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

張嗣修,張懋修二人雖說要回鄉守制,但好歹官身還保留着,將來制滿補官爲同級知縣,推官是不成話下,就算心灰意懶,但官身好歹還是在的。

在如此覆巢之下的政治清算大案裡,他們兄弟二人不僅沒有如他兄長那般拷打後被迫自殺,而是還能保住官身,已是多麼幸運之事。

但林延潮本是與此事無干,他三元及第,又是天子近臣,在日講官位置韜光養晦個十幾年,入閣拜相遲早不是難事。但林延潮開罪了天子,太后,眼下卻被革職削籍,卻是大好前程毀於一旦。

張嗣修,張懋修自責不已,張懋修本以爲林延潮有私心,上諫之事乃圖謀倖進,但這一次百官叩闕,人人得利,唯獨他一人革職削籍。眼下張懋修才知道自己錯得厲害,而自己方纔責怪林延潮之言,竟是那樣的傷人。

眼下張府寒風凜冽,林延潮卻因咳嗽,臉色蒼白,但背心依舊是挺直,目光堅毅。

張家兄弟突覺,林延潮竟如此清介。

如果不是諫潞王之事,救天下百姓,諫張居正之事,以昭雪冤案,他如何會落至這個地步。

張嗣修心底痛苦無以復加,哽咽地拉着林延潮的手道:“宗海,昔日家父在時,並沒有厚待你,還兩度貶落。但這一次滿天下這麼多大臣,唯獨你站出來替家父說話,卻落至革職削籍的下場,你這番大恩,我張家不知如何報答你纔好。”

林延潮安慰道:“我與相爺當初只是政見不同,絕無私怨。相爺一生謀國,俯仰無愧,延潮打心底一直佩服。之前我就說過幫相爺,乃出於公心,絕不是要張家承我之情,所以嗣修兄萬萬不必這麼說。”

張嗣修見林延潮不願承自己的情,以爲自己弟弟方纔的話,傷了林延潮的感情,心底更是愧疚。

他不知林延潮,真沒有讓張家兄弟承他之情的想法。

他於是轉而道:“只是宗海有經緯天地之抱負,若能入閣,他日相業恐不在姚崇,宋璟之下。但是如今你回鄉著書講學,實空老於林泉之下,有負此大有作爲之身,豈不可惜?”

張懋修欲言又止,話卻堵在了喉頭,他也想說幾句表示歉意的話,但如何也說不出口。

見二人如此,林延潮倒是笑了笑道:“二位無妨如此,大丈夫有三不朽,立言也是一不朽。我回鄉著書講學,也能爲當今天子興盛一方文教。我所爲之功業雖不及孔,王,但未嘗不會比爲官之時小,所以談不上有負此身,你們二人不必如此。”

張嗣修含淚道:“范文正公有云‘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宗海爲官憂民,爲民憂君,此真高風亮節,嗣修拜伏。”

林延潮道:“這句話不敢當,但范文正公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纔是吾輩讀書人當終生行之的。”

說完林延潮向二人作揖告別。

張嗣修,張懋修將林延潮送上馬車,二人都知可能是與林延潮最後一次相見,不免感傷,所幸沒作兒女之態。

張嗣修眺望林延潮遠去的馬車,嘆道:“三弟,你一直錯怪林侯官他,但他卻沒有怪你,可知他是有德君子。”

張懋修道:“二哥,我知錯了。他說得對,我先入爲主故而意氣用事,這纔不能明辨。”

張嗣修道:“是啊,你涵養仍是不夠,如林侯官這等知行合一,纔是真儒也。

張懋修則是忽然問道:“二哥,昔日爹贊林宗海有王佐之才,安天下蒼生,不過泛泛而論之。你又爲何今日提出這些話來,當面贊他呢?”

張嗣修道:“爹眼光甚高,不輕易許人,如此說宗海必不會有錯。就論以天下爲己任之志,林宗海當之無愧。”

張懋修道:“那也不該比作宋璟,姚崇是否太過?若話傳出去,恐爲人笑話。”

張嗣修反問:“是麼,我倒是覺得太輕了。就以百官叩闕之事而論,宗海之相才,治世可稱姚宋,亂世可比房杜,要放在本朝而論,直追三楊。”

張懋修聞言不語,嘆道:“二兄,你說得再好有何用?宗海將來是不會有入閣之日了。”

二人皆覺傷感。

就在馬車之上。

陳濟川給林延潮遞上銅手爐。

林延潮披着厚衣,手撫着手爐,頓覺得身上的陰寒漸去。

陳濟川向林延潮問道:“老爺,是否此次回鄉,你真打算著書講學,以後都不出閩了?”

見陳濟川如此,林延潮反問道:“你覺得呢?”

陳濟川道:“小人斗膽直言,老爺還未至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要老爺恩師在閣一日,將來起復也是早晚之事。”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然後掀開窗簾道:“你可知,爲何今日我從詔獄出來後,並未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張府,此乃故意惹人注目也。今日我與張家兄弟所言,怕已入東廠番子耳目了。”

陳濟川聞言恍然道:“老爺,原來你方纔在張家兄弟面前故意流露出歸隱之意,是爲了以退爲進……”

林延潮伸手按了按,示意陳濟川不再再問。

林延潮問道:“對了,我身在詔獄時,我的那些諸位門生都如何?”

陳濟川面露難色。

林延潮正色問道:“怎麼了?如實道來。”

陳濟川於是將郭正域被打斷雙條腿,以及衆弟子們被革去功名的事拿出來說了。

林延潮聞言後頓時臉色蒼白,一言不發,怔怔地坐在那。

陳濟川見林延潮如此,連忙道:“老爺,郭美命雖打斷雙腿,但已是在着力醫治,性命無礙。還有其他弟子在照料,請老爺不用擔心。”

林延潮搖了搖頭,仍是沉默地坐在車中。

良久之後,林延潮伸手挑開車上的棉簾,冷冽的寒風撲面而來。

“老爺,外頭涼,你身子不好。”陳濟川勸道。

對陳濟川的話,林延潮聞似未聞,唯有這撲面而來,直透肌骨的冷風,方令自己煎熬的內心稍稍好受了一些。

如此一路,馬車終於行至東直門家中。

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五百七十二章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一千章 經史並重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五百零三章 鼎邊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一千三十三章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第七章 洪塘社學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第四章 叔侄定計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五百七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