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

吳孟明笑道:“本官倒是願意做箇中人,正好有人願意買點地。”

那人立即反問道:“現在種地沒有什麼賺頭,他爲什麼不去做水泥生意呢?”

吳孟明不好意思地一笑道:“是位宮裡的公公,得了些錢,不敢露富,所以只能在這鄉下地方買點田地。不管怎麼樣,總比埋在豬圈裡要好一些吧。”

衆人這才釋疑,既然是宮裡的公公,那錢來路可能就不大正,當然不敢去開廠弄得盡人皆知。在鄉下買些田地,也是個生錢的買賣,雖然慢了一些。

吳孟明道:“水泥作用大,需求量更大,從京城到山海關要修鐵路,還要修官道,總不能從京城裡運水泥到這裡,所以就是在盧龍開上十個水泥廠也是不夠用的。各位可想好了,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那個店了。”

又有人問道:“大人,那今年的收成眼看着就沒了,公公還願意買地嗎?”

吳孟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公公說了,可以按天啓三年正產量的五倍來購買田地。”

明朝的土地價格簡單地說是先升後降的,洪武年間田地一畝一兩銀即可,後來逐漸上漲,最高達到一畝四十多兩。後來又下降,而現在的市價大約是二到三兩。如果按天啓三年正產量(賦稅什麼的都不算)計算的話,一般的田可以達到十塊錢一畝(五兩銀)。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價。

吳孟明又笑道:“公公自然是不知道田價的,所以我說是多少就是多少。”

衆人大喜,不過心裡也明白,賣了田地是要給指揮同知大人一些過手費的。於是有人就試探道:“不知大人認爲實價應該是多少?”

吳孟明笑道:“我想八九塊錢應該差不多了吧,取箇中間數就行了。”

雖然吳孟明開口就要了一塊五,但想到市價,大家心裡還是火熱。八塊五的地價,只怕真的現在不容易遇到了。

又有人道:“我們自己當然也要留一些田地,田地不能盡賣,這樣就會有些地沒辦法連起來,這樣公公會不會覺得不方便呢?”

吳孟明皺着眉頭想了一下道:“公公又不會自己種,他只要看田契就行了,管它是連着的還是分開的。”

而有人終於發現了問題:“大人,公公買了田,到哪裡找人去種呢?佃戶都去了礦上?”

吳孟明笑道:“你們只知道北方地廣人稀,地都沒人種,可知道南方現在是人多地少,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地可種。公公從南方遷人過來幫他種地,還不是小事一樁。”

衆人知道自己比不過公公,沒辦法從南方遷人來種地,心裡謾罵了一會,又有佔了公公便宜的小得意。大家要回去和家裡商量,和吳孟明約好,明天一起來出契。

吳孟明等大家都散了後,來到後衙客房中,楊漣正在和縣令下棋,見他進來問道:“吳同知,辦得如何了?”

吳孟明躬身道:“一切不出欽差大人所料,他們果然想要賣地經營水泥生意。小的答應他們地價是八塊五。”

楊漣搖搖頭道:“這是皇上聖明,不是我的主意。”

縣令有些擔心地問道:“水泥真的那麼好賺錢嗎,他們到時虧了只怕要怪朝廷騙他們。”

楊漣笑道:“做生意誰能保證一定賺錢,不過水泥這東西,只要他們不走歪門邪道,倒確實是可以賺錢的,今年京城的水泥廠已經賺了八十多萬塊錢了,這還是扣除了稅錢後的純利。你們這裡山上的石頭比較適合開辦水泥廠,這是研究院的學生的報告。再說,八塊五的地價,可比現在的市價要高得多呀。”

縣令又問道:“皇上準備在全國都推行嗎?那哪裡來那麼多錢買地?”

楊漣道:“皇上說這叫做試點,先試試看如何,全國都搞只怕有些不現實,南方和北方區別太大,皇上說不用急,找到方法後慢慢來吧。”

縣令慨嘆道:“耕者有其田,如果真的真做到這一點,我大明江山將萬萬年。三代之治亦不過如是。”

楊漣點點頭道:“是呀,皇上看得遠,想得深。可還有些人不滿意,現在下面有人說皇上是工匠皇帝,只知道和工匠廝混,不理朝政。這些人呀,皇上勤政不喜歡,覺得皇上不信任官員,皇上放權了也不喜歡,這些人呀,可真不知道說他們什麼好。”

吳孟明怒道:“抓他幾個,來詔獄裡走一遭,自然就不敢再唧唧歪歪了。”

楊漣搖頭道:“皇上想的,和我們不大相同。但究竟如何,我們當臣子的不敢揣測,那就按皇上吩咐的做吧。這麼幾年來,皇上可沒有出過一次錯。”

吳孟明道:“上次聽廠公說,皇上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在下愚魯,不明白意思。”

楊漣道:“天子以天下爲棋盤,以萬民爲棋子。楊漣願意做一過河小卒,衝鋒陷陣,雖死而不悔。”

吳孟明道:“欽差大人,上次廠公也說過這樣的話,皇上深爲嘉許。”

楊漣面色不變,心裡卻恨不得罵娘。他對魏忠賢的觀感比較複雜。以前只是看不起他對皇帝曲意奉承,後來他當上了東廠廠督,做了一些還不錯的事,卻不知爲何,反而從看不起變成了看不慣,沒有理由,沒有原因,自己都莫名其妙,總覺得魏忠賢很壞,兩人似乎天生有仇一般,但又不知道仇恨在哪裡。所以聽到吳孟明把他與魏忠賢並列,心裡就一陣不舒服。

吳孟明卻不知道,他問道:“欽差大人,明天屬下就和他們去簽訂絕賣契約,您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楊漣對縣令拱手道:“明日要麻煩明府了。吳同知暫且做爲買方,日後分田時再行換契吧。”

縣令連忙道:“這本是下官份內事爾,當不得欽差大人如此多禮。下官明日會吩咐小吏,將契約立好的。”

楊漣嘆道:“這種事情,竟然要用欺騙手段,楊漣呀楊漣,你竟然沒有半分慚愧之意,可見你也變了。”

縣令道:“爲國爲民之事,又不損其利,欺騙也是不得已而爲了,欽差大人不必自責。”

各種求,謝謝支持!臺灣土改是以田地正產量的二點五倍爲田價。這裡因爲皇帝的威權並沒有到蔣公的地步,且明朝地價在天啓年間相對還較高,所以取五倍。

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十八章 情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六十四章 顏思齊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閉城大搜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一百三十五章 劍指南海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三十六章 東林應對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一百五十六章 蝦夷島可以成爲農業基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四十九章近衛軍的初次失利第一百五十六章 蝦夷島可以成爲農業基地?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五章體育鍛煉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三百三十九章 驛站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與教育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一百四十四章 農業合作社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一百零一章 畢業典禮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兩百八十四章 夜戰驚魂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遠洋艦隊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五章 錦衣衛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一十五章楊漣也會殺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十章 練新軍(二)