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

林延潮一語之下,衆官員們都看向了趙用賢。

林延潮任正堂來不到三個月,禮部大小事務井井有條。且還從兵部裡收回了封貢,以及會同館的管轄之權。

部中上下官員對林延潮又是佩服,又是敬畏。

至於趙用賢對此也是深有了解,他與鄒元標,顧憲成二人一直有書信來往。

鄒元標贊林延潮有相才,認爲將來至少會爲清流發聲,是一個可以爭取的人。而顧憲成則認爲林延潮功名利慾之心太重,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上二事疏,能死諫君王的林延潮了。

趙用賢當然也有鄒,顧二人這樣的顧慮,他與林延潮接觸數月以來,認爲此人比較複雜,身上既有小人的一面,也有君子的一面,不過身爲禮部右侍郎,他也不願有些事上與林延潮鬧得太僵,但又覺得有些事上要與他劃清界限。

趙用賢當即問道:“吏部尚書爲大宰冢,列爲六部尚書之首,手握銓政,主管天下官員的升遷,下官以爲朝廷廷推官員,應當以公允不公允,堪任不堪任爲先,何來有利不有利爲先。”

聽了趙用賢的話,衆官員都是暗暗搖頭。

林延潮聞言指着房內擺一盆花道:“趙宗伯,你看此花,這四時變化依據天道,但決定花開花謝除了天道之外仍另有規矩,諸位以爲此話對不對。“

衆官員都是點頭。

黃鳳翔笑着道:”大家都是一個部裡的同寅,既然關起門來說話,方纔正堂這麼說也就是不把大家當外人看待。”

下面的官員都是紛紛此起彼伏地點頭,表示恭敬從命。

趙用賢當然林延潮話裡的意思了,他道:“下官受教了,那麼依趙某之見,當今刑部尚書陸司寇,戶部尚書石司農都有賢名在外,皆可稱堪任人選,若是吏部尚書出自他們二人,趙某以爲可稱堪任。”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

散去後,趙用賢與精膳司郎中陳泰來一併踱步回衙。

陳泰來道:“右宗伯,可知正堂心中意許是何人?”

趙用賢道:“看來也不外乎石東明,陸平湖之一。”

陳泰來道:“方纔右宗伯所言論賢名,石東明,陸平湖都不相伯仲,但賢名之後,衆人都多畏石東明,而心許陸平湖。”

趙用賢道:“石東明剛正不阿,從來不搞結黨營私的一套,當然衆官員敬而遠之。但他若爲吏部尚書,我倒是以爲更公允一些。”

陳泰來道:“右宗伯所言極是,但石東明敢於任事,若由他來主持銓政,並非他之所長。反而是陸平湖既有清名,又……”

趙用賢聞言站定腳步道:“果真如正堂所言,天道之下自有人情變化,你與陸平湖分屬同鄉,替他說話也是理所當然。”

二人聞言都是大笑。

次日闕左門九卿廷議。

此次廷議乃東事。

“朝鮮來報,言倭國下國書,欲於明年春大舉進兵侵朝。”

“兵部差委錦衣衛刺探倭國軍情,另兵部職方司也通過海商探查倭國軍情,據海商的消息,倭主平秀吉已經於正月對倭國下徵召令,也是預計於明年春出兵。”

因爲兵部尚書王一鄂,兵部左侍郎許守謙正在養病,所以列席九卿廷議的乃兵部右侍郎王基,以及職方司郎中申用懋代表兵部向九卿陳述。

至於吏部尚書宋纁也是因病缺席,所以九卿只到了七位。

聽到倭國入侵的消息,列席大員不約而同地保持沉默。

不是不想說,而是不知道說什麼。

右侍郎王基疾言道:“倭國已從今年正月開始動員,到明年開春出兵歷時一年。若真是如此,出兵之聲勢不小啊。”

列席大員繼續沉默。

左都御史李世達道:“如此我說一句話,倒不是李某以爲兵部在危言聳聽,只是倭國距大明有數千裡之遙,消息一往一返耗時許久。”

“而且海商往返於倭明之間,其言究竟有幾分可信?這刺探倭情之事,還是應該以錦衣衛密諜的消息爲準。”

“最後說一句就是朝鮮態度尚且曖昧不明,是否有勾結倭國一併來犯意圖也是不清楚,我等不可輕信朝鮮的一面之詞,也是應該仔細探訪。”

見終於有人說話,衆人都是送了一口氣。

林延潮聽了李世達的話後,則是端來茶盅,將茶蓋掠了掠茶葉,口中輕吹後呷了一口,喉嚨微動後臉上露出了讚許之色。

在外人看來林延潮竟將這宮裡這不值幾錢銀子的沖泡茶,品出了許多滋味來。

其餘官員們聞言也是有樣學樣,自顧喝茶,反正就是不輕易發表意見。

首輔申時行看了下面官員一眼,自己也是端起茶來。

次輔許國見衆官員如此態度有些不滿,只見他出聲道:“都憲的意思,就是我等應當繼續靜觀其變了。”

李世達道:“次輔,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只是現在消息太少,在這時候以靜制動,不可自亂陣腳方是我上邦大國的應對之策。”

戶部尚書石星道:“我贊同都憲之見,去年歲末的廷議後,朝廷已是在津萊,遼東加強了守備,並令沿海各省嚴加戒備。以石某之見,應該先平定火落赤部,平定了西北之後,朝廷再騰出手來應對東事。”

到了這一刻,纔不少官員出聲贊同李世達,石星。

林延潮聞言脣角動了動,但是卻沒有說話。當初在廷議上他的建議被王一鄂,石星,陸光祖聯着手駁回,今日沒有把握,他可不會再自取其辱。

石星看了林延潮一眼,最後還是坐下撫須沉吟。

許國請教了申時行後,然後對列席官員問道:“諸位還有什麼高策?”

衆人一片沉默,林延潮也是繼續喝茶,沒有作聲。

“我倒有些淺見。”

衆人看去原來是刑部尚書陸光祖。

許國心底一凜,但面上卻是欣然問道:“大司寇有何高見?”

陸光祖道:“去年廷議上,我等認爲倭國是否入侵,尚在五五之數。但今日從兵部的奏報來看,更近一步坐實其狼子野心。僅僅加強津萊守備是否太單薄了些,如此是不是把去歲海運濟遼濟朝之事,再拿出來議一議。”

此言一出,石星又驚又怒地瞪視向陸光祖。

面對石星的目光,陸光祖四平八穩地坐着。

林延潮這時放下茶盅,雙臂往椅扶手上一撐坐直了身子。

當日廷議結束後,申時行,許國他們回部辦事,而七卿大員們並沒有着急回去,衆人分別圍在石星,陸光祖二位大佬身旁說話。

陸光祖從始至終都是談笑風生,至於石星則是放下之前的架子笑着說話。

而林延潮看了陸光祖一眼,又看着石星一眼,當即走到陸光祖身旁。

陸光祖臉上的笑容更深,林延潮也是滿臉堆笑二人說了一陣的話。然後林延潮又走到石星的面前,石星臉上也是擠出了笑容。

於二人打過招呼後,林延潮趕到了內閣。

申時行竟然早一步離閣回府了,於是林延潮就拜會了許國。

一見許國,林延潮即道:“次輔,當初你我商定支持石司農爲吏部尚書的事,我看有必要改一改了。”

許國聞言道:“宗海……方纔我在廷議上支持石司農,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你切不要因爲陸平湖一句話而改變決定。此人城府極深,當初反對海運的大員中,他是最堅決的。而今日他是故意在廷議上提出此議,是明知石司農會反對此事,然後用意分化我等。”

林延潮道:“次輔,在下並不懂得太多,只知在海運之事上,從頭到尾石司農都是反對的,方纔在廷議上又駁了我一次,倒是陸司寇是贊同的。我林延潮不才爲官只知一事,誰反對,就是林某敵人,誰支持,就是林某的朋友。”

許國語重心長地言道:“宗海,官場之事豈有事事順意舒暢的,就算身爲老夫,甚至元輔也有很多事想辦而不能辦,若是因爲有人反對,就與他不和,路會越走越窄的。”

林延潮道:“在下認爲若是爲了兩淮鹽稅之事,倒不如如此,現在王司馬也是害病,正向朝廷請辭,不如讓石司農改任兵部尚書如何?”

林延潮此言一出,許國臉上露出不悅之色。

“宗海,兵部尚書本閣部心底自有人選,不必再說了。”

林延潮見許國話說得如此堅決,不再說什麼起身告辭。

林延潮走後,許國大怒不由重重拍了一下桌子。

門外的值閣中書聞聲立即入內。

“閣老息怒啊。”

許國勻了勻呼吸道:“我倒是不是氣林侯官,是氣陸平湖出此損招。”

值閣中書道:“林侯官以事功二字爲之政柄,陸平湖當然知投其所好,但以之前廷議上商定好的決策來市恩,實在是壞了規矩。”

許國點點頭道:“不錯,陸平湖此人太有手腕了。此人若真爲太宰後,閣部之間必生衝突,以後豈有寧日。倒是石東明雖與我不近不遠,但至少不會與本閣部來招權示威的一套。”

值閣中書聞言點點頭,官場有一句話‘兼掌票擬銓政者可爲真宰相’。

許國推舉石星不是與他交情多少,就是爲了卡住陸光祖晉吏部尚書之位,如此爲他將來接替申時行爲首輔作一個鋪墊。

Ps:明日有更。

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五百零一章 船戶案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三十三章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七十三章 講會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