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

大明門外百官已是聚齊。

張四緯,申時行兩位閣臣,六部幾位尚書都是昨日參加評卷的讀卷官,都纔到了不久。

雖說沒有御史禮部官員規範禮儀,但大明宮前百官卻自動分出一條道來,讓這幾位重臣走到百官最前。

申時行,張四維與幾位尚書,如往常般簡單說了幾句,目光不時看向了那些新科進士們。昨日天子已是欽點了三鼎甲,並填了金榜,這一科的狀元,頭甲誰屬,十位讀卷官胸中早已瞭然。

但新科進士,以及百官們都還不知道,所以試圖想要從幾位讀卷官的目光中,讀出些什麼來。

景陽鍾徐徐敲響,張居正所乘的一頂乘輦停在大明宮前。百官們分在道旁,恭敬地躬身向乘輦作揖。

百官皆要徒步入宮,唯獨張居正可乘輦在宮中行走,這是天子給予這位輔國重臣殊榮。

乘輦在大明門前停下,張居正的目光越過百官,看向那些穿着藍羅衫的新科進士。

張居正的目光來回了一陣,最後落在那位十九歲的少年身上。

他在人羣中並非顯眼,但這一科如此年輕的進士,就那麼幾個,故而一眼就認出了。

張居正的目光在他身上一頓,就轉過頭去,合目養神。

而百官仍是不住向新科進士那眺望,心底雖有期待狀元是誰?那個閩地少年,是否能三元及第,但不過想到片刻後即可知曉,也沒太多急切。

大明門開啓,張居正的乘輦先一步入宮,至於文武百官分左右掖門而入。

而守門指揮千戶。檢查門禁,辨視官員身上牙牌。

“恭賀兄臺!“

“同喜!“

聽得宣旨去皇極殿覲見,衆進士們臉色上都喜氣洋洋。金殿傳臚的一刻終於開始了。

十年寒窗苦讀,等着就是這一刻。

身爲會元的林延潮虛手扶了扶插着簪花的烏紗帽。手捧笏板,與新科進士隨文武百官進大明門。

如殿試時一般,單號走左掖門,雙號走右掖門

林延潮步履輕快起來,隨着景陽鍾步入宮門,跨過的門洞的一刻,越過宮牆的旭日正照耀在自己臉上。紫禁城宮牆和琉璃瓦上。

紫禁城雖沒有九重門,但五重宮門還是有的。林延潮帽插簪花,手持笏板走過了大明門,承天門,端門,來至午門之前。

百官和皇室勳戚在午門前金水橋南排班。排班按照官位尊卑列隊,文官位東面西而立,武官位西面東而立。

而負責糾察的御史手捧着黃冊名薄開始點名,若是官員有咳嗽,吐痰,笏板掉落。步履不穩失儀舉止,也會被御史記下,聽候參處。

悠然的景陽鍾已是停下。鼓聲三響。

午門之上五座城樓如雁翅般排開,白熾的日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淡紫色的光芒。

兩隊身穿金色飛魚服,頂盔貫甲大漢將軍,邁步雄健的步伐自午門側門,腋門而出護道排列。數百大漢將軍叉着腰,手持金瓜、寶頂、旗幡站在奉天門兩側,盔甲光芒耀眼不容逼視。

這時候一道又一道的聲音從午門之後,由遠及近地傳來。

“……金鑾殿上面聖!”

“……宣新科進士入宮。金鑾殿上面聖!”

傳旨太監站在午門朗聲道:“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入宮。金鑾殿上面聖!”

隨即數百大漢將軍齊道:“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入宮。金鑾殿上面聖!”

林延潮與三百名進士一併都是心潮澎湃,有數十名進士在這一刻,忍不住流下眼淚來。

“謝陛下隆恩!”

林延潮與衆進士們,在鴻臚寺官員作爲導駕官走過內金水河上五座漢白玉金水橋,引入午門,又經皇極門(奉天門),終於來到皇極殿,這也是百姓口中金鑾殿。

皇極殿殿頂的垂脊獸,十樣俱全的,中極殿及建極殿只有九樣。

身爲金鑾殿最少不了的就是各色龍樣。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殿前丹陛每層都有螭首探出,若下雨之時,可見千龍吐水的一幕。

而數不清的大漢將軍,手持着手持金瓜、寶頂、旗幡的,一層又一層地站在皇極殿四周的漢白玉須彌座上。

皇極殿可容數萬人的廣場極度空曠,襯托出金鑾殿格外威嚴,令人從心底感覺肅穆靜謐。

林延潮穩步邁入皇極門,廣場上文武百官分作兩列,沿着御道齊進,詣近丹陛時,同時轉班,文官位東面西而立,武官位西面東而立。

按照禮制,文武官員左右周旋時不可背對北方。

除了常朝官員外,身爲風憲糾儀官的御史,站在最末,面北而立,負責糾察百官禮儀,

位居文官班首的,自是張居正等三位閣臣,而錦衣衛官作爲武官班首相對而立,第一班後都有紀事官,負責記錄朝堂奏事。

金鑾殿下,百官肅立,大臣師師,小臣濟濟,象笏金繡,班行整齊。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新科進士們,站立位於文官之後,看着雄偉的金鑾殿,都是屏息靜氣不敢說話。

林延潮此刻也沒抱着穿越者的心情,什麼不就是故宮嗎?老子上一世來了都不愛來了,還吃了碗麪,撒了一泡尿等云云。

僅拿宮殿前的玉墀來說,上一世看去就是比較大塊的臺階而已,但此刻石階以丹漆地,望去都是硃紅色,一級一級而上,使得畫面一下變得鮮豔起來,又襯托出皇城的貴氣。

而故宮丹陛之下也沒有百官朝牌,在大明的紫禁城裡,百官朝牌按照一品至九品而書,分左右立在木柵上。文武百官按照品級,一排一排的序立侍班。

丹陛上平日不見動靜的十八尊銅爐、現在吐出縷縷香菸,林延潮從下望金鑾殿如身處雲霧中,如蓬萊仙閣一般。

這時丹陛之上,陡然叭的一聲的鞭響,那響聲之大,幾乎抽得人心尖一跳。

林延潮看見數名給事中、御史手持靜鞭揮鞭自如,這靜鞭由黃絲編織,鞭梢塗蠟,有三四丈長,呼哧呼哧地舞在空中,再重重抽打在地上。

叭,叭又是兩記鞭響後,靜鞭如巨蟒一般趴在地上。

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八百三十二章 陰謀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蘆花蕩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七百九十章 對策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答書友問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零五章 歲初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四百七十章 牛人八百二十一章 新青苗法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