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

張居正去世,滿朝震動。

天子下旨輟朝一日,令禮部以舊例賜祭九壇,另外再加祭七罈。

輟朝一日,賜祭九壇都是內閣大學士去世時,朝廷給與的恩遇,而張居正是十六壇,可謂是極盡哀榮。

天子又命司禮監太監張誠爲張居正護柩返鄉,這也是天子的厚遇。加上張居正致仕時所封的上柱國、太師,更是大明開國以來,文臣中唯有張居正才享有的。

之後天子命禮部議張居正的諡號。

要知道文官最高諡號是文正,俗話說了,生晉太傅,死封文正。那張居正要不要諡‘文正’呢?

明朝當時有內閣大學士獲得‘文正’的先例。

一位是李東陽,一位則是謝遷。

不過李東陽被諡文正時,讀書人頗有微辭,說‘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意思是你李東陽也好意思諡文正,也配與范文正公(范仲淹)比?

既用李東陽與范仲淹比,那也可拿張居正與李東陽,謝遷作比較。張居正堪稱大明開國後第一相,又有主少國疑之時主政十年之功,不少官員想來文正之諡號也是可以。

這日經筵後,林延潮,王家屏在文華殿侍直。

內侍引張四維入帷幄後。張四維奏道:“陛下,先太師的諡號,內閣已是擬好,呈陛下勾選。”

說完張四維呈上奏章。

林延潮心知依禮制,大臣卒,禮部以諡請,報俞矣,則內閣以兩字者三請於上,而擇之。

大明文官只有美諡沒有惡諡,要得諡號需曾任三品以上京官,或者翰林詞臣,而且對於翰林出身的官員還有一個優待,就是可諡一個‘文’字。因此賜諡流程是,禮部先核選可得諡號人選,上報內閣,內閣議諡後,寫出兩個兩字諡號給天子備選。

小皇帝見張四維上的奏章後,向張四維問道:“爲何內閣不擬文正二字,而是擬文貞,文忠。”

林延潮聽後,知張四維給天子擬定的是文貞,文忠兩個諡號。

諡法裡,文正第一,文貞第二,文成第三,文忠才第四啊。

張四維從容稟至:“陛下,文正乃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先太師理應得此諡。但內閣之前所議諡時,記得諡法裡有避諱之說,如本朝大學士王文,翰林林文,諡號就取‘毅愍’,‘襄敏’,以避‘文’字。故而先太師諡以‘文正’,未免不美。”

聽張四維解釋,小皇帝露出恍然之色。

張四維再稟道:“至於文成,也不合適。昔本朝諡文成,有劉伯溫,王陽明。劉文成公有子房之功,王文成公平定孽邦,皆是曠世功勳,只惜二人都未列樞輔。”

原來如此,文正這諡號與張居正名字相重了,犯了名諱,至於文成是授予對國家有大功勳,但卻未任過宰相之大臣。劉伯溫,王陽明畢竟沒當過宰相。

張四維這麼說,順理成章地將‘文正’,‘文成’排除掉了。

“本朝樞輔之中,文貞,獨楊泰和得授,文忠則有張永嘉,楊新都,故臣列此二諡,請陛下權衡。”

楊泰和是三楊中的楊士奇,而張永嘉,楊新都是張璁,楊廷和。

張四維話就說到這裡,下面就皇帝讓他自己決定了。

林延潮看向張四維,心想張四維此舉,是在試探天子的心意啊。

到底在天子心底,張居正是楊士奇?還是張璁,楊廷和?

楊士奇什麼人?比肩房杜的宰相,任輔二十一年,是輔中唯一授文貞的。當年要不是他兒子拖累,甚至‘文正’也不爲過。

楊士奇死後一百多年,皆有賢相之名,這是蓋棺定論的。你若敢說他壞話,朝野上下一致噴之。

但張璁,楊廷和對國家雖都有大功,但也有缺點,張璁靠大禮議之功上位,以變法聞名,雖然他對嘉靖帝的忠心是槓槓的,但在位時被文官勳臣一致狂罵。

楊廷和呢,在大禮儀時反對嘉靖皇帝,下場很悲催,被皇帝削職爲民,沒有諡號。隆慶皇帝登基後,記起當初要不是楊廷和迎嘉靖當皇帝,他這一支還仍是親王的命,於是才追諡給了‘文忠’。

林延潮見小皇帝的御筆在奏章上懸了半天,思想中也在激烈的爭鬥。

半響小皇帝擱筆,向司禮監太監魏朝道:“你去問問,看母后是什麼意思?”

林延潮也猜到天子心底是如何想的了,林延潮既是明白,張四維肯定更早都明白了。

不久魏朝返回文華殿向小皇帝道:“陛下,太后正在宮裡與武清侯敘話,內臣只是問了一句,太后即說此事陛下定就好了。”

小皇帝突然想起自己外公武清侯,在張居正在位時,是最反對他的,再想到朝野上下對張居正變法一直持反對之見的那些大臣。

於是小皇帝道:“朕年少時,太嶽先生爲朕主持經筵,曾盛讚張文忠公,後來朕讀世宗實錄時,太嶽先生在文中稱張文忠公,‘蓋其才術相似,故心儀而癱之讚歎’。”

“諡雲,危身奉上謂之忠,朕就擬以文忠二字吧。”

“陛下聖明!”張四維,林延潮等一併道。

於是小皇帝提筆在奏章上勾選。

魏朝將奏章遞給張四維,張四維手捧過奏章畢恭畢敬地離開。林延潮料想張四維已是從此諡號中,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

退衙回府後。

林延潮還未吃晚飯,陳濟川即稟告道:“老爺,門外有要客。”

林延潮看了一眼飯桌旁的林淺淺,見她露出失望之色,正賭氣地用筷子戳碗。

都是孩子他媽了,還是如此小女兒之狀,林延潮向陳濟川問道:“什麼要客,能否等我飯吃完了?”

陳濟川低聲道:“老爺,是先太師府上的二公子和三公子。”

竟是張嗣修,張懋修。

林延潮不由訝異,張居正病故後,二人應是回鄉守制,此時此刻來府上見自己作什麼?

要知道二人雖是自己翰林院的同僚,但平素兩邊是沒有來往的,而且自己與張懋修之間還有那麼一些小過節。

林延潮向林淺淺露出歉然之色,於是向陳濟川道:“請他們至客廳相見。”

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五百零三章 鼎邊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七百八十章 進言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六章 離家求學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發個單章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第一步第六十章 道統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六百三十七章 家有賢妻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