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

這朵顏部使節外看粗獷,但一雙細眼下目光卻轉得很快,頗有幾分狡黠。

朵顏部使節對這名譯官,說了幾句話,這名譯官道:“陛下,朵顏部使者說,他們對大明恭敬,不遠千里而來,朝見天子,但這些人故意輕慢,寒了他們來朝之心。”

譯官邊說,朵顏部使節邊在旁配合,不斷連連點頭,又嘰裡咕嚕地說了幾句,一臉憤慨的樣子,最後雙手一攤,擺出滿臉委屈的神色來。

朵顏部使者看似喊冤,但實際上頗有幾分得理不饒人的意思。

小皇帝有幾分不快,向張居正問道:“元輔,你如何看?”

穿着大紅蟒衣的張居正出班道:“陛下,不許泰寧,福餘二衛來遼陽互市,是臣的主意。”

“元輔這麼做,必有道理。”

張居正點點頭道:“回稟陛下,當年靖難時,成祖多得朵顏三衛之力,對於三衛,本朝一貫不曾薄之,故而允泰寧在遼陽放牧。但泰寧部不僅不恭順,還利用對我大明地勢的熟悉,爲土蠻汗騎兵南下的嚮導,月前首領黑石炭率萬騎進犯遼陽,副將曹簠沒有預料,追至長安堡,我軍遭到敗績。故而臣才命禮部,在來表裡勾去了泰寧部互市的名字。”

林延潮聽了明白,原來之前在朝房裡,方逢時與張居正商議的是這件事。

小皇帝聽說遼陽戰敗立即追問:“這是何時的軍情?”

張居正道:“就在剛纔。”

小皇帝恍然道:“泰寧衛乃是我朝臣屬,眼下背叛不說,還有什麼臉面來求賞賜。”

於是小皇帝對譯官道:“你告訴他,泰寧部犯境,故而取消了其入貢資格,朵顏部務需與泰寧部劃清界限。”

譯官講完後,朵顏部使節後,面露怒色,反而側頭上前上下打量起張居正。

朵顏部使節顯然不知張居正在大明朝中的地位,當下說了一大通的話,然後推了推命譯官讓他翻譯。

林延潮這幾日經過馬譯官他們培訓,眼下也是粗通蒙語,這些話他聽懂了十之七八,此刻不由冷哼一聲。

而使節身旁譯官則是臉色蒼白,着急着解釋着什麼?但朵顏部使節卻昂起了頭,不作理會。

小皇帝見了這麼一幕道:“譯字官,他說什麼?如實道來。”

譯官神色有幾分驚慌,當下道:“陛下,朵顏部使臣說,蒙古大汗土蠻汗他們曾多次聯絡朵顏三衛,各部的塔布囊一併進兵南下,攻打遼東,錦州,再圖謀京師。但我朵顏部塔布囊一直念在乃我大明多年的臣屬,沒有答允,不僅如此,還勸三衛不要隨土蠻汗進兵。”

“他們說,希望此事陛下能給他們一個交代,否則……否則他們將與土蠻汗聯兵南下。”

譯官說完,滿殿譁然。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但是比起失敗而言,最令大明君臣震怒的是,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如同被心腹之人,在軟肋插了一刀。

插完了一刀,這人還要聯合你最大的敵人來搶你錢。

御座上的小皇帝是又驚又怒,滿殿大臣也是一併憤怒。

聽這譯官說完,朵顏部使節見了天子臉色,不由有幾分得意,雙手叉腰露出了倨傲之色。

小皇帝此刻憤而起身道:“爾等小邦,也敢如此猖狂!諸卿當如何置之。”

一名大臣道:“陛下,請將朵顏來使拖出午門,重重杖之!再命薊遼邊軍伐之,可直搗黃龍。”

此言一出,滿朝大臣都是紛紛點頭,幾名大臣都道:“番邦無禮,正當提大兵伐之。”

主戰派在大明文臣中一貫很有市場,既可顯得他氣節,就算說錯了,也沒有人會指責。

但處理戎務多年的大臣,以及張居正,張四維聽起來,都是皺起眉頭。開戰這樣的話,雖說起來很豪勇,也很提士氣,但大軍一起,勞錢糧無數,眼下大明的財力物力,要遠征朵顏部十分困難。就算出兵也不一定能夠獲勝,而且打蛇不死,朵顏部必定會報復,薊遼邊境恐****千里烽火,若是再來一次庚戌之變,誰擔當起這個責任。

這個道理大臣們都是心底明白,但沒有一人在殿上說出來。

因這朵顏部使者實在是欺人太甚了,讓主戰派說一說,當殿恐嚇一番,說不定能打下他囂張的氣焰。

這名大臣說完,譯官連忙翻譯斥之。不過這譯官氣勢不足,方纔幾名大臣的話,被他用蒙語翻譯下,變得軟軟的。

不僅恐嚇的效果絲毫沒有,反而令朵顏使節聽了不以爲然,連連冷笑幾聲,反而譏諷了幾句。

譯官聽了不敢翻譯,小皇帝知道也不是好話,也懶得問了。

這時大臣道:“陛下,年前泰寧衛塔布囊曾來朝貢,甚至恭順,這黑石炭部不過是泰寧衛一支,其作亂並非是泰寧衛皆叛。就算泰寧衛皆叛,也並非朵顏三衛皆叛。貿然興兵伐之,也恐傷了真正恭順我大明朝的番臣之心。”

這名大臣乃是主和派,見恐嚇無用,想要找個臺階給天子下。

小皇帝十分不滿意,人家朵顏部都上門來打臉了,若是不能當殿駁斥,那麼大明顏面何在?

於是小皇帝道:“元輔,以爲當如何?”

張居正道:“兩位大臣都言之有理,不過兩國交兵不辱來使,杖之也就算了,應重重斥之,打去起驕蠻之意,再書一國書給其部塔布囊告誡,若是其部執意與土蠻汗聯兵,也不失爲先禮後兵之理。”

小皇帝點點頭,重新於御座上坐定道:“值殿翰林何在?”

這時殿上一直站在階下的林延潮,走至殿前向天子行禮後道:“臣在。”

一時滿殿上所有的目光,都是看向了林延潮。

小皇帝問道:“朵顏部使者無禮,朕命你擬一國書斥之。”

聽了天子這話,張四維,王家屏等人都是替林延潮捏了一把汗。

他們都知道這國書都是,翰林與四夷官官員事先擬好,一般都是優容,賞賜番使的。但天子於大殿之上,寫國書申斥番邦使者,這卻是頭一回事,從來沒有前例。

更何況這國書,還要譯成蒙文。

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一百章 出山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第八章 背書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九百七十章 羊報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五百九十三章 話題性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五百零七章 家宴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