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

端午過後,天漸漸熱了,暑氣上涌。

省城西郊的西山正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

晨曦之,白雲入山,草木豐盛,山野幽曠,山腳農田阡陌之處,則是洪山村。

山上有一寺,是有名的禪林,遠遠望去,可見歇山頂的重檐,琉璃色的瓦,脊上瓦飾,閃耀晨光之中。

爲了置身這場風波之外,林延潮索性就在此寺內小住,順便也當作避暑讀書。

每日聽着晨鐘暮鼓,吃着素淡的齋飯,在寺內讀書著書,偶爾與幾位老僧一邊品茗,一邊談禪說經,遠離着世俗之事,這等生活恍惚如隱士一般。

展進三五日也會上山一趟,給林延潮帶來山的消息。

果真如他所料,自己上山後,陸續有人上門拜訪,多是爲陶提學之事,多是希望他以文林社社首的名義來牽頭此事。

不過林延潮並沒答允,他的意思也很顯然,若是省內士子要聯名保陶提學,自己可以附名,但是要他出頭組織此事,甚至讓發動文林社的力量,號召衆人來他絕不答允。

故而他避居山上,免得有人因此請託,最後傷了交情,畢竟陶提學對自己有恩,若是自己不做點什麼,說不過去。

期間林延潮也讓展進找陳行貴,讓陳行貴尋那位錦衣衛百戶陸鳳梧,託這位仁兄與陶提學帶話,看看他有什麼事吩咐。

陸百戶還是很夠朋友的,傳出陶提學的話來。陶提學託林延潮照看他的侄兒。

陶提學這侄兒,是兄長陶承學之子。陶承學乃應天府尹,與首輔張居正政見一貫不和。陶承學之子陶望齡,十三歲。在鄉間譽爲神童,隨他伯父在閩,陶提學被抓時。正好在身邊。

林延潮聽了後,當讓展進去將陶望齡接至山上來。

其實陶望齡也在陶提學屬一個官吏家裡暫居。不過林延潮擔心有宵小會對陶望齡不利,故而接他到自己身邊住,也替陶提學照看此子。

陶望齡本是不答允,後聽說林延潮是解元郎,當欣然同意,說是要來請教學問。

於是林延潮將陶望齡接至寺裡暫住,還有徐火勃做伴,每日林延潮自己讀書。閒暇時也指點二人學問。

山間無歲月,讀書不知年。

林延潮漸漸也喜歡,這般遠離喧囂,靜靜作學問的生活,於是就這麼在山裡住着,除了偶爾回家與淺淺小聚,其餘都在寺中讀書。

如此日子,也就這麼過着,同時林延潮也關心着朝堂之上的大師。

自福建巡撫劉堯誨,升任兩廣總督後。福建新巡撫是龐尚鵬。

龐尚鵬有能吏之稱,在兩淮整頓鹽法,頗有政績。後因動作過大,惹毛了權貴被削官爲平民。後張居正將其起復,任福建巡撫。

龐尚鵬能得張居正重用,是因其敢於任事之名,當初整頓兩淮鹽法,觸怒權貴而被罷官就是實證。此外更重要原因,就是龐尚鵬是張居正一條鞭法的積極擁護者。

張居正對龐尚鵬有起復之恩,在給他信裡道,讓龐尚鵬任福建巡撫。並非是引之康莊,而是頓之畏途。希借龐的威望,憚壓人情多變的閩地。

當時閩地情況不妙。爲了備倭,稅賦很重。嘉靖年間時,丁稅徵銀四分,米一石徵銀八分,稱爲丁四米八,至去年林鳳俯誅才降爲丁四米六,但即便如此,仍欠軍餉銀二十二萬兩。

龐尚鵬的前任劉堯誨,推行一條鞭法兩年,但卻在地方遇到阻力,一直繼續不去。劉堯誨罷免兩名不稱職的縣令,仍是不管用。

不過龐尚鵬到任後,稱爲行江陵柄政,積極推動一條鞭法,丈量田畝之事,在他雷厲風行的手段之,不過半年將一條鞭法強行推至全省。

被張居正稱爲人情多變的閩地豪強,最後還是屈服在龐尚鵬的鐵腕之。

國家大事對林延潮眼而言,還太遙遠,自己現在只需順勢而爲就好了。此事對林延潮而言,一條鞭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家的傾銀鋪生意子變得紅火起來。

百姓要用銅錢兌換銀兩,以交納丁稅糧稅火耗,其中未必便利多少,但對於商人和朝廷而言,卻是賺得盆滿鉢滿。

這幾個月,三叔和三嬸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林家的生意也是走上軌道,印證了林延潮的先見之明。

此外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消息傳來,張居正之父去世了。

林延潮將展進給自己送來的邸報,放至一邊,然後看着寺外落日斜陽。

寺裡的鼓樓上,僧人敲起了暮鼓,鼓聲地傳至耳邊。

林延潮記得當初看過明史,一場大的風波已起。

按照禮制,張居正父喪,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爲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此稱爲丁憂。這點就算官至首輔也是不例外,因爲大明以孝治天。

衆所周知,張居正是要將一條鞭法和丈量田畝,推行天的。一條鞭法和丈量田畝,龐尚鵬稱爲江陵政柄,眼福建一省不過是試點,明年就要推行至全國。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居正卻必須回老家二十七個月。

一回老家,張居正所謂的萬曆新政馬上就人走茶涼了,俗稱歇菜。

他任首輔五年的心血,就要一遭而毀,比如他當初對付自己的政敵,林延潮業師林烴的兄長林燫一般。

林燫萬曆二年回籍丁憂後,這位前南京禮部尚書,堂堂二品大員就一直家裡蹲,再也沒有起復的機會。

張居正回籍後,大明將何去何從?

就在朝堂上對此事議論紛紛時,張居正給出了答案,向朝廷請丁憂。

衆人都贊張首輔,果真爲百官楷模,事親至孝,真當我等好好學習一番,你好自去吧,朝堂上之事交給我等了!

但是奏章到了天子那,十五歲的天子詔,奪情(不行)。

張居正再請丁憂,天子再拒之,元輔,你不能走!走之國將不國!

接着張居正再……天子再……

頓時,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一套簡直是三辭三讓的戲碼。

你們這是在戲弄我等的智商啊!

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五百九十八章 事功之學(謝午後陽光書友的盟主)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七百八十章 進言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