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

申時行答允替林延潮謀日講官之後,林延潮就放下心來。

在家中孫承宗很快就進入了館師的角色,認真教導起林延壽來。

另外陳濟川身爲管事負責外宅之事,至於林淺淺也是逐漸擔當起主婦的角色,替林延潮分擔內宅之事。在衆人齊心協力下,林延潮操心之事少了許多了,自己鬆了口氣,可以專心在官場上。

到了開印日,一個月的大假過完,林延潮又返回內閣任事。

林延潮是八月輪直內閣的,翰林輪直內閣期限在六個月,若非特例不會延長,所以林延潮在內閣再任事一個月,也就要返回翰林院了。

不過最後一個月裡,可不是等閒,萬曆九年開春的第一個月,迎來官場上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這件大事京官聞之,人人變色,人人膽寒,那就是六年一度京察。京察專門針對南北兩京的京官,而針對地方官的則是稱爲大計。

京察一貫是由吏部和督察院負責,對京官進行考覈,考覈項目有四科,八目。

京察一般是六年一度,偶爾也有例外,比如神宗皇帝剛即位時,張居正就發動了一次京察。

結果這一戰成就了張居正的赫赫威名。

張居正在這一次京察裡拿來重點開刀的就是六科給事中,各道御史。這等重要的檢察部門,被張居正來了一波大清洗。

最後經過這次京察,張居正將朝堂但凡是高拱門下一律清除,高拱門下自因此大罵張居正,不過也沒什麼好抱怨了,當初高拱當首輔時,他也幹過一次,主持京察排除異己的事。

除了高拱一黨,張居正還將與自己不和之人,貶官的貶官,革職的革職,勒令致仕的致仕。數年後京察又搞了一波,這時張居正權位已穩,但作得更過分。

比如右副都御史孫丕揚自知得罪張居正,若京察一開始必逃不了被清算的下場。所以孫丕揚覺得要這張老臉,在京察前主動稱疾回家。但是張丕揚沒想到,但到了京察時,張居正下面的言路大臣們痛打落水狗,連告疾在家的孫丕揚也不放過,又被這些人拖出來用無數奏章吊打了一頓。

張居正通過這兩次京察掌握了大權,百官從此對張居正俯首帖耳。

而這萬曆九年是張居正在位的第三次京察,大小京官們又想起了曾經一度被張居正所支配的恐怖。京城裡但凡非張居正一黨的京官,無不戰戰兢兢,惶恐不能度日。

京察前主動辭職在家是沒有用的,張居正要搞你,那孫丕揚就是最好的例子。

林延潮身在內閣辦事,也是感受到這一股風聲鶴唳的氣氛。

京官們驚恐到處找門路,不少同年,同鄉也是來請託在內閣辦事的林延潮,讓他說句好話。

不過林延潮本人也要接受京察,不過與百官不同,一般京官要接受吏科都給事中,都察院河南道掌道御史一一查問。而林延潮身爲翰林,不歸吏部,都察院考覈,而是由歸內閣考覈。

所以這日在內閣辦事的五位翰林,以及林延潮一併俱先至內閣。

五人先去張居正的內閣朝房外作揖,照例這等事張居正是不會處置的。接着五人來到張四維的朝房外作揖,張四維的機要中書董中書當下讓五人入內。

見到張四維時,幾人心底都是很忐忑。

張四維正在堂上喝茶,了五人來到值房內道:“先把自陳疏拿來給我過目吧。”

林延潮五人一一將自陳疏交了上去。

這自陳疏就猶如機關單位裡寫得年終總結,只不過比較狠,大部分官員會把自己罵得體無完膚。

這自陳疏只是一個大標題,官員還可自由發揮爲‘先請罷斥疏’,‘自劾疏’,‘陳乞賜罷疏’。因爲京察的罷免率非常之高,所以百官上自陳疏時都會先自請罷官,若是朝廷用你,自會挽留。

若是你真的逃不過被罷免的命運,那麼至少面子上好看一些。看起來是自己辭官的,而不是被朝廷攆走的。

這自陳疏不僅僅是普通官員上,若是內閣大學士,他們上‘自陳疏’也會自請罷官,而且還會在自陳疏加一個‘以清政本事’。

發一道如‘自陳乞罷以清政本事’這樣的奏章。

這是因爲內閣乃‘政本之地’,內閣不稱職就要去位,如此就能‘清政本’。

不過據林延潮所知張居正,張四維前幾日早遵例向小皇帝自陳求情罷職,小皇帝還下旨溫言慰留呢,這自陳疏顯然是官樣文章。

“下官無任戰慄隕待罪之至也!”

林延潮五人一併說道,這自陳疏一上,官員們就以待罪之身自居,等候上官最後處置,到底是走是留。

張四維將五人的自陳疏一一過目,待看到林延潮的自陳疏時,見林延潮寫到自己‘硜硜踽踽,不徑大道’。

張四維不由心道,這林延潮果真文采斐然,就是這自陳疏也寫得如此漂亮。

張四維知張居正不喜林延潮。

故而身爲次輔張四維也是要理所當然的與張居正一併不喜林延潮。

只是林延潮在內閣辦事這五個月,着實辦事十分得力,幫自己不少的忙。張四維下面幾個中書沒有一人比得上的,想到林延潮馬上要走人,自己還沒有找到頂替林延潮的合適人選,又不知要操多少的心。

想到這裡,張四維將五人的自陳疏放下,之後給五人一一寫了考語。

待寫到林延潮時,張四維猶豫再三,本來要寫個優等的,但想了想還是寫了箇中上。

寫完後張四維道:“你們五人在內閣辦事還算勤勉,我也不會爲難你們,明日過部考覈去吧,爾等不要多慮,好好在內閣辦事。”

聽了張四維這話,五人都是大喜放下心來。稱謝出門。

出門後,張元忭笑着對幾人道:“看你們戰戰兢兢的樣子,我可從來沒有擔心過,京察這麼多年,就沒有聽說一名翰林被罷官。”

聽張元忭這麼說,衆人都是點頭齊道:“聽陽和這麼說,我等就放心了。”

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二場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六十三章 林府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九百七十章 羊報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封推感言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第五十七章 講卷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二章 家有悍婦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