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

從詔獄回至東直門的家中後,林延潮即是病了。

病來如山倒。

家人以爲是林延潮在詔獄中受寒所至,後延請醫生看病。醫生開了幾貼藥後,展明立即去抓藥,林延潮服用後,就於牀上歇息。

林淺淺親自給林延潮侍奉湯藥。

發燒令林延潮有些昏昏沉沉的,他躺在牀上,知自己的病症乃在詔獄裡累積所至,數月思慮過度,加之郭正域之事,心底也是放不下。

這放到後世,也是打幾天吊瓶,躺在牀上好好休息,不過是小事一樁。但在醫療水平低下的古代卻是不小的病。

這一次病來,令林延潮想起了自己鄉試前那一次寒疾。那一次林延潮雖在病中,卻是考取了解元。

但這一次比上一次病更重些。這令林延潮突感生命之無常,在平均壽命三十多歲的古代,隨便一場疾病都不是小事。

在大限面前而言,什麼雄心壯志,驚世抱負都不值一提,帝王將相與凡夫俗子都是一樣。

而郭正域何嘗不是如此,這一次他被順天府尹嚴刑拷打,雙腿皆斷。若是再重一些,豈不是要因自己而死,就算現在撿回一條命,也可能有殘疾之慮。

郭正域是林延潮的門生。當初安排湯顯祖,盧萬嘉走時,郭正域堅持留下,林延潮明知此舉不妥,但卻是默認了。

在將天下爲公疏給郭正域在燕京時報上刊發時,林延潮明知郭正域刊登此文後,會有危險。

以林延潮之謹慎而言,大約能猜到其中後果,但他心底當時一心只是在上諫之事上,卻將郭正域安危給刻意忽略了。

而後來郭正域如何報答自己的?在順天衙門時,府尹要他陷害自己,郭正域拒不承認,反而慷慨陳詞,爲林延潮申辯,怒斥府尹,結果因此不僅被剝奪功名,還身受重刑。

若不是郭正域這一身錚錚鐵骨,怎麼會鬧出士子們怒砸順天府衙門之事?此後民間士林的輿論也是一面倒地支持林延潮。

所以林延潮想起郭正域,心底一陣刺痛。

除了郭正域外,還有那些剝奪功名的弟子們。

當初張四維授意林延潮上諫時,以二十張鹽引,以及兩位老師的仕途酬之,所以這一次就算張四維沒有在天子面前力保林延潮。

林延潮也不能怪張四維。

但林延潮對這些弟子們呢?

爲天下請命?義之所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自古以來,變革之事,哪裡有不流血的,這樣的話來安危這些失去功名弟子們,被打斷腿幾乎沒了性命的郭正域嗎?

這樣的大道理拿來要求自己可以,但不可以拿來要求別人。

唯有金銀,功名以酬才行。爲什麼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因爲你要能給得起。

因在病中林延潮想了很多事,當日迷迷糊糊睡至半夜。

林延潮醒來後渾身是汗,兩名丫鬟服侍在旁,見林延潮一醒立即道:“夫人,夫人,老爺醒了。”

兩名丫鬟見林延潮額上是汗,立即給他用巾帕擦汗,以及倒來熱茶給他飲之。

林延潮則是吩咐道:“拿筆墨來。”

兩位丫鬟對望一眼,忙道:“老爺,你還是先養好身子纔是。”

林淺淺進屋後道:“相公,你這病稍稍出了些汗,怎麼就要寫字,我不許,你在牀上好生躺着。”

林延潮見林淺淺堅決的樣子,知她不許就是真不許問道:“望齡,火勃在嗎?”

林淺淺道:“望齡,還被羈押在刑部,倒是火勃已是昨日得釋。”

聽聞陶望齡在刑部天牢,林延潮臉色一黯,然後道:“那就讓火勃來。”

林淺淺微微猶豫,還是命人去喊徐火勃,自己則給林延潮搬來靠枕,又吩咐丫鬟熱藥,廚房開小竈煮點吃食來。

徐火勃進屋後見了林延潮,就跪下哭着道:“老師,望齡還有幾十位同窗到現在都還關在大牢之中。”

林延潮心知自己這些學生都不是泛泛之輩,如陶望齡乃出自會稽陶氏,其家族累世高官,其他弟子們家裡也並非普通,有十數人都是有舉人,監生功名。

此事都過去兩個月了,他們怎麼可能會被關到現在?

林延潮問道:“我不在這兩個月,可有找人替他們奔走?”

徐火勃道:“各種辦法都想盡了,周望的弟弟來京,找了各種門路,甚至是都察院的都御史都找了,但誰也不敢爲此事出頭。”

林延潮皺眉問道:“他們現在關在何處?”

“原先有部分關在順天府衙,現在都關在刑部天牢之中。陸陸續續放了一些,但周望他定的是首謀之罪,難以得釋,我們聽聞有風聲,說要將此辦成鐵案,以懲他們打砸順天府衙之罪。”

“其餘被押之士子中,也有不少人不是老師的門生,他們的家人想盡了各種辦法,出面奔走,但都是無能爲力。”

林延潮點點頭道:“無論是不是我的弟子,既當上了此事,都不能坐視不理。”

“既然眼下是刑部主理此案,刑部尚書潘季馴素來公正辦事,何況百官叩闕之事已了,那麼這些士子,他應該也不再追究纔是。敢押着這麼多人不放,必是有人向他施壓。”

徐火勃吃驚道:“連潘尚書都敢脅迫,那麼望齡他們哪裡有出獄之希望。”

林延潮還未開口,就在這時,陳濟川入內稟告道:“老爺,陶望齡的胞弟陶奭齡拜見。”

林延潮知陶望齡這位弟弟陶奭齡年紀雖不過十四五歲,但卻不可小看。他年紀輕輕即是拜在越中大儒周汝登的門下。

周汝登現任工部主事,是王陽明的再傳弟子,當初陶家兄弟二人一併入京。陶望齡拜在林延潮門下,陶奭齡則師從周汝登。

林延潮知陶奭齡歷史上成就不小,是浙江王學裡能與劉宗周分庭抗爭的人物,他又是陶望齡的弟弟,不能不見。

陶奭齡入內後,也不向林延潮行禮,就直挺挺地站在那。

徐火勃見了十分不快,陶奭齡兄長是林延潮弟子,按理說他對林延潮也當行以長輩之禮纔是。

但是陶奭齡入內後不但不行禮,還咄咄逼人地道:“林先生的病是好一些了嗎?”

林延潮道:“你來是探病,還是爲你兄長之事?”

陶奭齡道:“當然是爲了兄長,白日聞之林先生回府本就要相見,但得知林先生一回家即是病了。故而不得其門而入,眼下即得相見,想必是痊癒了吧。”

林延潮見陶奭齡話語中帶着三分火氣,不想與他多說。

徐火勃站出身來道:“公望你這是什麼口氣?你難道懷疑老師稱病不出,是故意不見你嗎?”

陶奭齡冷笑道:“不是他不見,而是他不敢見。我兄長因他之事,眼下身陷囹圄,甚至有可能被革除功名,你說他怎麼有顏面見我?”

林延潮看了陶奭齡一眼道:“你兄長之事,我自會相救,若是你因此事上門來指責我,那麼請了。”

林延潮發話了,徐火勃立即向陶奭齡作了個離開的手勢。

陶奭齡卻不肯走了,當下進前一步道:“你說幫如何幫?我陶家三代位列七卿,與朝堂上不少大臣是故交,但時至今日也救不出我的兄長來,而林先生你現在已被革職削籍,不過是一介草民,又如何能救我兄長?”

林延潮面色平靜如恆道:“你以言語相激的這點手段,就不用在我面前班門弄斧了。救與不救在我之心,非在你之言。”

陶奭齡臉色一白,他上門確實是要言語逼得林延潮出面相救,但他小小年紀,耍這點小心思,在林延潮這等官僚眼底,實是一覽無遺。

陶奭齡被看破心思,仍不肯罷休問道:“林先生真能救我兄長嗎?”

“我說能救得就救得。”

陶奭齡聽林延潮的口吻裡透着不容質疑的意思,當下一愣。

徐火勃怒道:“我老師正在病中,請公望不要打攪了,若是你兄長救出自會相告,現在請吧!”

聽徐火勃這麼說,陶奭齡輕哼一聲,拂袖離去。

陶奭齡走後,林延潮對徐火勃道:“你也是來懇求我救望齡的嗎?”

徐火勃道:“老師,學生什麼辦法都想盡了,我與衆同窗們本等老師出詔獄後再問此事,不料今日老師一回府即是病了,又聽說陳管家說,老師已被朝廷削籍了,所以學生不敢說。”

林延潮點點頭道:“有何不敢說的,我叫你來就是要救他們。”

徐火勃聽了面露堅毅之色道:“老師有什麼吩咐,學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林延潮笑了笑道:“也不要你赴湯蹈火,我現在雖沒有官身,但救出望齡他們卻也不是什麼難事。”

徐火勃聞言大喜,但又遲疑道:“可是那麼多大臣都不敢救,老師眼下並非官員,如何謀之?”

林延潮道:“你先替我寫幾封信。”

徐火勃立即找來筆墨,然後道:“老師請吩咐。”

林延潮點了點頭,這時丫鬟已是端來湯藥。林淺淺服侍林延潮喝下後,又端來一碗溫熱的小米粥。

林延潮端起碗來,吩咐徐火勃先替自己給刑部尚書潘季馴寫信。林延潮也知自己現在沒有官身,說話的分量不如從前,所以現在寫信託人,用的都是以往積累下的人情。

所幸潘季馴當初在黃河治水上,與自己頗有交情,自己的信他必會重視。

林延潮又給申時行寫信,申時行以次輔名義,親自出面是有可能救下這些士子。

但他現在處於嫌疑之地,若是親自出面,不是坐實了用林延潮策動士子們製造輿論的罪名?

所以申時行是絕不能出面,否則就是幫倒忙,但林延潮知他與潘季馴相善,提筆給他寫信,請他出面幫自己向潘季馴求情。

然後林延潮又給朱賡寫了封信,讓他替自己請託沈一貫出面救人。

要知道因陶望齡拜在林延潮門下之故。陶望齡在浙江很有名聲,受他影響,林延潮的門生以浙籍弟子居多。

朱賡雖說眼下是翰林院掌院學士,但在朝堂上浙籍官員裡,影響力還是不如已抱上申時行大腿的沈一貫。

不過朱賡與陶望齡有姻親,林延潮請朱賡讓沈一貫出面求情。現在沈一貫是日講官,在天子面前可以說得上話,而且又是浙籍官員領袖,可以讓浙籍言官上疏救援。

對於沈一貫而言,這一次若是能救下同鄉士子,對他政治聲望很有好處。

加上沈一貫與林延潮都是申時行這一系的官員,沈一貫看在這點上,也會賣林延潮幾分面子的。

林延潮口授了半個時辰,徐火勃方寫完三信。

林延潮道:“明日將信送去就好了。”

徐火勃見林延潮請出次輔,刑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出面相救,知此事很有把握,於是向林延潮拜道:“弟子替周望謝過老師了。”

林延潮道:“你這說什麼,周望是我學生,我不救他還有誰能救他。這一次事,爲師實是對不起你們,也對不住正域。”

徐火勃道:“老師,這一切都是我們自願爲之。老師當乃今狀元,三元及第,尚且不惜此身,我等又有什麼好顧忌的。”

“我等弟子若不追隨老師,就辜負了你平日的教誨。”

林延潮想起郭正域,以及身在牢中的陶望齡,心底不忍:“老師是官員,爲民請命是職責所在。你們卻還年輕,且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徐火勃道:“學生只記得老師教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林延潮見徐火勃如此堅決,也不再說什麼。

一陣勞心勞力後,林延潮覺得一陣疲乏。

林淺淺見林延潮如此,心疼道:“相公,你氣色更差了。”

林延潮笑着撫着林淺淺的手道:“無妨,此事不了,我也無心養病,即已是佈置下去,我也可放下心事。”

林淺淺低下頭垂淚道:“相公,你病得不輕,我看你不如給申閣老再寫封信。就說你現在身在病中,求他向天子上書。請陛下開恩,讓你將身子將養好後再回老家。你是陛下的日講官,念在此舊日君臣之情上,這請託他一定會答允。”

林延潮聞言想了想道:“眼下切不可拿私事,告知陛下。”

“延潮!”林淺淺急道。

林延潮正色道:“我有我之考量。”

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貢資格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二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一千零九章 賜宴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第七十二章 恩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