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

說是允了林延潮奉旨探視,但小皇帝還是拿不住主意,當下與林延潮,張鯨等人一併去了慈寧宮向李太后請示。

李太后正在聽曲,聽了小皇帝來了當下傳見。

小皇帝先入內與李太后商議。

林延潮他們就立在慈寧宮外等候。

而慈寧宮裡,李太后對小皇帝道:“你說要這林延潮要去張先生府上探視,是想讓張先生歸政嗎?”

小皇帝道:“朕也不是這個意思,朕是覺得,若張先生可以痊癒那麼繼續替朕主持這國事也好,若是張先生真是病入膏肓,那麼再強撐也無濟於事,倒是不如允了。”

李太后搖了搖頭,悠悠地道:“哀家只知道這幾年來,國事若非有張先生託着,我們娘倆也不會有這清閒的日子過。不過你終是長大的,要將大權掌在自己手裡,這也是我們朱家帝王的性子。”

小皇帝道:“朕沒有這意思,張先生替朕操持這江山,朕哪會不高興呢?只是怕張先生操勞國事,病上加病,朕於心不忍。”

李太后道:“可是依哀家看這宰相張先生當着就挺好,若是換人朝廷出什麼閃失怎麼好。再說了張先生說要卸職回鄉養病,這京城去江陵幾千里路,若是在途中奔波這病又怎麼會好呢?還不如在京城先養着病纔是。”

“至於輔的位置,就讓張先生先當着,若是換了人了,朝堂上不知多少大臣生出窺視之心。皇兒啊皇兒,你必是被身邊心急上位的倖進之臣,說得動了心,故而才急着操權在手。告訴我是哪個人給你出的主意,是張宏,還是張鯨,或是這個林延潮?”

小皇帝頓時無語。

慈寧宮外。

林延潮正看見王家屏朝自己點了點頭,示意自己上前。

林延潮來至王家屏身前,對王家屏壓低聲音道:“依我看聖上進坤寧宮這麼久仍未出宮,恐怕不妙。”

林延潮道:“爲何這麼說呢?我聽聞慈聖太后甚至是賢明呢。”

王家屏搖了搖頭道:“賢明自是有賢明之處,但咱們的太后出身小戶,又是女子,性子偏於安穩,最怕當什麼風險。元輔居國十年,太后甚是滿意,怕是不同意這麼快讓元輔歸政,讓朝堂上產生變局。”

林延潮道:“忠伯兄所言甚是。陛下甚至是孝順,恐怕會改變主張。”

王家屏決然道:“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了,就算天子更易主張,我們也不可變。奉旨探視,就是代表聖命,宗海若是如此前往勸說元輔,可謂師出有名。故而一會太后見你,無論說什麼,你面上都暫先答允下來,事後再計議。”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

不久一名宮人出了殿門道:“太后,陛下宣林延潮覲見。”

聽宮人這麼說,王家屏,張鯨等人腳步都不由一挪。這宮人斥道:“你們做什麼,好不知規矩,太后只宣了林延潮一人覲見,你們給我在門外候着。”

於是林延潮一人進殿。

但見李太后坐在軟塌上,小皇帝則是搬着一張凳子坐在李太后身旁。

林延潮叩見李太后後,李太后徐徐地道:“林卿家,我們又見面了,近來天子一直在哀家面前提及你?哀家也很想與你聊聊,看看是如何臥龍鳳雛,竟得陛下如此賞識。”

林延潮聽李太后話裡有譏諷之意,當下垂道:“微臣豈敢比臥龍鳳雛,能蒙太后,陛下賞識,不勝惶恐。”

李太后柔柔地笑着道:“這有什麼好惶恐的,你若能辦事,陛下得一股肱大臣,哀家高興還來不及呢。這一次你去探視張先生,你準備怎麼說?”

林延潮聞言擡起頭來,偷看小皇帝的臉色。

小皇帝正要打眼色,卻被李太后用眼一橫。小皇帝立即如小學生般,要多恭敬有多恭敬地坐在一旁。

林延潮當下道:“微臣前往元輔府上,當然是轉達聖意讓元輔好好養病,不作他想,不知太后還有什麼話要交代微臣的。”

李太后點了點頭道:“哀家也沒什麼話交代你,也是想告訴張先生,讓他好生養病,哀家日日在這慈寧宮裡爲他念經祈福,盼他能撐過這一關。你去他府上,除了勸他養病,還告訴他只要他在一日,就是我大明一日的輔。這是哀家與陛下的意思。”

林延潮當下道:“微臣謹奉懿旨。”

林延潮見坐在李太后一旁的小皇帝滿臉無奈。

李太后道:“好了,林卿家去辦差吧。”

“微臣告退。”

於是林延潮從慈寧宮裡奉了聖旨出來。

王家屏第一個上前問道:“宗海怎麼說?”

林延潮道:“果真不出忠伯兄所料。”

王家屏頓足道:“這下糟糕了,若是太后不允,那麼勸元輔歸政之事,根本無從談及。”

林延潮道:“我明白,到了張府上,我也唯有隨機應變了。”

王家屏低聲道:“宗海,不是隨機應變,陛下心底對元輔已生忌憚之意,他日必生禍端。你此去成則元輔功成身退,君臣兩安,敗則恐怕將來新政廢棄,元輔也陷入天下衆矢之的。我大明社稷安危都繫於你一身之上。”

林延潮聽王家屏這麼說,覺得肩頭有千斤重擔,當下拱手道:“我唯有勉力爲之。”

王家屏也是鄭重還以一揖。

於是林延潮奉旨探視,至於張鯨,張宏等十幾名太監皆作隨從。

此外還有一隊錦衣衛護旨。

宣旨的隊伍出了東華門,即來到燈市口。

燈市口乃京城第一繁華的地方,人流如織。

張鯨還未示意,護旨的錦衣衛指揮,當即下令錦衣衛拿着鞭子上前清道。

林延潮身着鬥牛服,當然身爲文人,馬術不那麼嫺熟,故而讓一名錦衣衛在前給林延潮牽住籠頭。

林延潮從馬上看去燈市口街上,百姓都盡數跪在道旁。這就是所謂傳旨開道的待遇。

不過林延潮心底卻沒有半點享受此刻的榮光。此刻林延潮心底也十分矛盾,陷入了左右爲難之中。

自己怎麼可能在不違背太后的意思下,又把張居正勸說下野?

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五十七章 講卷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八百八十六章 局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九百零四章 榜樣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