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

京城,東郊民巷。

離着翰林院不遠處的一大門市房處懸掛着‘新民報’幾個字的匾額,這裡即是今年新開的新民報報館。

原本新民報報館就設在翰林院裡,但排版油印等等都是不便,所以就搬至了翰林院外。

經過這麼多年,新民報早已是成爲京城最大的官紙。

新民報與教化爲主天理報,側重政論的皇明時報二者相較,其所表現的就是沒有什麼立場。因爲沒有預設立場,所以什麼都可以談,內容更顯得親民化。當然新民報固然是什麼都談,但唯獨不談任何變法與新政之事,在這一點上顯得很謹慎。

此外新民報採用銅活字金屬印刷,如此確保了報紙印刷的時效性,精確度及美觀。這一點令皇明時報,天理報的編輯們實在是羨慕不已。

由此可知這處報館可不是隨便人都可以進,門口必須官兵駐守。報館裡當年從司經局裡借出的銅活字印刷磨具,僅僅這一套模具值得十幾萬兩銀子。

新民報這幾年的收入不少都拿來雕刻新字及備用字,但幾萬兩下去了,還時不時要刻新字。

不過現在新民報一個月進項上萬兩銀子,倒也維持得住。

這不今年在東交民巷這買了個氣派的報館,裡面兩棟兩層的新舊報樓供翰林編輯們辦事,還有幾十間拿來排字印刷,外頭則是京營的官兵來回把守巡邏。

放在衙門遍地的東交民巷這,報館乍一看過去還以爲哪個九卿衙門。

現在新民報大門是出入頻繁,報館的辦事差員,各衙門的胥吏,以及隨身兜着銀子想要在報上打廣告的商人們在此進進出出。

方從哲審完了一篇稿子,摘下眼前的靉靆閉目養養神。此靉靆乃是從南蠻手中購得,價值一百餘兩銀子。

方從哲目力一向不好,戴上這靉靆就能看清蠅頭小字了,故而十分喜愛,平日一向愛惜。

方從哲向來喜愛精美之物,本來以他的俸祿實買不起這靉靆,但身爲新民報主編他一個月可支得上百兩銀,手頭這才寬裕。

其實不僅方從哲如此,報館裡的翰林除了官俸,一個月還能領二十兩的潤筆銀,即時隨便一個辦差每月支三五兩銀子也不在話下。

方從哲睜開眼喝了一口茶,側頭看向一眼窗下在東交民巷裡往來的官轎民轎,然後對外道:“四民商鋪的餘掌櫃到門口了,你們誰替我迎一迎?”

作爲總編輯的方從哲深感疲倦,這才喝口茶的功夫,又來了一名不得不見的商戶。

談妥了廣告之事後,方從哲長出一口氣心想,這樣的廣告俗事,應該交給其他人去辦,自己還是專心在新民報的稿子上,如此一來報館又要大量招人了。

確實這些年方從哲頂替孫承宗出任主編以來,可謂是在京城的官場裡積攢了不少人脈人情。比起正在慈慶宮作爲皇長子講官的孫承宗而言,手中掌握的權利反而更勝之一籌。

現在在朝堂支持事功的官員中,方從哲已與孫承宗,及剛剛出任天津巡撫的郭正域可謂平起平坐,聲望更勝於袁宗道,李廷機,陶望齡三人。

當然方從哲自是知道,自己今日一切是拜林延潮所提攜的,否則他現在不過埋頭在翰林院中修史而已。

眼下京中輿論最關切的是在兩事上,一就是皇長子明年的出閣讀書,還有就是晉州之戰。

林延潮當初的報捷奏疏,着實令京中士林輿論間興奮,但還沒經半日的,石星隨即就上疏彈劾林延潮,將這股勢頭硬生生給按了下來。

至於天子對於晉州大捷,石星的彈劾都不置可否,又令人看得雲裡霧裡。

皇明時報,天理報對此都是諱莫如深,而熟悉晉州之戰這一切內情的方從哲,卻沒有在這個時候爲林延潮仗義執言,反而還將前方翁正春,史繼偕送來的‘戰地報道’給壓了下來。

對於新民報內部有幾位翰林對方從哲生出質疑,方從哲明明手中有有利證據卻爲何不發?

方從哲此舉實在有背叛林延潮之嫌,而官場上也有林延潮的門生明裡暗裡似質問似懇求,詢問方從哲的意思。

方從哲卻沒有明言,最後被逼了急了才道了一句‘局勢不明’。

當下就有數人指責方從哲實是‘明哲’,諷他保身之舉,其實爲了保住他新民報主編之位。更有甚者,林延潮被‘貶’去擔任經略,已是朝廷上下讓他‘背鍋’之舉,將來不可能返回京師。所以方從哲面對一個馬上要失勢的林延潮,也沒有要保他的必要。

方從哲知道現在自己被人指責爲忘恩負義的處境。

他到時不在意如此,而是拿起了下面翰林的一篇稿子。

原來稿子上寫得是李靖當年大破東突厥之事。

那時東突厥頡利可汗因屢敗於唐軍,所以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並表示願意入朝。

當時唐朝已是接受了東突厥的降伏,李世民還派出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安撫頡利可汗。

但是李靖卻認爲東突厥以爲唐朝議和,必會放鬆警惕,於是不經稟告李世民,自己率一萬精騎從白道出兵襲擊東突厥,一戰滅亡了東突厥,並生擒了頡利可汗。

李世民對於李靖之抗命並不介意,反而大加賞賜。

方從哲看了這份稿子,露出了讚許之色,再看了一眼但見上面稿子是由翰林檢討周如砥所書。

周如砥是萬曆十七年進士,也是林延潮的門生。

方從哲欣然將稿子放在一旁,然後對外道:“去請周編輯來一趟。”

不久周如砥抵至,方從哲笑着道:“這幾日報館裡不少人來找我,唯獨你不來,默不作聲寫了這稿子此乃何意?”

周如砥道:“回稟主編,正是稿子上的意思。”

方從哲點點頭道:“好。你可以回去了。”

周如砥一愕,然後起身走到門前時突然停步道:“主編,眼下朝堂上下輿論多不利於經略,晚生寫此稿也是想略盡綿薄之力。”

“哦?”方從哲道,“你忘了經略當初創立此報時所言的話嗎?一在於求真,二在於不偏不倚。若是我在新民報上爲經略說話,豈非有黨護之嫌?如此是幫上忙嗎?”

周如砥道:“主編難道忘了,正是因爲有經略在朝主持,新民報才能不偏不倚地發聲,難道真爲了不偏不倚而失去不偏不倚嗎?”

方從哲點點頭道:“你這話有些道理。”

周如砥道:“這幾日不少編輯都說主編不作爲,然而周某則不這麼認爲,新民報辦報到今日可謂家業不小,主編經營到這個地步上,而不願意捲入此事可以算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又不是故意偏幫什麼,而是就此說出應說出的話而已。若是連發聲都不能,又何談不偏不倚呢?”

方從哲則道:“你以爲我愛惜羽毛,這纔不敢仗義執言嗎?其實眼下朝堂上事態不明,越在這時候越不可輕舉妄動,動了反而貿然將自己搭上,或者授人以把柄。所以不爲而是爲了爲,但不爲也不是絲毫不爲。”

周如礪走後,方從哲於房內默默琢磨,現在鍾羽正已從吏部都給事中調任,孫承宗爲皇長子講官不可輕易捲入此事,郭正域又遠在天津,朝中對此事能說的上話的也唯有自己了。

可是新民報雖在士林間有所聲望,但這個頭不可以由自己來起,朝堂上必須由足夠有分量的大員爲林延潮說話,然後自己再隨之造勢,然後朝堂上自然有人上疏爲林延潮說話。

方從哲看向桌上那篇稿子心道,就拿他來投石問路好了。

次日新民報以李靖破東突厥事發文,正好寫在文中一處。

文淵閣內,三輔張位道:“自晉州奏捷以來,石東明彈劾林侯官,滿朝上皆懾於石東明的威勢,無人敢發聲。現在新民報以李靖破東突厥之事舉例,你看以後會不會引得滿朝上疏呢?”

心腹道:“天子最恨結黨,若是有官員這時候上疏維護林侯官反是不利。”

шшш •TTKΛN •c o

“有這個道理,”張位道,“近日林侯官寫信與我言,初步可與朝鮮達成屯兵義洲之事,將功勞全推於當年我的運籌之功。說來當初我與林侯官也不過聊了幾句,他出鎮朝鮮時,曾與我說過此事。我雖認爲此事不太能成,但也支持了他。”

“但是現在此事真叫林侯官辦成了,若真是能在朝鮮重新設鎮,重設鐵嶺衛於朝鮮,並僱遼民屯墾,此不亞於開疆擴土,最妙的是此事還是朝鮮提出。如此足可爲曠世武功,我也能因此名垂青史。”

心腹道:“這一次是林侯官與石東明相爭,內閣之前不表態,是不願介入兵臣與禮臣之爭,但現在既是林侯官想得如此周到,主動給老爺獻上如此大禮,那麼我們也不能不納啊!”

張位微微笑着道:“誒,不是給老夫獻上大禮,而是爲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只要此事能辦妥,吾縱然開罪石東明又如何?你回頭就授意幾位科臣聯名爲林侯官說話吧,還能賣一個人情。”

ps:明日有更!

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感謝書友們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九十一章 民心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第二十章 蜆子湯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九百九十章 儲相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