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

會試之後,林延潮上疏天子,依照慣例殿試擬用用九卿詹翰掌印講讀學士爲讀卷官,並呈送了名單。

最後天子批准了這名單,朝廷下旨由大學士趙志皋,吏部尚書陸光祖,戶部尚書楊俊民,禮部尚書林延潮,兵部尚書石星,工部尚書舒弘志,刑部尚書孫丕揚,左都御史李世達,禮部右侍郎掌詹事府事陳於陛,侍講學士盛訥爲讀卷官。

在殿試前一日,這十名讀卷官齊聚於文華殿之中。

這十人除去王家屏,也是當今天下最有權勢的文臣。

趙志皋可謂第一次坐在主位的位子上,此刻他看看左首陸光祖,再看看右首的楊俊民,以及挨着陸光祖坐的林延潮,將所有人表情盡觀眼底。

趙志皋道:“今日議一議明日殿試的策問,以諸位之見當以何爲題?”

衆官員當然都是不說話,趙志皋道:“與繩兄,你來說一說吧。”

陸光祖聞言笑了笑,在前幾日廷推內閣大學士,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是與推。陸光祖身爲吏部尚書廷推得第一,次名則是羅萬化,陳於陛。

現在陸光祖入閣勝算很大,就算他不入閣,但在殿試題目這樣的小事上趙志皋也要請教他的意見。

陸光祖點點頭道:“那我就說幾句吧,今歲乃聖上御極第二十年,二十年來可謂國泰民安,四海昇平,我以爲當擬定個祥和喜慶的題目爲殿試的題目爲聖主賀。”

陸光祖這麼說後,下面的讀卷官一併點頭。

“正當如此。殿試題目應當如此擬定,爲聖主賀!”

“是啊,二十年太平盛世,古往今來也是曠世罕見啊!”

位於殿內可謂第三把交椅的楊俊民點了點頭,正要出聲附和,卻見林延潮皺着眉頭於是就將話放在肚子裡。

衆官員都習慣陸光祖擅權發號施令,廷議中王家屏在時,遇大事都是他一言而定,而王家屏不在時,陸光祖更是搞一言堂。

陸光祖爲人處事都極有手腕,現又身爲大宰冢,人人都懼之三分。

陸光祖看了左右一眼,唯有林延潮,楊俊民沒有出聲。

這一次會推,林延潮主動放棄了吏部推選的資格,在陸光祖眼底這是識相之舉。

陸光祖心想這殿試策問題目一向是禮部所專,自己此舉有些擅權的嫌疑,但眼下他要入閣的關鍵關口,必須有聖意的青睞,所以必須用殿試題目這樣的方式來巴結天子。

所以陸光祖跳過了詢問林延潮的流程,向趙志皋問道:“次輔以爲如何?”

趙志皋的眼睛正在半眯半閉之間,一聽陸光祖之言,當即清了清嗓子點頭道:“好,好,好,與繩兄不愧爲太宰,此見其爲恰當。嗯,本輔嘛……”

趙志皋突然聽見林延潮輕咳一聲。

趙志皋繼續道:“本輔倒是願憑衆議,不知其他大人還有何高見?”

這時林延潮開口道:“在下有一言。太宰所言爲天子賀,自有道理。陛下御極第二十年,於此間我等身爲臣子當爲陛下賀一賀。但是……但是盛世之下,未必沒有隱憂。”

林延潮此言一出,衆官員們紛紛表情不自然了。

“譬如唐玄宗開元二十年之治,也可稱上國泰民安,但最後卻有天寶之亂。當今天子雖聖明聰睿遠勝於唐玄宗,但於此時我等身爲臣子,不能一味歌功頌德,也當居安思危!”

“近來的事諸位也聽說了吧,國本未立,而朝鮮陪臣韓應寅來朝赴奏倭酋平秀吉已有興兵來犯之意,而寧夏又報虜賊哱拜因於上個月十八日,糾合其子哱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嗾使軍鋒劉東暘叛亂,殺巡撫黨馨及副使石繼芳,縱火焚公署,收符印,發帑釋囚。眼下之景還不到歌功頌德之時,諸位當三思啊!”

這時候刑部尚書孫丕揚道:“大宗伯所言在理,吾以爲當以開元天寶爲戒。”

陸光祖聽林延潮,孫丕揚之言,面上早就露出不快。

陸光祖與刑部尚書孫丕揚有一段故事,當年陸光祖在吏部爲郎中,深得當時的吏部尚書嚴訥信任,大小之事都委託給他。

而陸光祖行事也是相當的獨斷專行,升貶官員從不與人商議,此事被爲御史孫丕揚知道然後彈劾陸光祖。陸光祖因孫丕揚的彈劾而罷官。

陸光祖被罷官後,有一日遇到孫丕揚當面與他說,承蒙教誨感激不盡,我在吏部爲官時人情關說不斷,若不獨斷專行,只怕不能爲朝廷選拔合適的官員。

孫丕揚聽聞後當即道,此事是我錯了,我再向朝廷保薦你就是。

陸光祖知孫丕揚是直性子,於是淡淡道:“那麼依大司寇當如何擬,總不能以開元天寶爲題吧!”

孫丕揚道:“此事我沒有主張,不過大宗伯乃禮部尚書,對於殿試題目他定有高見!”

陸光祖勉強一笑,向林延潮問道:“那麼依大宗伯之見,今年殿試策問當以何爲題?”

林延潮道:“回稟太宰,開元天寶之言當然不能提。當然還是那句話不能一味歌功頌德。吾以爲還是當以居安思危爲主!那麼這殿試的題目,吾以爲應當緊扣‘中興’二字!”

聽林延潮這麼說,衆官員紛紛點頭。

趙志皋笑道:“不愧是大宗伯,這題目擬得好啊!頌中有諫,諫中有頌!我大明開國已有兩百年,又逢堯舜之君,此當爲中興之時。”

林延潮點點頭道:“我也是這個意思,天子願爲中興之主,我等當極力爲中興之臣,至於如何中興,就看以後我等之作爲了。同時也可以此爲題目,讓天下讀書人知道朝廷的決心,爲以後的施政定一個調子,不知太宰如何看?”

陸光祖看了林延潮一眼心想,這中興二字,確實比他擬定的殿試之題好多了,實在比一味歌功頌德更令天子喜歡,看來論及揣摩聖意,我遠不如此子多矣。

陸光祖聞言笑了笑,似答允了又似沒有答允。

衆官員見他不表態,都不知其意,不敢表態。

等了一陣,陸光祖見無人說話,這才道:“還等什麼,就以此擬個題目吧!”

聽了陸光祖此言,衆官員才鬆了口氣。

Ps:明日有更。

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感謝書友們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第六十章 道統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五百一十九 來客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七百六十五章 請轉告陛下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