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

呂中書還未至日講官值廬之時。

王家屏,林延潮,朱賡,黃鳳翔幾人正閒聊別來之情。

說來林延潮任官以來,在檢討廳,文淵閣,講官值廬這三個衙門裡歷任過,幾個衙門裡處得最有感情的,要屬日講官值廬了。

黃鳳翔與林延潮有鄉誼,在翰林院時二人交往的最多。

朱賡出身紹興府,與同籍浙江的福建巡按御史商爲正,以及福建提學道陶幼學,都有姻親。

而陶幼學,商爲正與林延潮關係非淺,林延潮還是陶幼學的門生。加之朱賡爲人事故圓滑,林延潮與他相處也是很和睦。

至於王家屏,身爲日講官中僅次於林延潮受天子器重的大臣。但王家屏整日在講官值廬裡最喜歡與林延潮研討的是……

大家聊得盡興,王家屏也是笑着與林延潮調侃道:“宗海許久沒至值廬,倒似與我們生分了。”

林延潮立即道:“哪裡,就算其他不記得,忠伯兄的各種段子,我還是常唸叨着。”

說到這裡,朱賡,黃鳳翔都是笑起。

王家屏笑了笑捏須道:“哦,是麼?既是如此,大家也是許久沒講了,來來,吾等不要藏私,大家各講一個。”說完王家屏起身,將講官值廬的門關上,似也知這樣的影響不太好。

黃鳳翔立即推脫道:“這……我一貫不太擅長,還是聽三位仁兄妙論吧!”

王家屏搖了搖頭道:“就數你沒趣。”

黃鳳翔笑了笑,自飲了一杯茶,以示賠罪。

王家屏道:“既是如此,少欽兄你請吧!”

朱賡有些爲難,猶豫半響道:“也好,那我就拋磚引玉了。”

“快講,快講!”

朱賡道:“年紀大了,有些記不得,讓老夫捋一捋,有了……三名秀才往一妓家暢談飲酒,內一秀才問:兄治何經?

一秀才答曰,通《詩經》。

這秀才又問另一秀才,此秀才答曰,通《書經》。

這秀才接着戲問妓曰:汝通何經?

妓曰:妾通月經。”

聽朱賡說此,王家屏林延潮三人都是嘿嘿嘿嘿地笑起。

朱賡繼續道:“幾名秀才都是大笑,妓曰,列位相公休笑我,你們秀才與我,都從這紅門中出來的。”

學校又稱黌門,黌門也是朱漆色之門。

大家都是瞬間會意,皆是笑,唯有王家屏擺手道:“此陳年段子,似嚼舊驢皮,既無味又老,一點都不好笑。”

朱賡附笑了兩聲,對王家屏道:“慚愧,慚愧,老夫肚子裡就這些私貨了,與你們後生應景說一個罷了。”

接着大家都看向林延潮。

林延潮笑了笑道:“也好,我就說一個史書載之的笑話。”

衆人聽了都是奇道:“怎麼史書上也載段子嗎?是何書?”

林延潮神秘地答道:“戰國策!”

“戰國策如此正經的史書也有段子?”黃鳳翔,朱賡,王家屏都是一愣道,“那我們可要洗耳恭聽了。”

於是林延潮道:“戰國策有載,楚國圍韓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秦不肯,韓使向秦王說脣亡齒寒之理。時秦宣太后聞之,向韓使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在場三人都是笑,宣太后這句話什麼意思,她說晚上他和先王睡覺,先王將一條腿壓在她身上,她覺得好沉不舒服,整晚睡不好。但先王整個人壓在臣妾身上嘿咻嘿咻,臣妾卻不感覺重,這是爲什麼呢?

黃鳳翔笑道:“一國太后口吐穢語,韓使必是驚詫。”

王家屏,朱賡一併道:“莫要打斷,然後呢。”

林延潮續道:“太后答曰,因爲這對臣妾有利(覺得爽)啊,今佐韓,兵不衆,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這言下之意,眼下爾要我秦國救韓,要派兵救援,日費千金,就如腿在身上,當然覺得累,既是如此你們韓國是不是拿出點好處來給我秦國,讓我覺得有利呢?”

三人聽完齊是佩服林延潮博聞強記道:“此言寓教於樂。”

林延潮也是笑,秦宣太后可是奇女子啊,後世就是熱播的某月傳女主角。

最後王家屏壓軸道:“有一舉人與妓於廂房裡看戲。半響妓欲溺,舉人道外頭漆黑,以妾美貌,恐爲人調戲,不如就在此間。”

林延潮三人嘿嘿笑起。

(前方高能……)

“妓答允,就地行事,舉人忽意起,趁黑伸手撫其下體。”

三人繼續笑而不語。

“然舉人忽觸一物驚道,汝乃男兒身?”

這神轉折,令三人驚得說不出話。

王家屏笑了笑道:“妓卻低聲道,方纔想溺,今思便爾。”

說完林延潮三人直呼,王家屏這笑話實在是口味太重了。

獨王家屏哈哈大笑,滿意地看着三人反應。林延潮心想真不愧是歷史上疑似‘金瓶梅’的作者。

正待這時,門外有人敲門道:“林中允在嗎?”

門開後呂中書入內,然後知會林延潮參加廷議之事。

聽到廷議二字,林延潮心底不由驚奇,我竟可以參加廷議了。

要知道大明朝議政從高至低,分別是朝議,廷議,部議。

朝議:皇帝親自蒞臨,與大臣議政的集議,在朝議上決定國家大事,這也是從秦以來,一直延續至明前期的國家議政會議。不過這一制度到明後期,朝議已是流於形式。

部議,則是六部按部言事,一事召一部廷臣,由該部尚書,侍郎,給事中,甚至郎中,員外郎,主事列席,有時也指定幾個部院聯議。部議級別相對比較低,主持也是該部尚書,集議後由該部尚書就所議之事,領銜上奏。

最後則是廷議,廷議初期皇帝都有參與,但後期皇帝就不插手,全部交給廷臣集議。集議後的結果,再稟告給天子,讓天子定奪。

廷議的議事級別在於部議之上,而且與議人員不定,不限定部院範圍,在廷議前會專門指定廷臣參與集議。而廷議決定之事,皇帝一般不會反對,通過率在百分之九十。

所以廷議已經取代了朝議,成爲明朝文官輔政的最高會議,也就說傳說中,一席話可以決定國家大事,天下無數人命運的集議。

與廷議可以比較參考的,就是廷推。

所以聽到呂中書說,朝廷指定自己參加廷議時,林延潮心底驚訝之情,也是難以形容。因爲自己的資歷,明顯不夠啊,而且自己也不是部院大臣,身爲一名詞臣,是沒有資格對朝廷大事指手畫腳的。

待呂中書說禮部奏章時,林延潮才恍然,原來是‘文教’這件事。

於是林延潮隨呂中書來至文淵閣。過了片刻後,林延潮得見張四維。

幾月不見,張四維亦是愈陰沉。

內閣三位大學士,各有不同。

官員見張居正時,望之令人懼,顫慄不敢答。見申時行時,則是覺得可親,如敦厚長者。

至於張四維,官員們私下不好說。

就林延潮看去,覺得有幾分陰柔。這陰柔並不是貶義詞,只是覺得這位閣老有些與衆不同。

其一就是不怕熱,以前林延潮在內閣當值時正值酷暑。

官員們都脫去公服,打赤膊辦公,但張四維卻不同,身上的公服,穿得一絲不苟,整整齊齊的,悶在文淵閣公事房裡辦公,一坐一下午。

其二就是不好親近,平素不理普通官員,也難得見他有幾分笑容。

其三就是才幹,在張四維手下歷事。林延潮深知張四維處事之能,雖說張居正沒有放權給他,但無論大小事經張四維之手,都是井井有條的,他的能力文淵閣上下都有目共睹,甚至有種‘智多近乎妖’的感覺。

所以若是張居正退下來,由張四維接任輔,林延潮不敢說變法改革能不能繼續下去,但至少張四維主持下的內閣,可以平穩過渡,朝局不會亂。

林延潮也不由感嘆,從翰林一步步混至大學士的這三位大學士,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見到林延潮,張四維擱下筆露出笑意:“宗海來了!”

人品不論,林延潮在張四維手下任事時,自己也是從他身上獲益良多。

故而林延潮畢恭畢敬地道:“侍生見過中堂。”

“坐,”張四維點點頭道,然後又對門外道:“上茶。”

林延潮稱謝一聲坐下。

閣吏退出門後,張四維拿着一封文書遞給林延潮,然後道:“這是明日廷議所的揭貼,你先看一看。”

廷議不同與部議,朝議,一般就事而論,而且由朝廷指定官員與議。參加廷議的官員,都會收到一封揭貼,揭貼裡有廷議所論之事概述。照規矩,參加廷議的官員看了揭貼的內容後,不得與其他官員商議揭貼內容,以免官員事先串通。

不過現今廷議規矩沒那麼嚴,送上揭貼,也就讓你在廷議前有個準備,免得到時手忙腳亂的。

林延潮讀後正是自己在事功刊後提倡的‘振興文教’之事,沒料到竟提上了廷議的議程。

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六百零七章 怒起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八百八十六章 局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答書友問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