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

“這……”林延潮看完揭貼後,心底一喜,片刻後面上卻流露出憂慮之色。

張四維察言觀色道:“宗海,心底有什麼遲疑,不妨與我說。”

林延潮垂道:“回中堂的話,侍生官微言輕,又沒有施政的經驗,焉能列席與諸位廷臣一堂共議朝政,此實不敢當。”

張四維聽了淡淡地道:“你也不必太謹慎,所謂夫爝火之光,豈勝於列炬?衆人之見,必廣於一人。朝廷的廷議在於集思廣益,而不在與議者官位高低。”

對於張四維這碗雞湯,林延潮唯有整碗喝下,然後恭敬地道:“中堂所言,真人深省,侍生所見實在太片面。”

張四維點點頭:“所以宗海不必以自己官微言輕而擔心,你之前辦事功刊時,於文教之事,是很有一番見地,儘可在廷議時直言。至於你那些擔心,實不必要。”

林延潮卻道:“中堂提醒的是,只是侍生不敢參與廷議,卻不是因此擔心。”

張四維一愕問:“宗海請直言。”

“侍生侍奉於內朝,廷議乃外朝官集議,侍生前往廷議恐怕身份不和。故而侍生斗膽請中堂,免去侍生參與廷議之資格!”林延潮言道。

張四維聽林延潮此言,不由訝然。

林延潮爲何要拒絕參加廷議呢?

因自漢起,官員分內朝官,外朝官。

內朝官乃天子近臣,外朝官乃是宰相體系下官員。

到了明朝,內朝官屬翰林,中書舍人這套班子,外朝則由宰相,改爲了六部尚書體系下官員。

後來內閣大學士,擠掉了其他翰林,列席內朝官。

所以明初時,廷議後外朝官上呈天子批覆的奏章,天子先拿給內朝內閣大學士商議。這也就是先廷議,再閣議。內朝外朝一致後,天子纔會同意奏章所呈。

但這一制度後來又變化了,內閣權重後,尊於六部尚書之上。本來不允許參加廷議的內朝官閣臣,現在不僅可以參加,甚至能主持廷議。

後來官員默認內閣大學士可以參與了廷議,但朝廷的法度卻沒變。

林延潮身爲日講官,日講官作什麼的,爲天子敷陳經史、回答天子諮詢、兼記天子言行。

所以日講官就是侍直天子的內朝官。

若林延潮這邊參加了廷議,那邊天子又對廷議之事諮詢林延潮。

那麼身處其間,林延潮該如何答呢?因爲這一件很小的事,很容易就會讓皇帝對自己生出間隙來。張居正更可以順勢將自己從日講官位置上挪走。

林延潮向張四維恭敬地道:“請次輔,免去下官參與廷議之資格!”

見林延潮再度陳言,張四維沉下臉來道:“此乃笑話,揭帖已,豈有出爾反爾之理。”

林延潮道:“侍生不知深淺,言語孟浪,還請中堂息怒。”

張四維斥了林延潮幾句後,張四維方纔稍稍溫和道:“此次或有疏漏,但揭帖已出,你唯有先赴廷議就是。”

張四維這麼說,就不容林延潮更張了。

林延潮離開文淵閣後,董中書入內見張四維坐在椅上沉思問道:“看這樣子,似被林宗海識破了。”

張四維嘆道:“此子實在太謹慎了,真不似二十出頭的少年人。”

董中書笑着道:“那又如何?閣老一句話下,他還能不去參加廷議不成。”

張四維搖了搖頭道:“你錯了,既已識破,以林宗海之能,必有彌補之法了。”

林延潮從文淵閣那離去時,左思右想了一陣。

他初時並沒有預見到,這一次讓自己參加廷議,是針對自己的陰謀。

但從張四維那拿到揭帖的一刻,方纔瞭然。

也是,自己身爲天子幸近,信任的大臣,這固然是好。但有一利必有一弊,這也讓很多犯了紅眼病的官員巴不得自己失了聖眷,或是從日講官位置上調走。

這世上絕沒有好處全拿的道理,越是得意之時,就越是要居安思危。

廷議由內閣主持,這麼說出揭帖算計自己的,不是張居正,就是張四維。不過眼下這不重要,既是自己免不了參加廷議,那麼就必須立即補救。

林延潮從文淵閣走出就看見孫隆往這裡來。

林延潮心道,來得正巧。

林延潮上前與孫隆道:“孫公公。”

孫隆笑着道:“林中允,這麼巧。”

林延潮笑着道:“剛被次輔叫去耳提面令了一番,公公這是哪裡去?”

孫隆道:“看我這勞碌命,奉旨前往文淵閣辦差。”

林延潮立即問道:“那孫公公是從陛下那來的,敢問陛下現在何處?”

孫隆反問:“你要見陛下?”

“是啊。”

孫隆擺了擺手道:“這會千萬不要去,陛下正生氣呢。”

“這是爲何?”

孫隆解釋道:“皇史宬所藏的永樂大典,丟失了三卷,故而陛下差我去文淵閣找正本,回去抄錄補上。這永樂大典兩萬多卷,盡目錄就有六十卷,我都不知如何找,真苦死我了。這也就算了,陛下又是急得要看,這叫我如何是好啊。”

林延潮聽了笑着道:“孫公公請寬心,我在文淵閣當值時,正好讀過永樂大典書目,我看看我能否替你去尋一尋。”

孫隆喜道:“太好了,我差點忘了林中允過目不忘之能,你既是讀過目錄,定知這三卷在那。”

林延潮謙虛地道:“不敢當,姑且試一試吧。”

於是林延潮與孫隆一併至文淵閣,孫隆說出缺的三卷書名,林延潮不假思索,就說出這三卷在六十卷目錄的哪一頁上。

文淵閣的值庫書吏按圖索驥,沒費片刻功夫,就將三卷正本找到。

孫隆大喜之下,就與林延潮一併至天子所在的武英殿來。

孫隆先入內稟告,林延潮就在殿外等候,過了片刻,就有公公來宣林延潮覲見。

林延潮走至殿上,見到小皇帝手捧着御桌上三卷永樂大典正本正高興着呢,臉上哪裡有方纔的怒色。

小皇帝見了林延潮就笑着道:“林卿家,你可真是露了一手啊,若不是你,這幾個狗才,哪裡有這麼快就將書給朕找的?”

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九百七十章 羊報八百九十章 投書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大結局上篇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五百三十章 回京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七百零五章 託付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四百六十章 幕客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二場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九百六十章 官吏第六章 離家求學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