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

工部尚書方逢時,字行之,意爲逢時而行之,換句話說就是把握機會的能力特別強。

眼看着工部被戶部扒走二十四萬兩銀子,方逢時本該是心痛流血之際。

但方尚書他絲毫也沒有氣餒,就在潘季馴說,今年黃河河水清澈,自華陰以東清者百餘里時。

方逢時眼皮一擡,從椅上站起來到張居正行禮。

張居正笑着問道:“大司空何故如此?”

方逢時畢恭畢敬地道:“傳孔聖人出生時,黃河水一夜之間清可見底,故而有言聖人出,黃河水。此乃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故而黃河萬里一時而清,此乃大大的祥瑞和吉兆啊,而當今聖人是誰?唯有爲聖君,保江山,扶社稷的元輔是也!”

“故而老夫怎敢不來拜元輔啊!”

方逢時說完,衆官員們交頭接耳。

工部侍郎金立敬也是從椅上起身道:“大司空所言極是,子駟昔日有言,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事實上有傳聞黃河五百年一清,有人言千年難見黃河清,這……這真乃是千古吉兆啊,元輔!”

黃河千年一清,也是誇張,不過明朝官員普遍認爲,黃河清乃吉兆。

因爲永樂二年時黃河水清,朱棣起兵奪了朱允文的天下,而得了皇位,故而黃河水清之時,也代表天意,可謂是奉天承運。這朱棣也是自然被視爲聖人。

所以自朱棣以後,官員普遍將黃河河清視爲吉兆。

張四維也是道:“元輔此可喜可賀啊,僕家人來信,說自蒲州以東,黃河水面澄清,澄瑩見底,河魚歷歷,大小可數,可知此言不虛啊!”

見次輔也是拍馬屁了,衆官員當下一片歌功頌德之詞。

張居正也是失笑道:“不穀豈敢當此之言,聖人乃是當今天子纔是。昔年回鶻嗢沒斯部內附時,不穀曾向天子進言,垂衣而治,際河清海宴之期;乘鉞有虔,鼓雷厲風飛烈之期,不意真有此之兆。”

河清海宴說得就是太平盛世,黃河水清,大海平靜,四方無事。

張居正在給天子的奏章裡說,河清海宴顯然他也是在心底認爲,黃河清乃天下太平的意思。

但林延潮在一旁聽了,心想黃河水清,真的沒事嗎?

恰恰相反,宋徽宗在位時黃河水清了三次,然後。。。。。

元順帝在位時,黃河水也清了二次,結果幾年後明軍攻破大都。

當然到了明朝,朱棣奪位那一次黃河水清,也成了改朝換代的吉兆。

清朝皇帝都很重視河務,康熙即位之初曾說,他將河務,漕運,三藩列爲三大事,夙夜厪念,將這三件事書於宮中的大柱上。

清朝爲治黃河,創立了一種稱水定天象制度。

所謂稱水定天象,就是讓汛兵去黃河取水,以水的輕重,來與往年對比。若是取來的黃河水重,那麼當年則需注意防汛,若是黃河水輕,那麼需注意防旱,這制度的預測準確度極高。

所以林延潮從黃河水清的話中,得出今年黃河流域必有大旱的結論,是有根據的。但是當時的人都不知道這一點,明朝的大臣還是用河清海晏來形容太平盛世,以此向天子歌功頌德,來換得自己加官進爵。

林延潮頻繁目視潘季馴,但見這位黃河治水名家,卻絲毫沒有發覺,反是捏須道:“若是今年黃河汛災不起,那麼也可稱得上太平的一年了。”

林延潮頓時無語。

林延潮將地上的筆拾起,但心情繁亂,在案上沒有再寫一字。

到底要不要說?林延潮左右爲難。

若是說了,那麼就掃了張居正的面子,觸怒了張居正是什麼後果,那些例子就不用多舉。

自己的日講官泡湯了不說,自己之前的辛苦也是白費,更有甚者,甚至會被罷官。

但是不說,自己良心何在?

一旦大旱,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數省,就要有千萬百姓受災。史書上有言餓殍千里,糧盡食人……

想到這裡,林延潮不寒而慄,他不由起身欲語,但這時官員們都在爭相拍張居正的馬屁,自己哪裡插得了口。

林延潮又坐了下來,見坐在自己案前的潘季馴,不由心念一動。

於是林延潮故意問道:“制臺,敢問今年黃河沿岸雨情如何?”

潘季馴聽林延潮這麼問,懶懶地道:“怎麼你問這話何意?”

林延潮道:“制臺,下官以爲黃河水之所以清澈,可能是今年雨水不豐,故而沿河泥沙不下,因此河水清澈。”

潘季馴聽了嗤笑道:“此真無稽之談,老夫治河幾十年,從未聽說過有這道理。你不要道聽途說,鬧得漕弊論一般的笑話。”

說完潘季馴轉過頭去,不欲與林延潮再談。

而林延潮則是怒起,心道好你個潘季馴,還是拿我當菜鳥啊,說人不揭短的,再說了黃河雖沒有五百年清一次,但幾十年也是有的,你幾十年任上見黃河清澈也是第一次,第一次聽過這道理也不奇怪啊。

林延潮本想讓潘季馴替自己說項,來勸說張居正,以他治河專家的地位,來向張居正陳詞肯定是把握更大的。但他卻認爲自己之言可笑,可想而知,連潘季馴都如此認爲了,自己又如何說服張居正?

林延潮坐在案上,握住手中之筆,但筆下卻再也沒有寫一個字。

堂會就如此過去,各部尚書,侍郎都是離去了。

堂內只有張居正,申時行,潘季馴幾人尚在商量政事,一旁的董中書已是在收拾桌上文稿,還笑着與林延潮道:“宗海,怎麼還不走?”

然後又低聲說了一句:“不知宗海肯不肯賞臉,晚上請你金臺閣賞月飲酒,再引薦幾位同僚,包準你不虛此行。”

林延潮聽了這金臺閣可是京城裡有名的銷金窩,美人如玉,美酒美食還有臨着玉河,可是第一等的好地方。

“好啊。”想到這裡,林延潮應了一聲,在桌上收拾文稿。

待見眼前張居正,申時行,潘季馴正要走出堂房時,林延潮突地心下一橫,幾步上前趕張居正身前長揖不起。

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五百七十二章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第七章 洪塘社學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發個單章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大結局上篇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七十三章 講會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答書友問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新鹽法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三章 能否讀書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