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

文林社社集之後,林延潮當下閉門謝客,在家讀書。

而那些來請教林延潮學問的讀書人,也知林延潮會在文林社出入,故而對於林延潮平日謝絕見客也是可以理解。

如此林延潮一舉兩得,既是給自己空出了清閒,又是替文林社擴大的名聲。

所以林延潮又恢復了,當初安樂在家,手不釋卷的快活日子。

這數月,林延潮忙着文林社之事,家裡也是發生幾件事。

首先是三叔三嬸在東門大街那傾銀鋪,二月時候就開張了。

在自己老丈人程員外的幫忙下,三叔在開張之前,就去各處拜了山頭了,打下關係之後,傾銀鋪就順利開張了。

開張後,生意還算不錯,出乎三叔的意料。

本來以爲據六月還有一段時間,在一條鞭法以前,六月是收夏稅,在閩地過去是折以絲絹抵稅的,而眼下改繳白銀。至於十月的秋糧,那更遠着。故而想過去百姓用銅錢換銀的時候還沒到。

但意外是,生意仍是不錯,原來除了夏稅秋糧之外,老百姓還要不定時交納丁稅(大明朝還沒實行攤丁入畝),雜役(即親自出力的力差,給錢替差的銀差),裡甲三辦(包括朝廷向地方徵收部分土貢),一條鞭法實行後,力差也可用銀來抵,不用再身體力行地服役了。

傾銀鋪上門的百姓都是交納以上各稅的,此外就是去年夏稅秋糧欠稅的,官府上門催科了,老百姓趕緊來用銅錢換銀子的。

白銀兌錢比例一兩對九百錢,童叟無欺,若是遇到洪塘鄉的自家親戚,三叔還會再偷偷給個人情價,按照林高著老爺子的話,這是照顧鄉親,人不可忘本。

另外傾銀鋪還提供大錠銀換小錠銀。小錠銀換大錠銀的業務,所以即便不是在六月,十月的繳稅旺季,生意也是不錯。

開店這幾日。三叔和三嬸都在鋪子張羅着,偶爾纔回家一趟,上一次林延潮正巧見到三叔時,但見他頭戴瓜皮帽,身上也插起了菸袋。一身錦衣,好一番富貴氣派樣子。

看來三叔錢還沒賺到多少,但經營這麼一個大行當,世面卻見得廣了,整個人氣質也是不一樣了,把在衙門裡身爲經承的大伯,都給比了下去。

看得大娘是一個勁的發酸,也是,原本大伯大娘在家裡是長房的,地位最顯赫的。但混了幾年,林延潮一飛沖天成了解元,也就算了,連一貫看不起的三叔居然也越來越混出個人樣來了。

於是大娘將希望寄託在林延壽身上。林延壽上一次縣試落榜,家裡人將他再度送入了書院寄學,讀得如何就不知了。

但在大伯大娘的口中,每一句話還是誇着並信任着自己的兒子的。

林家氣象日新,林高著也是高興,他也已是調任倉大使,在周知縣離職下。總算是將差事辦下來。

倉大使沒有大事,倉裡平日有鬥級,副使,攢典。修倉夫,庫子看着就好,林高著每日去一趟就可以了,他老人家就整日喝茶,看戲,抽菸就好了。

至於林延潮中舉後。也陸陸續續有破落戶來投靠,想要寄籍於林家名下爲奴,要詭寄田地的也有。

衆所周知,窮秀才富舉人。

秀才可以窮得一文不明,但舉人後就與苦難日子說再見了,那是因爲舉人可以免稅免役。

舉人突然中舉後,一夜之間名下土地多個上百畝都是很正常的事,這都是別人將田地寄在你的名下,以此避稅的。

詭寄田地這對林延潮一家當然是好事,但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卻是一場災難。大明後期稅賦艱難,國家拿不出錢,去打遼東的後金,不得不三次對民間加稅,最後導致自耕農破產,李自成率領流民滅亡了大明。

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於很多田地,以詭寄的形勢被士大夫和皇親權貴吞沒了,導致朝廷無稅可收。

林延潮與家人商議後,告誡他們不許詭寄田地。這倒不是林延潮高風亮節,也不是要與潛規則開戰,原因是眼下正值嚴打,風聲太緊。

張居正上臺後,一直在積極進行在全國清丈土地,嚴查這等官紳詭寄的行徑。

故而無論後世對張居正改革如何詬病,但僅這一項無人可以指責,在歷史上,張居正執政期間,全國共丈出歷年詭寄、隱漏及開墾未報的土地達一百四十七萬餘頃。

一百四十七萬餘頃是什麼概念,洪武二十六年,天下土田不過八百五十萬。以後歷次丈量,只有少,沒有多!

這等雷厲風行的手段,既空前也是絕後,大明除張居正外再無第二位首輔,敢如此向既得利益者開戰。因爲這是要被全天下士大夫,戳脊梁骨罵的。

作增量容易,作存量難。說句通俗的做蛋糕容易,分蛋糕難。除了改朝換代,膽敢在體制內改變分蛋糕規則者,絕難有好下場,前有商鞅,後有張居正。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十個字,張居正可稱得上踐行者。

所以林延潮中舉後,告誡家人不可答允別人詭寄土地,至少在幾年內不可,被查出來雖是沒事,但卻影響自己經營的聲譽,若是萬一會試前被查出,甚至影響自己的功名。

故而小不忍則亂大謀,林延潮眼下小有身家,也不是缺這點錢的人,於是再三告誡家裡不可答允別人詭寄田地。

但是寄籍爲奴的,林延潮倒是不反對。

家裡也需人手,林淺淺身爲解元夫人,林延潮也不能讓她整日忙於竈臺上了。

何況大伯早有這個心思,買了一戶人家,女的平日粗使婆子,煮茶燒飯,打掃屋子。

男丁則是牽車餵馬,開門迎客,他們家的男童,則給了給林延潮,林延壽使喚作書童。

這一家三口人就住下前院南間的廂房,展明屋子的對面。家裡人口一多,林高著正與鄰居商議一個好價錢,將隔壁的宅子買下來。

在寫着解元第的小巷子裡,林府的人口漸漸也是多了起來,愈發有了大家族的氣象。

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三章 能否讀書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八百九十章 投書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九百七十章 羊報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單章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一千章 經史並重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