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

入夜,新民報報館。

方從哲端起一碗茶隨即又是放下。

他提起筆來往硯臺上點了點,然後又在紙上寫着什麼。

一盞一盞油燈點得報館內亮如白晝,翰林們額頭上滾落汗珠在油燈下清晰可見,翰林編輯們此刻都是圍着方從哲的主編室門外等候着。

不時有下人給他們遞過溼毛巾,他們拿在額上拭了拭汗,然後駐足長嘆。

“都這個時辰了,明日馬上就要排版見刊了,主編到底在琢磨什麼。”

說話間,又有幾個人奔上小樓來遞了幾張紙條,幾位翰林看過不是什麼要緊消息不值得見報後,又將目光投向了主編室內的方從哲。

“新稿子見報,版面還要調整,等不了了。”

“真是着急。”

說話間幾輛馬車,從報館外呼嘯而過。平日車水馬龍的東交民巷到了夜裡倒是格外寂靜。

主編室內,方從哲依舊平靜如常地修着稿子,仍是那下筆有神的樣子!

方從哲將稿子最後潤色了一遍,如何能述而不作也是一門訣竅。方從哲定稿後,點了點頭,一推椅背站起身,走到主編室外看了一眼笑道:“大家都在啊!”

衆人默聲點了點頭。

方從哲也是點點頭,然後將手一揚道:“拿出發稿吧!”

看着方從哲那舉重若輕的樣子,衆人都是羣情激動當即一併道:“是,主編!”

看到這一幕方從哲心底一暖,然後負手走到主編室。

他關上門摘下靉靆擱在桌案上,然後整個人背靠在椅上,頭向後一仰。

他看了一眼窗外的明月心道,明日會是很匆忙的一日吧!

這日深夜,新民報報館還在緊張地排印報紙時,天子坐在龍椅上,正手撫着御貓。

“石卿爲何如此着急臨陣換將?不能等東事都定下來嗎?”

田義道:“回稟陛下,石星的意思是林延潮明和暗不和,居然抗命與倭軍戰於晉州,不如另調他人,遣新經略經略朝鮮,剋日必能責效!”

“晉州之戰勘復得如何?”

張誠道:“回稟陛下,還沒有結論。不過張位上的密揭,卻言林延潮在朝經略有功,不日必有好消息,可以奏報朝廷,還請皇上耐心等候數日。”

天子道:“什麼好消息?”

“臣不知。”

天子手撫御貓想了一會道:“其實晉州之戰的勝負,朕不用親至朝鮮,也可看得七七八八。若是晉州之戰真敗,爲何倭酋關白會肯親至釜山與林卿談判?恐怕早就殺到朝鮮王京了!”

“陛下聖明,真可謂明鑑萬里,燭照天下啊!”

天子冷笑一聲道:“朕哪有什麼明鑑?朕不是說石卿欺瞞朕,石卿他身爲兵部尚書權衡各方利弊是有他考量的。”

“當然朕也不是認爲林卿厲害。我大明兵甲銳利,無論北軍南兵都是能征慣戰之師,倭國彈丸之地能有什麼雄兵?可是話說回來,就算是雄兵也要林延潮,李如鬆如此幹臣方纔能驅使,這一點朕心知肚明。”

“張位所言好消息,可能也是他與倭酋議和所談的。但是林卿違令征討晉州,他還真以爲一段李靖破東突厥的故事就如此算了?”

天子道:“現在依內閣票擬的意思,無論晉州之戰戰況,看似都可以調林延潮回京,這叫勝則當賞,敗則當罰!但朕看來敗了當罰不錯,但勝了如何賞呢?你們想一想?”

張誠,田義同時道:“老奴不明白陛下的意思。總不過加官晉爵吧!”

“林卿不到三十歲即官拜禮部尚書,這一次出鎮朝鮮若如他奏章所言打了勝戰?朕能賞他什麼呢?讓他入閣嗎?還是如顧憲成所請,着他拜吏部尚書?甚至加爵封侯?朕現在拿這些賞他以後又拿什麼賞他,總要給臣子留一個進退之地,好讓他將來再建功勞吧!你們懂朕的意思嗎?”

張誠,田義對視一眼,均道:“內臣不明白。”

天子搖了搖頭道:“你們兩個蠢笨之人,這都不明白。”

張誠,田義心底哪能不明白,石星與林延潮不和,那麼天子就算明知晉州之戰勝負如何,也是會支持石星,讓他與林延潮鬥一鬥,甚至將林延潮的功勞壓一壓,抹黑一下。先將林延潮壓個幾年,甚至讓他回鄉教書也行,如此即是敲打,將來重新啓用也能令對方感激涕零。

天子讓林延潮出鎮朝鮮背鍋的打算,連外朝的石星都猜測出一二,又何況張誠田義?只是二人雖是心知肚明,卻仍是要在天子面前裝着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大殿之中天子目光幽深道:“如擬,詔林延潮,宋應昌回京!”

張誠田義對望一眼,當下叩首道:“是。”

次日天還未亮。

新民報報館的報紙被報販子推至京城各地售賣!

報童清脆的叫賣聲迴盪在大街小巷。

上衙的官員,吃早食的百姓聞聲先後趕去。

國子監門外,不少監生或坐或立站在門邊。

平日裡國子監裡監生總要分個高低,形成鄙視鏈云云。比如舉人出身的舉監自看不起貢監,而貢監又看不起花錢捐納進來例監。

換了平常他們都是不往來的,但是今日他們都是寂靜無聲聚在一起。

幾個人捧着新民報爭相閱讀。

晉州之戰勝負到底如何?林延潮說是大勝,石星說他抗命而戰,雖勝亦敗,而有的言官質疑說林延潮是僞敗而勝,以免自己抗命之罪,最好一些的說法也是虛報戰功。

不少年輕的讀書人,當然是不信。

他們一直等着朝堂上給出一個說法,但官員們一個個對此就是諱莫如深,甚至三大報也是沒一個提及。

他們不知發生了何事,都是急在心底。

到底何爲真相呢?

而今日新民報刊登了翁正春,史繼偕兩位親至東征軍的翰林的文章。他們將自己的見聞都寫了下來,付在報上,今日公之於衆!

國子監前人頭攢動,隨着監生來京的隨從都是在旁問道:“老爺,這晉州城到底是打贏了嗎?”

“別吵!我在看着呢。”

也有百姓路過問道:“相公,給咱們說一聲吧!咱不識字!”

一名監生擡起頭來道:“打沒打贏咱不知,但咱們知道咱們東征軍是在朝鮮沒給咱們丟人!”

“真的嗎?”

“你說什麼呢?還能是假的不成?”這監生質問一句,隨即舉袖拭淚道:“好樣的,都是好樣的!”

“咱們今日在京城裡有安穩日子過,有一番熱湯熱食吃,全仰仗林經略,還有咱們的東征軍啊!”

不少路過的百姓聚在一旁聽着。

“雄文啊!雄文啊!沒料到我這麼大把年紀的人,居然讀此文章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名屢試不第老監生感嘆道,“白白蹉跎半生,考什麼嘮叨子功名,整日只知道之乎者也,卻不如這些後生一刀一槍殺得慷慨壯烈!”

“……我大明將士威武,雄壯!”一位年輕監生讀到這一句,不由神采飛揚讚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國子監外,京城一所普通義學之內。

兩名儒童揹着小布包走到義塾,但見夫子已是坐在堂上了,堂下其他儒童早已到了。

兩名儒童以爲自己遲到,頓時嚇得直哆嗦,心底以爲又要吃板子了。

哪知夫子卻和顏悅色地道:“進來吧!”

當下二十幾名儒童在義塾裡坐好,但見夫子道:“你們也隨我讀書數年了,這孔孟之道多少也學了一些。你們可知何爲仁?何爲義呢?”

衆儒童搖了搖頭。

夫子從桌上取出今日刊發的新民報道:“仁義從上古而起,由堯舜至於湯,由湯至於文王,由文王至於至聖先師,再由至聖先師至今日道統不絕,這仁義在哪裡?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億萬華夏子民的身上。”

“可能汝等會說我怎不知,那是汝等沒有遇到那些人,每當我華夏到存亡之際,無論再如何艱難困苦,總有人會毅然而起,以他們之脊樑託天撐地。千萬載來,這份民族血氣從不斷絕!”

衆儒童們聽了不解問道:“夫子,你說得那些人是誰呢?可否就是書中所讀的聖賢?”

夫子撫了撫白鬚道:“爾等坐好,我今日就將這些人道給你們聽!他們並非聖賢,而是如你我這般平平凡凡之人。”

說完夫子翻開新民報,徐徐讀來,一如他平日教授弟子那般專注,而儒童們也如平日般認真。

“……癸未,我師與倭戰於晉州以北,時萬炮齊鳴,飛沙走石……”

隨着夫子聲音道來,有一等情愫在師生們心中醞釀。

此刻文淵閣內,無論是中書舍人,還是閣吏都是步伐匆匆,誰有閒暇時都會彼此低聲議論兩句。

而張位的值房裡。

張位看着新民報臉上露出了笑意:“好個林侯官,居然還有這一手!這翁正春不愧是萬曆二十年的狀元,如此文章……滿朝之上除了林侯官,恐怕也只有他能寫出來!”

左右都是道:“閣老說得極是,文章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如此愈發打動人!”

“從今日起,林延潮與東征軍就要名傳天下了,以後朝中誰敢說他的不是,怕是要天下讀書們口誅筆伐了!”

張位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Ps:兄弟姐妹們能不出門儘量不出門,在家歡度春節吧!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大吉!

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答書友問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一千三十三章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封推感言四百七十一章 ********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四百零四章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