。

宋纁有一句話,林延潮在爲秀才時很推崇,君子之爲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

此人也是號稱正人,林延潮也是恭恭敬敬地寫信,前輩有沒有什麼東西要捎回家裡去的,晚輩可以順路幫忙。

第三位是呂坤,這位也是大賢,理學大儒,現任戶部主事。

不過呂坤是萬曆二年進士,與林延潮平素沒什麼來往,寫信給他也是出於禮貌客氣。

接下來就是林延潮同年。

想起他的名字,林延潮不由嘴角一勾。

楊鎬,歸德府商丘人,萬曆八年進士,三甲二百二十四名同進士出身。

現在楊鎬在保定蠡縣任七品知縣。

楊鎬現在處境不好,因爲朝裡沒人。

三甲進士出身,名次又那麼靠後,釋褐時只能去江西南昌,當了一任知縣。

南昌還沒任滿,又調至蠡縣,來來去去還是個正七品。

昔日林延潮爲翰林時,乃同年中第一清貴,楊鎬每年過節也是派人至京登府問候,還送上不菲贄敬。

本來說楊鎬這樣一個小知縣,雖是同年,但與林延潮也不會有太多交集。但林延潮念及楊鎬,乃同年中除了顧憲成外,自己穿越前唯一有在史書見過他名字的人,對他不由多關注了幾分。

無論怎麼說,他也是這一科同年中,爲數不多幾個知兵之人。

所以楊鎬每次派人來京登府,林延潮都親自見了。這不免令楊鎬受寵若驚,覺得林延潮待他不同,二人常有書信往來。

林延潮這次去歸德任同知,去信給楊鎬,信裡的話當然與寫給沈鯉他們不同。

一是問楊鎬家裡有什麼地方要自己給予照顧的,還有就是問,有沒有什麼熟悉地方事務的本地人,給自己推薦幾個當幕僚,長隨。

在還沒有科舉的時代,朝廷派遣官員到一地任郡守,都要就地徵辟地方豪族的人,充當郡裡的屬吏。

換了現在也一樣。

據林延潮所知,商丘有八大家沈,宋,侯,葉,餘,劉,高,楊。

這都是本地豪右。

楊鎬的楊家是商丘八大家之一,也算是地方有力世家,那麼藉着這一層關係提前拜碼頭。

ps:多謝摸摸頭書友成爲本書第四位盟主!

另外向大家求推薦票!

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第四十九章 神童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廠聽記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五百三十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五百九十五章 愛卿真乃高才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封推感言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