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

張居正在位,林延潮記得自己在廷議上通過興辦義學之事,是多麼的困難。

故而林延潮爲了使決議通過,不得不折衷地向官員妥協。

所以戶部侍郎劉思問方給林延潮湊了八萬兩辦了此事,但以禮部,戶部的**程度,凡過手的官員都是要抽一筆。依照以往官場慣例,八萬兩能真正落實在興辦義學上,差不多隻剩個三萬兩。

當時廷議,張四維是在場的,就是不在場,也可知林延潮的提議,是天子的意思。

所以他擔任輔,一件事是從太倉裡,撥十萬兩討好天子,太后,嬪妃,第二件事,就是支持天子的決意,用行動來表示還政於天子。況且張四維在條陳裡表示,實行興辦義學的人選,可以由天子指定,這簡直絕對是貼心。

儘管林延潮不恥於張四維如此作爲,但此事上他還是很承張四維的情,弄得自己也無話可說。無論是興辦義學,還是指定人選,這都是小皇帝在張居正當朝時,從未染指過的權力。

小皇帝向王家屏,林延潮問道:“兩位卿家,可有興辦義學的合適人選?”

王家屏正在凝思,這時林延潮不能等王家屏言,自己再說了。興辦義學之事,本就是他一力主張,此事不該假手於人,應該由自己一力主導。眼下皇帝正逐漸掌握大權,自己不用提每一個建議前,事事顧及張居正是如何想的,會作何反應?

當然是將自己想法,落於實地。

於是林延潮道:“陛下,臣之前倡議,將義學之事歸於禮部,不過是權宜之策。既張元輔肯全力支持陛下,陛下應以此作爲第一要事來辦,豎立皇威。”

林延潮此舉,令王家屏,張鯨,張宏都是一驚。林延潮一直都是不說話,事事以王家屏馬是瞻。天子問話時,林延潮也儘量不將自己意見說得太明白,甚至方纔張四維提議拿十萬太倉銀給天子私用時,林延潮也是違心答允。

但在這一件事上,他們卻從未見到林延潮有如此的堅定。

小皇帝正色道:“如何豎立皇威?林卿家不妨請說。”

林延潮道:“臣以爲在興辦義學之事上,可以效仿倉場,漕運,河道三大衙門,專事專設。”

林延潮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總督倉場的官員,一般掛戶部尚書,侍郎銜,但卻不再戶部兼事。

總督河道,則掛工部尚書,侍郎銜,但也不兼工部事。

總督漕運,則也是在都察院掛銜。

林延潮此舉的意思,總督義學之官員,可掛禮部尚書,侍郎銜,但不在禮部兼事。好比內閣大學士,基本都掛戶部,禮部尚書官銜,卻不在戶部,禮部兼差。

此舉等於總督義學的官員名義上歸禮部,但實際上繞開禮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至於總督義學之官員,臣奏請前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海瑞海青天出任此職。”

前面驚訝後,林延潮再提讓海瑞總督義學之事,將在場之人的下巴都要驚掉了。

海瑞清廉之名,天下皆知,但處事作風卻與官場格格不入。

任應天巡撫時,海瑞還得罪了前輔徐階。徐階在家侵佔田地無數,身爲應天巡撫的海瑞嚴查徐階,弄得他無地自容。徐階對海瑞更是有救命之恩,據說徐階拿了三萬兩賄賂學生張居正,讓他將海瑞滾蛋。

後張居正在位之日,海瑞一直閒居在家。

而林延潮卻向小皇帝舉薦海瑞,這等於也是在拆張居正的臺。不過倒是不是林延潮有意和張居正對着幹,因爲在他心中,這總督義學的教育之事,確實沒有人比海瑞更適合了。

聽了林延潮建議,小皇帝沉思了一陣,對王家屏道:“王卿家以爲林卿家之言如何?”

王家屏對小皇帝道:“林中允素來不輕言,有言必是深思熟慮,臣附議!”

王家屏在御前說了十句話,林延潮支持了十句,眼下林延潮說一句,他自也要投桃報李。

小皇帝點頭道:“張鯨,你將林卿之見,用硃筆寫一張小條,送至文淵閣,就說是朕的意思。”

小皇帝明確表示了對林延潮的支持。

林延潮謝恩後,馮保急匆匆奔入殿中,向小皇帝道:“陛下,張先生入宮謝恩。”

小皇帝笑着道:“大伴爲何焦急?張先生不是在文淵閣嗎?謝什麼恩?”

“是,不是文淵閣的張先生,而是前元輔張先生。”

小皇帝霍然從御椅上站起。

“張先生現在何處?”

馮保道:“在午門外伏闕。”

“爲何不讓他入宮來見朕?”小皇帝急道。

馮保垂淚道:“張先生道他身染重病,怕疫氣侵染龍體,故而告知老奴,說在午門外伏闕即是。”

小皇帝怒道:“朕九五至尊,何懼疫氣,快命……算了,擺駕午門。”

說完小皇帝急步奔出殿外,左右太監見天子此舉都是嚇了一跳,一併跟出殿去。王家屏,林延潮也得侍駕在旁。

從文華殿,至會極門,再至午門,宮中侍值的禁衛,火者幾時見過天子如此疾步狂奔的樣子,一路都是慌忙地伏道拜下。待小皇帝到午門前,即見空曠的午門廣場上,張居正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與幾個兒子一併跪在地磚上。

大臣致仕,皇帝一般都有賞賜。歸籍官員照例都要來午門外,對着午門叩頭謝恩。普通官員天子是不會接見的,叩頭了事。

但如張居正如此官居一品的官員,可以向天子當面辭行謝恩。

小皇帝要上前,張鯨,張宏一併跪地道:“陛下,不可以過去啊!”

小皇帝怒道:“你們給朕滾開。”

一旁太監都是跪了一地,馮保垂淚對小皇帝道:“陛下,這是張先生的意思,懇請陛下允他之請吧。”

小皇帝無可奈何,對林延潮,王家屏道:“你們快去,攙扶張先生起來,再問問張先生還有什麼話要交待朕的?”

王家屏,林延潮走到離天子十幾丈之處,對跪在地上的張居正道:“中堂,陛下請你平身。”

說完二人一併攙扶張居正。

林延潮見張居正容色比前幾日自己見時更差,一時說不出話來,半響方道:“中堂,你有何言要我們上稟天子?”

張居正撐住林延潮的手,緩緩道:“老夫要說的,大多都在密揭,奏章說了,此來主要是向陛下謝恩面辭的。”

林延潮點點頭道:“中堂有心了,天子方纔一聽說你來了,即從文華殿趕至午門。”

張居正點點頭道:“有勞宗海了,你替老夫上稟陛下,臣蒙先皇顧命,主上信任,柄政十年,即成王之於周公,恐亦未能如是,臣自愧菲劣,不足以堪之……”

“當國十年,臣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然夙夜憂嘆,兢兢業業仍不足割除國之積弊,此弊在宗室,在吏治,在邊患,在國用,在私家日富,公室日貧……”

“人主高居高堂,欲察民情如隔窗觀花,而官員最擅敷衍,矯飾民情,奏章上所言,陛下切不可全信,爲君者時時需察民間疾苦。另臣聞知人則哲,自古爲難,選拔幹臣,切不可僅據薦詞考語,應核其名實……”

張居正想一事叮囑一事,有時半天想不起來,停頓了許久。

林延潮知張居正爲病痛折磨,故思慮已遠遠不如以前敏捷。

張居正道:“大概如此,宗海能過目不忘,請字字記在心底。”

林延潮躬身問:“中堂之言,下官必一字不差上稟陛下。只是方纔所言,皆是公事,中堂可有私事上稟天子?”

張居正道:“天子賜上柱國,太師之位,此殊榮古今未有,老夫何敢再言私事?宗海如實上稟就好。”

“下官領命,中堂保重。”林延潮對張居正深深一揖。

王家屏也是含淚長揖道:“中堂請一路保重。”

林延潮與王家屏返回覆命。

然後張居正顫顫巍巍地對午門下的小皇帝叩頭,正色道:“草民叩別陛下。”

張居正身子支撐不住,此禮也是勉強爲之,行了一半後幾個兒子都是上前攙扶。

這時馮保也從皇帝那奔了過來,問道:“張先生,陛下遣我問你,辭京返鄉還有何交待?”

張居正有氣無力地道:“該說得都說了,老夫眼下只求拖此殘軀,生還江陵老家而已。以後吾不在朝,馮公公要保重,好好輔佐聖上。”

馮保尖着嗓子,帶着哭聲道:“是,咱家記下了,咱家心底永遠只有一個元輔張先生。”

於是張居正幾個兒子,與馮保一併攙着張居正離開了午門廣場。

小皇帝見張居正上了馬車,離開皇城,當下再也忍不住,龍袍一甩,奔上了午門城樓。

這時林延潮與王家屏一併上了城樓,與小皇帝一併看着在落日餘暉下,張居正的馬車駛出了宮門,沒入遠方不見。

張鯨向小皇帝道:“陛下,張先生已是走了。”

小皇帝點點頭,然後失魂落魄地道:“朕知道,朕以後是再也見不到張先生了。”

“世間再無張江陵矣。”王家屏亦道。

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零五章 歲初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第十九章 回家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兩百零一章 翁婿偶逢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五百零二章 返家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第四十七章 面試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