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

徐光啓示意得到准許後問道:“顏都督,此地畝產幾何?”

顏思齊想了想道:“當地水稻極少,周同金說是有阿伊努人從日本帶來的,畝產爲一石半左右。至於小麥,大概是一石。”

徐光啓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比我們這裡產量要低一些。”

顏思齊道:“周同金說,因爲奴爾干城氣候寒冷,難免受到霜凍的侵襲,而且有時候水會顯得過多,所以產量有些低。”

徐光啓道:“雖然產量比我們這裡的水澆地有些低,但既然沒有人認識到它們的價值,那麼我們去開荒墾地也是好事,總比沒有要強吧。臣認爲可以收回奴爾干城,這樣其周圍的大量土地將歸我大明所有,我們可以安排更多人移民。”

畢自嚴道:“徐閣老,雖然這裡也可以有產出,但現在我們國內北方的土地已經不緊張了,甚至還有一些荒地沒有開墾出來。而南方人即使是想移民,也不會有人願意到這天寒地凍的奴爾干城,這樣我們佔據奴爾干城又有什麼意義呢?”

他管着戶部,土地和糧食情況他很清楚。大明的北方現在有大量的人移民到遼東,陝西,山西,河南和北直隸的人窮怕了,聽說朝廷的移民優惠政策以後,在各地州府官員的慫恿下,有三成多的人選擇了移民到遼東。而農業部的耕者有其田運動在錦衣衛和東廠的幫助下開展得如火如荼,這使得這四省一京的土地兼併情況大爲好轉。

就以現在北方四省一京的情況來看,大明北方已經基本上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了。之所以只說是基本上,是因爲現在南方還會每年運輸大約一百萬石漕糧到京城。

要知道,萬曆年間,每年運到京通二倉的漕糧平均爲兩百多萬石,這根本不能滿足京城和北邊的需要,北邊倉儲年年告急,要不是用開中法吸引大量商人運糧到北邊,早就造成了大的饑荒。而現在每年一百萬石漕糧運到京城,京通二倉的儲存量卻年年增加。如果將陝西的馬鈴薯的倉儲也算上的話,北方根本不需要南方的供應便能解決糧食問題。

徐光啓笑道:“畢閣老,我大明現在糧食供應情況較好,但也只能保證一年半的糧食供應,離陛下所說的三年所需還遠得很。而且上次閣老不是說過這幾年人口增長加快了嗎?這人口增加會越來越快,這些新增加的人總要吃飯吧,現在多佔一塊地方就可以爲將來的糧食供應打下堅實的基礎。” щщщ ✿тTk án ✿¢O

畢自嚴點頭道:“這個倒是不錯,我查過戶部情況,用的是京師保定府的數據,天啓元年保定府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最後是增加了五千兩百十三人,到了天啓四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兩萬六千兩百二十一人,增長了五倍有餘。大明一百五十三府,保定府人口居乎其中上,那麼一年我大明可以增加兩百多萬人到三百萬人,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我們不是還有大量荒地可以開墾嗎?”

徐光啓道:“是呀,我們還有荒地可以開墾,但是這荒地開一塊就少一塊,總有開墾完的時候。再說這幾年北地愈冷,南方也有這趨勢,如果某一年突然遭遇大災,那時的糧食儲備情況就非常重要了。”

畢自嚴道:“陛下,臣被徐閣老說服,也覺得應該收回奴爾干城。”

葉向高看着徐光啓和畢自嚴一唱一和,看起來是畢自嚴詰難徐光啓,實際上卻是先將問題提出來,好堵住後面人的嘴。

但他還是覺得這事不划算。他先對方從哲使了個眼色,然後示意孫傳庭後說道:“陛下,老臣覺得,這奴爾干城產量太低,就算是佔了下來,我們也不必現在就開始大規模地栽種,因爲划不來呀,不如等以後人口多了再說吧。”

方從哲道:“陛下,既然現在耕種所獲甚少,那麼佔領此地便有些得不償失,不如先扔在那裡,讓周同金先撐着,等以後再說。”

他們倆人的意思很簡單,現在一來沒有足夠的移民願意跑去奴爾干城,二來收穫太少,實在是不值得爲此地大費力氣,不如先擱置起來,以後再說。

這樣一來,文官中就有了兩派意見,徐光啓和畢自嚴是支持收回奴爾干城的,而方從哲和葉向高是反對爲此而大動干戈的,其他人的意向並不明朗。

這時朱由校咳嗽一聲,孫傳庭忙道:“陛下有訓示。”

朱由校道:“朕剛纔聽諸位臣工討論時,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在南美洲有一個叫秘魯的地方,他們發明了一種叫作培高田地的種植方法,在山地中種植植物,可以收到原來三倍以上的產量。剛纔顏卿說到奴爾干城周圍的情況時,朕覺得可以試試。”

楊漣道:“陛下,三倍以上的產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農業部推廣積肥方法,改善水利設施,選用良種,都最多隻能增加畝產三成多,有些地方只有一成。您說的這種方法如果有用,那天下無飢也。”

徐光啓大汗,這下皇帝牛皮吹過頭了,三倍產量,只要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不會相信。他連忙說道:“陛下,是不是增加三成產量,而不是三倍產量。”

朱由校看着楊漣那略帶鄙視而明顯不信的樣子,心裡仔細回憶自己看過的那本書,好象是叫《全球通史》,裡面是說的三千多年前秘魯山地農民的培高田地法,確實是能夠增加三倍產量呀。

他對徐光啓遞過來的臺階視而不見,咬咬牙道:“就是三倍產量,不是三成。方法是這樣的:在平地裡挖出溝渠,將其中的泥土堆積在旁邊,形成大約兩步多寬,長度不限的田塊,田塊要比溝渠深三尺。溝渠中放水深約兩尺多,裡面可以養魚,也可以容納牲口的糞尿等物,這種方法一定有效的。”

今天到了肇興侗寨,休息的時候碼出了一章,先發上來吧。不好意思!

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七章 清京營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兩百二十五章 《兒童保護法》(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農業合作社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第十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八章 進展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與教育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五十八章建奴敗績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兩百六十一章 圍剿僱傭軍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三百二十章 聯軍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七章 清京營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六章 對廣寧失守的處理結果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八十九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三)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二十四 說禮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四章又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