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

熊川位於晉州城之西,而並不是晉州城與釜山的連線上。

選擇這個地方,雙方也是頗有考量,是豐臣秀吉打破常規的一等思維方式。明軍主力皆在晉州城以東與釜山的倭軍主力對峙。

但熊川這地方與王京和晉州城距離差不多,既可以視作兩面對晉州城的夾攻,也可視作豐臣秀吉有繞過晉州城直襲王京。

豐臣秀吉從釜山浦乘坐戰船,繞行至朝鮮西海岸薺浦登陸。事實上朝鮮水軍李舜臣部自襲擊釜山浦後,多次與倭軍水軍交戰都沒有佔到便宜。

這一次豐臣秀吉率海船渡海而來,同時也表示一等不將朝鮮水軍放在眼底的態度。如此也是豐臣秀吉一貫虛張聲勢的手段。

熊川城外,明軍與倭軍大軍雲集,大家同時默契地駐紮在一條河兩岸十里開外。

到了談判之日,雙方各出五百隨從,豐臣秀吉爲了一顯的氣度,五百名隨從皆是鮮衣怒馬。

而雙邊官員會面的小河上,已經臨時搭建了一條浮橋。

至於豐臣秀吉則坐在距離浮橋一里遠的山上。

爲了一顯手段,倭軍隨即在山上搭建起營地。豐臣秀吉左右並非是用以往倭軍本陣那等帳篷般的帷幕遮擋,而是使用奢華至極,用金箔金泥裝飾的金屏風。

其隨從五十名高舉着薙刀,五十名高舉着長矛,五十名高舉着鐵炮,其餘侍者都是腰佩太刀,數間一騎地站在金屏風外戒備。

在大營後,則是跟隨豐臣秀吉南征北戰多年,見證了赫赫戰功的千層葫蘆馬印。

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位豐臣政權中的文官派跟隨在豐臣秀吉旁邊。

豐臣秀吉手持太刀看着遠方,徐徐道:“將日本的武名遠播於朝鮮與大明,此信長公沒有辦到的事,吾卻辦到了,這一切真如夢幻一般,似怕夢醒來我仍是個尾張的百姓而已。”

左右聞言都是笑了。

而豐臣秀吉持馬鞭向前一指問道:“怎麼?明朝人還沒來?”

正說話之間,但聽突然傳來幾聲隆隆炮聲,豐臣秀吉左右隨從的戰馬不住擡頭嘶鳴,甚至有一名馬匹受驚,將騎手拱下馬來。

豐臣秀吉有些惱怒,這似乎有些下馬威,遠處但見河對岸煙塵滾滾,一隊數百人的精騎出現在河對岸上。

這些精騎看來十分彪悍,各個似騎術了得,騎兵身上揹着似三眼鐵炮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格外駭人。

隨即騎兵迅速在河邊列陣,然後左右一分,但見一面旗幟立於陣前。

斥候回報旗幟上書‘禮部尚書兼經略防備倭寇之軍務’,至於具體旗幟之下何人是對方主將誰都有些看不清了。

雙方對峙了一陣,這時候豐臣秀吉但見明軍派出一名騎兵抵至橋上,然後也喝令己方一名隨從也策馬行至橋上。

雙方騎兵打了照面後各自向對方遞了一封書信,然後調轉馬頭返回大營。

隨從向豐臣秀吉打開書信,但見上面寫得是‘豐臣閣下親啓……最後是落款是經略林延潮’。

豐臣秀吉看了對方的書信很滿意,然後當即命前田玄以揮墨寫了答信送去。

雙方又換了一名騎兵雙向飛奔。

如此數趟後,但見豐臣秀吉一聲令下,然後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人一併上馬,在一名手持五三桐紋的騎兵帶領下,緩緩走向浮橋。

而明軍這邊則派出一名手持玄武旗的騎兵,由明朝東征軍帳下贊畫劉黃裳,於仕廉,以及朝鮮左相柳成龍三人一併騎馬走向浮橋。

兩邊人馬很有默契地同時抵達了浮橋,然後同時上橋,走到了橋心的地方,雙方各自搬出馬凳對坐在橋上,開始了會談。

不多時,就各有一人手持會談記錄離開浮橋遞給浮橋旁的騎兵,然後騎兵持記錄返回各自的陣中。

豐臣秀吉拿起雙方會談記錄讀起,眉頭緊皺。

“我有一等預感對面的明朝人似很瞭解我的虛實。”豐臣秀吉自有敏銳過人的判斷力。

隨着會談記錄接二連三的傳來。

豐臣秀吉預感自己的判斷是對的:“明朝人知道德川,前田這樣外樣太名的存在,之前那個明國副使不可能懂得這麼多。他們瞭解我們日本,比我們瞭解他們更多啊!”

“幸好他們還不知我與秀次的矛盾!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但難保以後會不會知道。”

豐臣秀吉放下會談記錄,現在雙方都在試探摸底的階段。

柳成龍代表朝鮮提出的談判底線就是日本必須一個不留地離開朝鮮。

而明朝提出的談判底線是和親絕對不可。

這兩邊的反對,當下將豐臣秀吉在和親與割地中二選一的打算給回絕了。

豐臣秀吉道:“石田還在朝鮮向日本蒙誓,派出朝鮮王子至日本爲質上糾結什麼,若是和親和割地不成,那麼一切也無從談起。”

“告訴三成態度必須強硬!”

談判陷入僵持,不久後但見石田三成又提出明朝新的條件。

明朝提出和談達成可以釋放小早川秀包,歸還大谷吉繼的屍骸,但是日本必須承諾以後不得向朝鮮,琉球進兵,不強迫兩國對他們稱臣納貢。

豐臣秀吉見此有些驚怒,明朝居然得寸進尺,不僅要庇護朝鮮,甚至連琉球也要庇護在內嗎?

豐臣秀吉心想,據他所知島津家對琉球可是欲染指很久了,但缺乏合適藉口。而這一次徵朝他要琉球出兵出糧,琉球卻只答允出借部分糧食,卻不肯派兵,這已是令他十分不滿意。

一旦琉球如此,對馬,五島的宗家,五島家恐怕也要生出異心啊!

可是德川,秀次確實爲我心腹之患,萬一明朝聯絡二人那麼……

豐臣秀吉不住踱步然後道:“告訴石田,從朝鮮四道退兵可以允許,但釜山浦本是三浦舊地必須讓朝鮮割讓,此外薺浦,鹽浦也是舊地必須允許我們居住!”

雙方就此就行激烈的談判,商議了一番。

石田三成派使回稟:“朝鮮已同意重開三浦,但三浦之地只限五百名本國商人居住,且不得攜帶武器。”

“可以,但釜山浦至少必須在一千人以上!至於武器必須攜帶!”

雙方談判使者繼續往返。

最後兩邊達成共識,朝鮮開放三浦,也就是恢復至三浦之亂前的局面。

但對三浦的日本人駐紮都有嚴苛的限定,除了釜山浦外,居住人數不得超過五百人,同時攜帶火炮的戰船不可以抵達。

同時明軍也會在朝鮮義州駐軍。

“義州!”豐臣秀吉不由感嘆,“明朝人倒是借用我們的威脅,拿住了朝鮮人的脖子啊!”

一旁的家臣道:“無論怎麼說,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豐臣秀吉道:“還早着呢?明朝肯重開寧波,台州貢道嗎?”

果真石田三成的回稟告訴豐臣秀吉,明朝官員堅決不肯在寧波,台州重開貢道。

但是明朝提出條件,可以允許兩國轉借朝鮮進行中轉貿易,這就是貢道取於朝鮮的方案。

豐臣秀吉聞此已是表示道:“這是一個於三國都十分有利的條件!”

“但是明朝的意思,太閣殿下必須接受明朝的冊封,並作出對朝鮮,琉球不侵犯,不許其稱臣的書面承諾。”家臣向豐臣秀吉言道。

“明國上下還是如此的傲慢!我是以武功統一六十六國的男子,而不是等着明國冊封來的國王。既是明朝沒有將我放在眼底,我會繼續調大軍渡海與明軍決一死戰!告訴石田他們不要談了。”

在豐臣秀吉的授意下,浮橋上談判的馬凳被撤回,石田三成等人從五三桐紋的旗幟下返回。

至於明國使者也是從浮橋上離開。

豐臣秀吉遠遠地看見對方那面‘經略’旗幟下,一名穿着緋色袍服的男子,正用扇子遮着西斜日光,遙遙地向這裡看來。

豐臣秀吉也看向了此人問道:“這就是明國的禮部尚書嗎?”

“應該是的,聽沈惟敬說此人深的大明皇帝的信任,在明朝兵部尚書主掌征伐,禮部尚書則主掌封貢及禮儀!以此人的權勢可以全權代表明朝的皇帝!”石田三成回稟。

“哦?他比家康公更了不起嗎?”豐臣秀吉問道。德川家康是他統一天下前最厲害的對手,現在雖臣服於他,但豐臣秀吉仍對德川家康十分認可。

石田三成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只是道:“或許吧!”

豐臣秀吉面色凝重地點點頭道:“走吧!告訴明國人,不日我會給他們一個最後答覆!”

說完豐臣秀吉這方徐徐退去。

而此刻河對岸的林延潮看着豐臣秀吉的旗幟而去,也是笑了笑。

他已是摸準了豐臣秀吉的底線,晉州城之戰後,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想與大明議和。談判中他讓人有意無意地挑撥他與德川家康的關係,就算不能奏效,也可令他起疑。

正當這時,朝鮮光海君與柳成龍一併走向林延潮。

二人突然一併向林延潮拜下道:“多謝上使對小邦的維持之恩,小邦上下無不感激!”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拿起摺扇輕搖了幾下道:“言重了。”

說完林延潮看向遠處離開的豐臣秀吉旗印略有所思。

Ps:明日有更!

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六百六十章 我有一點淺見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三十章 奇才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第八章 背書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六十三章 林府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六章 離家求學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