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

身爲本科正副主考的陳於陛,盛訥二人正巡視考場。

因爲最重要的頭兩場已是考畢,這一次會試出奇的平靜,沒有出現以往會試裡種種失火,暴雨,舞弊等事情,故而對於兩位正副主考而言,實感覺一切順利。

前幾日陳於陛一直面色凝重,今日神情方好看了許多。

說起陳於陛朝中不少人還以爲是隆慶年戶部尚書陳於陛。

二人確實同名,但前一位陳於陛乃邯鄲人士,這一位則是四川南充人。

說起陳於陛,不得不提其父陳以勤。

陳以勤與張居正,高拱一樣都是隆慶帝當年在潛邸的講官,最後都得以內閣。他在內閣時一直以直言敢諫聞名,不過也因此得罪了高拱,最後致仕回鄉。

當年張居正去位時,朝中還有人提議讓陳以勤回朝來任大學士,但陳以勤畢竟年事已高,於萬曆十四年就去世了。

陳於陛作爲閣老之子,在官場上自是一路受人照顧。

他與林延潮,王家屏一併曾作爲天子的日講官,現以禮部右侍郎銜領詹事府事。當初陳於陛在這個位子時,士林曾一致期望,這難道是父子兩帝師,啓沃三代君王的佳話嗎?

說來陳於陛也曾奏請天子趕緊冊立太子,但是天子仍遲遲不立。

看眼下這趨勢,陳於陛任太子講官的可能已經很小,不過達成另一個成就的可能卻很高。

這個成就是大明開國未從有家族達成的成就,那就是父子兩閣老。這可不是嚴世蕃那樣的小閣老,陳於陛要入閣了那可是真閣老。

陳於陛還有一長,乃是喜好相人之學。

作爲主考官他最喜歡巡場路經一名考生時,對他其相貌在心底評價一番,然後在他面前取其卷,觀其才與自己心底所相印證一番。

跟着陳於陛身後的盛訥則是面色凝重,低聲道:“這雜學實在考得太範,官制,財用,鹽政,漕務,錢法,兵制,地輿,河渠無所不考,去經史太遠,恐怕有違聖人之教!”

陳於陛點點頭道:“是啊,以往吾爲學時也是對這樣的案牘之文避之不及,直到爲官後方纔有所涉獵。”

“總裁大人,第三場考這些實令不少讀書人爲難。第二場考諸子策問,還有史策也是不妥,若非是大宗伯一力倡導,我實在難以贊成此事。”

陳於陛笑了笑道:“誰讓大宗伯的面子大,他年輕氣盛,既掌禮部總要做出些事來給天下人看。”

盛訥笑着道:“是啊,我等還是照辦吧,幸虧這第三場以甲乙丙丁批閱,就算是個不同文墨的書吏也可批改,如此倒是省卻我們功夫了。”

陳於陛打趣地道:“有了這第三場看來以後要沒有‘目不識丁’這話了。”

二人說着同時大笑。

這時陳於陛走到史繼偕的面前觀其相貌,心想此人脣薄而定,鼻正而長,一看即知人品方正,腹有才華之輩。陳於陛想到這裡,看他的文章心底點了點頭,果真如他所預料,這文章實在極佳。

史繼偕見陳於陛到他面前,恭敬地於座位上行了個半禮,如此更令陳於陛欣賞。

史繼偕之後,陳於陛又走了一段路來至翁正春的面前。

陳於陛在頭場巡卷中看過他的卷子,認爲其才華無匹,只是略顯文弱,有一等書生的鬱郁之氣,觀其文後更加印證了他的觀點。

陳於陛正欲看翁正春的文章,卻見他的考棚有些潮溼,不由對左右道:“怎麼回事這一次會試前考棚不是都修葺過一遍,怎麼還給他分了一個雨號?”

聽陳於陛之言,號軍有些顫慄,而一旁的巡場官吏則道:“第一場時還好好的,到了第二場不知爲何卻漏了。”

陳於陛看了號軍一眼問道:“是這樣嗎?”

號軍見對方乃是大官,支支吾吾的有些說不出話來。陳於陛一看以爲此中有隱情。

陳於陛取了翁正春的卷子先看他的名字,經歷,到了籍貫那一行時上面寫着‘福州府侯官縣洪塘鄉人士’。

陳於陛看到這裡突然想到,是了,林延潮不正是侯官洪塘人嗎?此人若屢次不第必然與他有舊,若是能對這翁正春稍加援手,說不準是一樁人情。

陳於陛沉下臉來道:“考棚漏雨不報,先究號軍之責,再究巡場官吏之責……”

巡場官吏與號軍都是臉色一變,他們當初覺得這點疏忽不算什麼,但沒想到陳於陛竟如此較真。

這時候翁正春站起身道:“回稟總裁大人,這考棚漏雨是晚生之過,與他人無關。”

“怎麼是你之過呢?”

翁正春道:“第一場第二天夜裡,學生睡過了頭驚醒時直起了身子,倒是把考棚給頂破了。學生做錯了事也不敢與人提及。”

翁正春說完,陳於陛等人都是笑了。

盛訥笑着道:“這倒是‘出頭’之兆啊!”

陳於陛倒是欣賞地看了翁正春一眼,然後道:“好了,本總裁不追究就是,你安心考試。”

下面陳於陛與盛訥在考場裡巡了一圈,這時候有官吏報道:“啓稟兩位總裁,禮部尚書林部堂抵考場巡視,馬上就要到至公堂了。”

陳於陛,盛訥二人一聽對視一眼,然後立即從考場直往至公堂。

到了至公堂後,但見林延潮以及十幾名禮部的官員已是到了,他正與知貢舉禮部左侍郎韓世能說話。

卻說知貢舉,就是特命主掌供舉考試的,主要是負責考場內外之事,除了閱卷的事不管其他都歸他管。

在唐宋時知貢舉都是由朝廷里名望大臣來出任,到了明朝一般鄉試的知貢舉由布政使出任,而會試則是由禮部尚書出掌。

而到了這一科,林延潮身爲禮部尚書卻辭去了會試知貢舉的差事,而是推薦禮部左侍郎韓世能出任。

爲何林延潮要辭去呢?

因爲知貢舉是與會試主考官一內一外。以往會試主考一般都是由二品內閣大學士出任,而禮部尚書出任知貢舉,大家可以相互監督。

但現在主考官陳於陛是三品銜,若林延潮下場,那就失去監督平衡的意義了。因此林延潮推舉韓世能來出任。

見林延潮抵達後,陳於陛,盛訥二人一併見禮。

當初在翰林院時他們都是林延潮的前輩,但怎奈林延潮三元及第的出身實在太過光環,又有申時行一路提攜,故而他官升得極快,已他們二人之上。

林延潮還禮後問道:“第三場如何,聽聞之前出雜學時,考生在底下議論頗多。”

陳於陛道:“回稟大宗伯,大凡政策剛出,下面總會有些意見。但現在看來考場之上大體平靜。”

盛訥也是笑着道:“是啊,第三場只做參考高下之用,不定去留,考生們都是理解,下官心想如此反而能爲朝廷選出一些經世致用的人才。”

林延潮點點頭道:“這就好,方纔本部堂還有一些擔心,現在見一切按部就班就好,這也是足見三位功勞啊。”

聞言韓世能,陳於陛,盛訥三人都稱不敢。

“諸位隨我巡視一番考場。”

三人一併道:“大宗伯有命,我等自當遵從。”

當即林延潮下場巡視,考棚內外考生們都在認真答題。

林延潮經歷過萬曆八年,萬曆十四年的會試,這一次又以禮部尚書的身份第三次親臨貢院,每到了這裡都有一等別樣的感受。

巡視了考場後,林延潮又來到後簾各房裡視察各房官們閱卷,改卷之事,想起當年自己的卷子就是在拾遺中被申時行從落卷裡選出的,林延潮對於各位房官是一一責成叮囑過去。

其一絲不苟令陳,盛二人不由佩服。

視察了大半日之後,林延潮對韓世能道:“這一次會試羨餘還有不少,爾等不必節約都給我用盡,拿來給考官,外場官員作爲伙食茶水之用。”

韓世能稱是,而一旁官員無不高興。要知道按照以往這會試羨餘都是要被禮部收走,其中不少還是作爲禮部官員的陋規奉上,但林延潮這麼說如同從私囊裡拿錢貼補他們。

林延潮又對陳於陛,盛訥叮囑道:“會試之事乃朝廷三年一度的論才之典,多少考生的一身榮辱都繫於此。二位爲國繩才責任重大,還請再三用心,林某替所有考生謝過二位了。”

二人都是齊道不敢。

巡場到最末,林延潮方纔離去。

陳於陛,盛訥二人都是將林延潮送出了龍門。

盛訥嘆道:“大宗伯辦事我等今日算是見識到了。”

陳於陛道:“那是當然,否則以而立而拜禮書者,天下也唯有大宗伯一人了。”

盛訥道:“是了,你精通相術,你觀大宗伯之相如何?”

陳於陛想了想道:“說實在的,吾初見林侯官時,覺得他不過是普通人之相,但細細看之,卻有些不同,總之難以言語。”

盛訥道:“這有什麼難以言語的。”

陳於陛道:“確實如此,大宗伯之相不過普通人之相,我也不知爲何他能富貴之此。但今日仔細一看,卻又有不同,其目光有棱,足照一世之豪,肩背有負,足荷天下之重,此乃偉器之相也。”

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懟皇貴妃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零一章 番薯南來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九十一章 民心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單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