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

儘管有戲弄的嫌疑,但是戲還是要繼續演下去。

張居正請求丁憂的奏章和天子下令奪情的奏章,在相距不到一千米的文淵閣和宮城裡,來回丟來丟去,然後奏章的內容,由六科廊房發抄,供大小官吏閱讀。

衆官員見這心底大罵,你們倆個演技也太差了,可以聊天搞定的事,直接給搞成了作秀,你們倆他孃的不是在逗我。

於是吏部尚書張瀚忍不住率幾十名官員上門拜訪張居正,你還是丁憂吧(你還是別裝了吧)。

張居正道是天子不讓我走,不是我不走。勸阻無果後,張瀚出張府後,仰天長嘆,三綱淪矣。

因爲這一句話,幾日後,二品大員,堂堂吏部一把手張瀚因一件小事,被彈劾,朝廷勒令致仕回家,這裡沒你事了,回家養老吧。

百官皆怒,彈劾張瀚的是給事中王道成、御史謝思啓。

給事中和御史合稱言官。

言官在大明,簡直堪比今日出沒論壇裡的噴子。噴子的特點是,毒舌,好戰鬥,不管你是皇帝,首輔,或者什麼人都敢噴。

言官也是。

但這些言官,到了張居正當朝後,集體啞火。成了江陵大人,放養的忠犬。

張居正奏摺裡有一句寫道,巡撫官員有延誤者,六部都察院舉之,六部都察院有容隱者,科道官員舉之,科道官員隱欺蔽者,臣等舉之。

在萬曆朝張居正就是科道言官的老闆。

張瀚用言官彈劾強行罷官,用屁股想都知道是誰幹的。

衆官都想,好個張居正,這邊對百官講,不是我想走,是皇帝讓我留。這邊卻讓手下言官,把張瀚趕回家了,這可是真卑鄙!

隨着張翰勒令致仕。張居正一黨以爲事情已了,集體上書挽留張居正。

天子道既是百官所議,那朕準了,就奪情吧。

眼見張居正就要成功。但文武百官不是吃乾飯的,科道言官息聲,那誰來不平而鳴?

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上書,彈劾張居正奪情之事。

吳中行。趙用賢二人原先都是庶吉士,要在大明朝成爲一名庶吉士,第一必須是三百進士中一員,第二年齡不能超過四十歲,第三每省的名額平均分配,一省只能有一個。

庶吉士在翰林院三年實習期滿,進行考覈,走了叫散館,留下的叫留館。

吳中行,趙用賢被准許留館。繼續在翰林院進修,一個爬到了編修,一個爬到檢討,大好前途在等着他們。這時候的翰林官都會在翰林院裡低調做人,只要平平安安熬資歷,將來混出頭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吳中行和趙用賢不幹,上本與張居正死磕。

翰林上本是一種越權行爲,一個不慎就會丟官,但該說話的滿朝言官都不說話,那麼就讓我等翰林來吧!

隨便說一句。吳中行,趙用賢乃是隆慶五年進士,是張居正門生。

不提翰林官的身份,門生上表彈劾座師。也是大明開國以來的頭一遭,頓時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吳中行,趙用賢上表後,艾穆、沈思孝又進表。

但上書的結果,天子下令對四人杖責,削籍。也就是打完板子後,再削籍爲民。

天子道,爾等欺負朕躬年幼,妄圖趕走輔弼,使朕躬孤立無援而得遂其私,再有上表者,以謀逆之罪論處。

李太后也開口了,就讓張首輔,輔天子到三十歲吧,你們不要亂bb了。

天子,太后一併決定,終於大臣們不敢說話了,再說話就是謀逆,要殺頭的。

但是朝堂上不說了,卻堵不住悠悠衆口,言官,大臣不敢說,但讀書人,生員卻敢說。

於是張居正上奏道,講學之事,其徒侶衆盛,異趨爲事,大者搖撼朝廷,爽亂名實,小者匿蔽醜穢,趨利逃名。

朝廷下詔禁燬天下書院,先禁燬應天府等處書院六十四處,而濂江書院名列其中。

朝廷的政令,傳至福建。

龐尚鵬正大力督促一條鞭法收稅之事,當官員拿着朝廷政令送到他的手中。

龐尚鵬乃張居正的親信,看了後,於是毫不猶豫地下令,禁燬濂江書院,風池書院等三座書院,禁止講學,將書院拆毀,由地方官衙與錦衣衛同署此事。

閩縣知縣賀南儒接受這差遣後,好生爲難,濂江書院是由濂浦林家一手創辦的,此林家出了四位尚書,八位進士,要他去禁燬濂江書院,就是惹毛了林家,借給他八個膽子也是沒辦法。

但這是巡撫的命令,也是當今首輔大人的意思,他卻不得不辦,否則他就要被革職。

賀南儒思來想去,決定先去濂浦林家登門拜訪,知會一聲。

於是賀南儒見到了小尚書相公林燫。

賀南儒沒有開門見山,而是道,首輔的父親正在喪事,閣下何不寫文拜祭?

林燫道,吾曏者忤地上,而徼之地下乎,大意就是過去他活在世上的時候,我尚反對他的兒子,而今死於地下了,我要去奉承他麼?

賀南儒被無情拒絕,然後又問,那張江陵要毀濂江書院怎麼辦?

林燫說,毀則毀亦,書院之存,非在院舍,而在心中。

賀南儒知行不通,當下只能照着章程辦事了。

這一切林延潮仍是不知。因爲他關注的點不在這上面。

西山上的白雲,望去飄渺猶如夢境。

林延潮在寺廟裡,整日讀書,平日教導徐,陶二人爲樂,閒暇時與僧人談經,這等隱居山林的日子過的十分愜意。

而劉廷蘭,黃克纘聯合舉人,生員上書之事,遭到了朝廷訓斥,指責他們不好好讀書,聚黨議事。

上書的八十餘名士子,都被錦衣衛請去喝茶,還沒被放回來。

此事都在林延潮的意料之中,他也不去理會,只是繼續居住在寺內,等這件事淡去。

這一天林延潮在禪房裡教徐,陶二人書經。

讀了幾篇後,就佈置了幾道八股題讓二人去寫,而林延潮則是埋頭繼續爲尚書作著。

這時卻聽見禪房外,黃碧友道:“宗海兄,大事不好了,官兵把咱們書院給圍起來了!”

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八百八十六章 局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六十八章 冬衣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二章 家有悍婦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單章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九百零七章 聖旨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七百九十章 對策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五百一十九 來客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大結局上篇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