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

南方的事皇帝心意已決,具體負責的是東廠,廉政公署和經濟調查統計局負責協助。而現在討論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出最後結論:到底收不收回東方領土。

皇帝和將領們只能交換意見,而最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皇帝和內閣。所以第二天皇帝召開了一個有限度的官員會議,名叫聽證會。

聽證會參加的人是內閣及七部尚書,這在各種大事商議時是常規配備,但這次還加上了在京的所有中將以上的軍官,這就有些不尋常了。

自土木堡之後,明朝武將被文官打壓,已經淪爲文官的下屬了。朱由校登基後,先是讓魯欽和周遇吉常京營事,後來又創立近衛軍由皇帝親管,杜絕了以前的以文御武惡習,使得武將地位大大提高。特別是盧象升以探花之尊,竟然成爲武將,還被封爲大明第一位上將,這徹底使得文臣明白,文官以武將如馬弁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但即便文官已經沒有了直接指揮武將的機會(孫傳庭也不能直接指揮),但大明的總趨勢還是文官決定做什麼,武將來具體怎麼做。現在武將竟然能參與到國家基本政策制定方面,那文武並列之勢已經不可更改了。

開會之前,朱由校道:“今日之議,便是前面提過的東方領土是否收回之事。此事與國土有關,所以這一次的會議需要有武將參加。以後都是這樣,牽涉到哪些部門,便由這些部門來參與會議,這就是朕所謂的聽證會。大家都講出自己的證據,然後來投票決定。”

方從哲道:“陛下,這投票決定是如何決定法?”衆臣也很感興趣這個問題,都看着皇帝回答。

朱由校沉吟半晌道:“當各方陳述理由之後,我們通過舉手來表示贊同某一方案,舉手人數多的一方的方案獲得勝利,這一方案就正式實施。”

方從哲想了一想道:“臣以爲,這樣舉手之後,還要由陛下來做決定。如果陛下同意,則此事可施行,如果陛下反對,則此事擇日再議。”

葉向高,徐光啓,畢自嚴,孫傳庭,楊漣等人一起道:“首輔高見,臣等附議。”武將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大家有些新奇,有些緊張,結果便只有盧象升一人道:“臣附議。”

朱由校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這個修改確實很有必要。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最後是一個自己不願意的方案勝利了,比如這次討論大多數人不同意收回奴爾干城,那自己豈不是要同意不收回。加上這一條後,自己就可以不同意大臣們的討論結果,等於是否定了大臣們的不收回,這好象是皇帝的一言而決。

而更妙的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如果大臣們一致反對收回奴爾干城,那麼自己就沒有辦法要求一定要收回奴爾干城,因爲自己只能否定大臣們的結論,不能用大臣們結論的反面來實施。這樣大臣們不再是應聲蟲,也能夠有一定的方法來和皇帝進行對抗。

他一直在尋求一種既能讓大臣們的意見發揮作用,又不能大幅度地削弱皇帝威權的折衷辦法,這時聽到方從哲的話,心裡不由大爲高興,這種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實行,對於自己想要實行的民主制度,實在是一個極好的啓發。

他笑道:“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爲,那就這樣吧。朕可以否定你們的結論,但朕不能實行你們所反對的提議,只有我們君臣達成一致,這個結論纔會有效。”

這下不僅文官,武將也都反應過來了,一起拜服道:“陛下聖明,惟陛下能作威作福。”

朱由校又道:“以後開聽證會,一定會有一個人主持,當然,不是朕,而是由朕指定一個與此事密切相關的文臣或者武將,這個主持人我們可以稱之爲主席。這件事主要與軍隊有關,也牽涉民政,所以這一次聽證會的主席便是兵部尚書孫傳庭。”

孫傳庭出列,這時太監將孫傳庭的座位搬到皇帝龍椅臺階下面右邊,與龍椅和大臣們的位子都成四十五度角。孫傳庭先向皇帝躬身行禮:“謹遵聖諭。”然後又對下面的同僚們作揖道:“奉聖諭,兵部尚書孫傳庭主持此次聽證會。非經本人指定,其餘人等不得發言,別人發言過程中不可打斷,如有違反,則視爲君前失儀,扣除俸祿一個月。”

衆臣拱手還禮,孫傳庭坐在位子上道:“先請東海都督顏思齊中將講述其前往奴爾干城的過程。”

顏思齊講完後,孫傳庭道:“各位文官武將,如果有什麼想要問顏都督的,可以舉手示意,經過本人准許後方能發問。”

楊漣道:“顏都督,奴爾干城可以種植水稻嗎?”

孫傳庭道:“楊尚書未經示意,更沒有通過准許便擅自發言,依例應扣除俸祿一個月。”

楊漣滿臉苦笑,他只顧着弄清楚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卻根本沒有聽到孫傳庭剛纔說的規矩。朱由校這時插嘴道:“孫卿,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不關楊尚書的事。”這句話很有意思,因爲這話本來是孫武所說,而孫傳庭又正好姓孫,所以很多聽懂了的大臣們都笑了起來。

孫傳庭面孔微紅道:“臣未三令五申,是臣之過。各位同僚,傳庭再說一遍,必須先舉手示意,然後經本人同意後才能發問,傳庭再說一遍……皇上說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傳庭已經說了四遍,再有不守規則者,可就真的要扣俸祿了。”

楊漣再舉手示意,孫傳庭道:“楊尚書請講。”

楊漣道:“顏都督,奴爾干城可以種水稻嗎?”

顏思齊道:“可以種水稻,也可以種小麥。且其周圍有大量平地,水源充足,稍加開墾便是良田。當地人主要以漁獵爲生,這些平地倒成了最沒有用的地方了。”

楊漣又問道:“那麼可不可以將當地人變成種地的農民呢?”

顏思齊想了想道:“只要誘之以利,應該是可以的。”其實他還想說的一句是脅之以武,但他知道文官們不喜歡這樣的詞,所以只說了誘之以利。

各種求,謝謝支持!這些天在外面陪家人旅遊,我會盡量正常更新。如果沒有時間更新,請見諒!

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一百零一章 畢業典禮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三章 噦鸞宮失火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戰端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三十六章 東林應對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五十二章 專利第一案(二)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覺華島之戰(中)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七章白蓮教亂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兩百五十四章 僱傭軍二旅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裡津和喀山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七章 清京營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兩百四十章 近攻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覺華島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兩百六十一章 圍剿僱傭軍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五章體育鍛煉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