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

林延潮走進武英殿時,見殿右的走廊上跪了好幾排的太監。

小皇帝在殿內斥幾位太監爲狗才時,孫隆幾人都是賠笑。

孫隆等人在文官面前不可一世,但在皇帝面前卻做低伏小。

以往日講時,有一次天氣很熱,太監給萬曆皇帝搖扇,而張居正卻熱得不行,一直冒汗。

事後萬曆對太監斥道,諸先生在旁,見爾搖扇,以爲朕無家法,事後對這太監重重杖責,幾乎打死。

宦官就是皇帝家僕,故而皇帝可實行家法懲罰,不必經過他人。所以天子掌握對宦官的生殺大權,心情不好,拉出去打死也沒什麼。張居正這等大臣,與皇帝卻能平起平坐。皇帝寧可與對方一起受熱,也不準太監給自己搖扇,天子對待普通大臣,也不能想殺就殺,甚至連將之罷官的權力也是受限。

林延潮見孫隆受斥,替他開脫道:“其實沒有講臣,孫公公也是容易找的,臣只是畫蛇添足而已。”

小皇帝道:“林卿家,你不必替這些狗才開脫。前幾日朕拿了幾卷永樂大典,方讀了一半,今日想要再讀,卻給他們弄丟了。這些家奴分明是監守自盜,將此皇家典籍偷了拿去典當,你說膽子大不大,是否有將朕放在眼底?”

小皇帝這麼說殿旁的太監都跪低了身子,一副惶恐的樣子。連孫隆也不敢說話。

林延潮沒有繼續替孫隆他們說話,而是站在一旁作默然狀。

這永樂大典自永樂年編撰後,只有一套正本,是藏於文淵閣中。

後嘉靖皇帝喜歡讀永樂大典,常攜在身邊,故而抄錄了一份副本,正本貯文淵閣,副本別貯皇史宬。故而永樂大典,天下僅有兩套書,所以抄本丟失後,小皇帝當然震怒。

幸虧林延潮及時找上,小皇帝了一通脾氣,讓命侍武英殿內的正字官立即將正本抄錄,再補入副本。

這時小皇帝方纔空閒下來,臉上有了喜色,然後給林延潮賜坐,讓他陪自己說話。

聊了一陣。

林延潮將話題扯過,向小皇帝道:“講臣有一事想向陛下請教,不知陛下可否答允?”

小皇帝笑嘻嘻地道:“林卿家竟也有不明之事,向朕請教,那朕是要好好聽了。”

林延潮從袖子中取出揭帖呈送,然後道:“陛下,內閣就禮部上‘文教’奏章之事,請臣去參加廷議。”

“廷議?”小皇帝有些疑問,將林延潮的揭貼取來看了恍然道:“原來是此事,朕本已令禮部部議,但禮部卻上奏,此事茲事體大,非一部能決,請朝廷裁以廷議。朕也就允了。只是禮部爲何請你廷議呢?”

林延潮道:“這也是臣不明白的,臣想臣是陛下的日講官,有備天子諮詢顧問之職。若是講臣前往赴廷議,那麼講臣在廷議上所言,百官們會不明講臣所講是出於己意,或是出自陛下之聖裁。”

“若是因臣的身份,干擾了百官的判斷,而使廷議上百官的意見,無法正確無誤的上呈陛下,那麼臣真是罪大惡極了。”

小皇帝點了點頭,撫掌道:“林卿家真是心思細密啊,幸好你想到這一點。”

林延潮繼續道:“故而講臣愚鈍,不知該不該去赴廷議,赴了就是有負陛下,不赴則是有負司命,故而講臣來此向請陛下示下,講臣該怎麼辦?”

林延潮三言兩句說完,小皇帝也是揣測,爲何會突然讓林延潮參與廷議呢?待想到這幾日,有人上請將林延潮調離日講官的奏章後頓時恍然。大臣中肯定有人,想用讓林延潮參與廷議,來離間自己與林延潮的關係。

別人挖好了坑,讓林延潮跳,但林延潮卻彷彿未卜先知般避過坑,趕緊來找自己請示。這樣謹慎,真不知有什麼人可以算計了他。

小皇帝將手中的永樂大典一丟:“林卿家,真是秋風未動蟬先覺啊!”

林延潮垂頭道:“陛下之意,臣……”

小皇帝呵呵地笑着道:“我們君臣不說見外的話,既是你向朕請教,那好朕教你一策……”

於是小皇帝與林延潮計議了一番。

次日。

巳時一刻。

午門闕左門前的空地上,參與廷議的廷臣來了有三十餘人。

廷議一般人數不定,多時百餘人,少時二十多人都有。

廷議的地點不定,大多數在闕左門,也有在闕右門,或是會極門東廡房以南的東閣。若是下雨天或者是極爲重要的廷議,會在東閣進行廷議。至於一般的廷議,都是在闕左門這樣露天場所舉行。

林延潮看參與廷議的廷臣,分作了兩撥,一撥是禮部,九卿的官員,一撥則是御史,科道。

換句話說,一邊是行政,一邊是監察。

林延潮一眼望去,基本沒什麼熟人,御史,科道這邊與自己絲毫不熟。

禮部那邊更是不用說,至於幾位九卿,林延潮倒是熟悉,但九卿這等大佬,身旁都聚滿了官員,豈是自己能湊得進去的。更不用說林延潮的同年了,他們要獲得參加廷議的資格,起碼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林延潮也不想一個站着扎眼,隨意混了一個圈子進去,聽他們聊天。

不過衆廷臣們都有各自的圈子,儘管林三元名聲赫赫,但自己一加入,他們就自動轉換話題。

逛了兩個圈子,林延潮不免有幾分格格不入。也是,自己身爲內朝官,想要融入外朝官圈子卻是不容易。而且這裡隨便一個都是三四品的顯宦,人家自持身份,等閒也不會搭理你一個六品官。

片刻後,禮部尚書潘晟,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維到場。

衆官員都是躬身行禮。

主持廷議的乃禮部尚書潘晟。

廷議規矩與部議差不多,所議之事與哪部有關,就由哪一部主持。所以就算張四維是次輔,也不可越俎代庖。

潘晟在面東的主位上坐下後,張四維入坐在潘晟側席。

至於其他官員只能站着。

但潘晟又吩咐道:“來人,給林中允看座。”

潘晟此話一出,衆廷臣們頓目瞪口呆。

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七十三章 講會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第二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六十五章 比試(第二更)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