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

宣殿試前十入殿覲見?

文武百官聽了都是表示一頭霧水啊!

因爲金殿傳臚裡沒有這個流程啊,一般召見之後,就進士謝恩,然後禮部張貼金榜於長安門外了。

但是殿試之後,天子召見進士入殿,這也就是要君前奏對了。很多官員當了幾十年京官,可能也沒幾次面聖,更不用說君前奏對了,這可是天大的殊榮啊。

站在金鑾殿,無緣入殿的四品以朝官,都是一臉羨慕看着入殿十名新進士。

衆朝官都是仰望着在丹陛御道上緩緩而行的林延潮。

在龐大金鑾殿前,這位少年一手提起袍角,襯得有些渺小,但他卻步伐堅定,一步一步走向金殿,陽光側照,拉作一道長長的人影。

一百三十六年後,大明又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這是科舉盛世,當今文魁,而天子召見獲此榮譽的狀元入殿奏對,這是彰顯文德,也是向讀書人示天子科舉取士的求賢之心。

其餘伏於闕的進士們也是滿是羨慕,金殿傳臚之後接着金殿策問,這可是開科舉來第一例。恐怕若非庚辰科有個林延潮,這些殿試前十的士子,也不會有此殊榮。

當林延潮跨過金鑾殿的門檻時,但殿上左右相對的四品以上文武官員們,不約而同地朝殿外看去。

金殿傳臚每三年一次,但金殿傳臚後入殿覲見還是頭一遭,他們都想看這位三元及第的狀元,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但見這位狀元果真年輕,年紀只是與天子年紀相仿,從殿至殿上一步一步走來,既不倉促。也不遲慢。在滿朝大員的目光中,天子威然的儀駕,從容而行。行止沉穩老成,這等鎮定。絲毫不似一位少年。

幾個官員暗自點頭,狀元文章寫的如何不知,但這等表現已是相當的難得。

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

林延潮跨過金鑾殿上的門檻,看去金鑾殿上自是金碧輝煌,檐施以密集的斗栱,樑枋上飾以和璽彩畫。地上鋪着金磚,滿殿站立的大臣,都是朱紫大員。

文官大員緋袍,補子上是錦雞,孔雀,武官大員亦是緋袍,補子上則是獅子老虎。

在天子的須彌座左側站得是三位身穿蟒服的閣臣,右側站得是錦衣衛使。

年輕的天子坐在須彌座上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上,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分別是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身後則是七扇雕有云龍紋的髹金漆大屏風。

林延潮入殿之後,將目光低垂,然後根據鴻臚寺官員指引。來到殿內一處方磚上站定,身後張懋修,蕭良有等十名進士都是依名次入殿。

御座上的天子,戴着皮弁帽,身上是絳紅色龍袍reads;。這位少年天子,精神也不錯,雙目炯炯有神,眉宇之間自有銳氣。

不過林延潮知不可將對方當作少年視之,這位是大明在位最久天子。同時也是背上怠政,斂財等等罵名。

現在坐在御座上的朱翊鈞。對殿問道:“面可是新科狀元?”

朱翊鈞的玉音聽來由丹田而出,顯得宏亮清朗。

林延潮畢恭畢敬地答道:“臣侯官林延潮。科試第一甲第一名!”

朱翊鈞問道:“卿既居第一,可何之思?”

林延潮答道:“科舉之事,乃爲國取士,論才求賢,臣雖居第一,不敢稱第一。唯有竭盡所能,爲君盡忠,爲民盡力,以報答皇恩而已。”

朱翊鈞笑着點頭道:“卿真忠君之臣也,我皇明開科舉以來,唯有商文毅公一人三元及第,憲宗皇帝贊其性資剛直,操履端方,乃是輔國重臣,朕常追慕之。而今又添卿,卿年紀輕輕,已是三榜魁名,四海之人無不仰你之才華。今日殿上,你有何策要教朕呢?”

朱翊鈞每說一句,殿紀事官手持大筆在刷刷地在書上揮墨。

滿朝文武臣子,也是對天子點頭稱許,這是什麼?此乃天子賢士,故而虛心問,這是天子重學好問的聖德啊!

換了一般年紀輕輕的士子,到了這一幕,腦子就一熱了,尼瑪的,這是天子向你親自顧問啊!說出去,這個逼老子可以裝一輩子,若是奏對的好,還可以得到天子賞識和重用的,甚至名留青史,君不見隆中對?

但見林延潮微一思索,有條不紊地道:“陛聖明,臣豈敢教陛。臣聞諸葛武侯有云,天子治國,當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司論刑賞,昭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後選拔能臣良吏,親賢臣遠小人矣。”

大臣奏對的平常話罷了,這並非是殿試策問時的水平啊,朱翊鈞心底有些失望,面上仍笑着道:“此明賞罰,選賢臣,善也。”

“陛,賢才乃國家之寶,古代聖王苦於求賢,傅說爲版築鼓刀之徒,高宗求之,呂尚爲渭水一漁翁,文王求之。高宗文王,智不足否?非也,蓋國無賢才,不足以爲治。鴻鵠之所以能遠者,因其有羽翼也;蛟龍之所以能騰躍者,因其有鱗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爲其有賢人而爲之輔也。故而臣望天子,能重選賢臣此爲一也。”

林延潮侃侃而道,朱翊鈞聽到這裡,眉頭也是舒展,不由稱許道:“林卿家,此真知灼見也,其二呢?”

林延潮複道:“昔李斯諫始皇有云,以吏爲師,以法爲教,此雖法家之法,但亦有可取。眼太平盛世,四海昇平,朝堂之上賢才濟濟,天子可師師大臣,爲聖君之範,此爲二也。”

“好,好,好。”朱翊鈞連道了三個好字,喜上眉梢,誰都看出天子龍心大悅,待要再問,卻聽身旁太監咳嗽了一聲。

朱翊鈞方纔想起,自己已是問了林延潮三句了,若是再問去,則失了天子該有的分寸。

再說還有其他九個人在堂呢。

朱翊鈞不免有些意猶未盡,一旁大臣們都是重新打量向林延潮,心道,狀元郎簡在帝心,前途長遠啊!

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五百七十二章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九百七十章 羊報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三百三十一章 如出一轍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單章兼請假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五百七十章 賞賜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